現實與象徵:蕭紅

現實與象徵:蕭紅

本書從“身份探尋”的角度,研究蕭紅的四部代表作《商市街》、《生死場》、《呼蘭河傳》和《馬伯樂》。在研究方法上,本書運用了小說敘事學、文體學、女性主義和心理學等文學理論,並以 現實 為參照,探討作品與個人遭遇、社會和文藝的關係,展示蕭紅如何通過藝術上的“象徵”(“修辭手法”“隱含意義”),折射她對“身份”的看法。本書為2000年度“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人論文獎”之得獎論文。該論文獎頒與香港中文大學每年最傑出的博士論文,以作獎勵。

基本介紹

  • 書名:現實與象徵:蕭紅
  • 作者:陳潔儀
  • ISBN:962996158X
  • 定價:¥113.00元
  •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2-1
作者簡介,本書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 陳潔儀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敦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附屬學院’香港演藝學院,2004年起任職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客座助理教授。學術論著有《閱讀[肥土鎮]——論西西的小說敘事》,其它作品有《娃娃回家》、《校園溝通事件簿》、《我爺爺的古怪老友——動心閱讀之旅》等。

本書目錄

第一章導論:重讀蕭紅之必要
一、重讀蕭紅的目的及方法
二、四部代表作在論述上的先後次序
三、本書的主題:現實與象徵
四、通過[人物]探討蕭紅對[身份]的追尋
五、附錄:五十年代以來研究蕭紅的角度
第二章三十年代的東北都會: 《商市街》中哈爾濱與蕭紅[自我定位]的關係
一、[身份]與[自我]
二、迷惘、失落背後的底蘊
三、現代東北下的哈爾濱
四、[俄化]及[國際大都會]下的[局外人]
五、歐羅巴旅館
六、有[家]的[孤獨者]
七、中國民族[同命運]下的無助
八、日本勢力下的不屈與不安
九、血緣、家族、家長專制中的叛逆與認同
十、總結
第三章三十年代的東北農村:《生死場》中[人物性別]分派與女性位置的肯定
一、從哈爾濱到青島的蕭紅與《生死場》
二、兩性關係:女性身體與生產[刑罰]
三、日常生活:女性另一種[生]的磨難
四、民族苦難:女性支持與男性祭典
五、存在境況:死亡考驗及影響
六、總結
第四章抗戰時期的知識分子自省:《馬伯樂》
一、[文協]與蕭紅寫作取向
二、以[可笑]為敘述策略的《馬伯樂》
三、反[宏大敘述]的家常生活
四、反[神聖偉大]的術語諧擬
五、反[英雄文學]的頑皮小孩
六、反[中心主題]的枝節故事
七、時間淡化、地標意義與記憶重構的關係
八、[作家形象]、[愛國想像]與身份建構的關係
九、總結
第五章香港時期對[女性命運]、自我和人生的總結:《呼蘭河傳》
一、引言
二、民俗信仰與[女性命運]的關係
三、跳大神與對[女性]的道德懲治
四、以[成長小說]審視《呼蘭河傳》的成長主題
五、總結
第六章餘論及結語
一、其它作品中的[自我]迷失和不安
二、其它作品中的[女性命運]
三、蕭紅筆下的[抗戰小說]
四、總結
注釋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