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齲病學》是1994年4月北京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出版社: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12月
- 頁數:371 頁
- 定價:2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10342186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本書對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的齲病、從疾病發生的基礎和背景、發病原因到疾病的防治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論述,參考和收集了近30年來國內外齲病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結合編寫者本身的科研、教學和醫療實踐經驗,闡述自己的觀點。內容包括齲病危害人類健康的歷史和現狀、齲病發病的原因和機理、口腔內的致齲細菌及其生態環境、機體的抗齲機構,食物、營養、氟、痕量元素與齲病的關係、齲病的再礦化、齲病病理組織學、齲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齲病的預測和預防。最後一章“齲病學研究”是為適應我國口腔醫學科研工作發展的需要編寫的,它不僅適用於齲病研究,也適用於其它疾病研究的參考。本書適合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教師、研究生、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和廣大口腔臨床工作者以及從事口腔預防保健工作者的教學、科研、醫療和預防工作的參考。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齲病危害人類健康的歷史
第二節 齲病的危害
第三節 齲病學的發展及研究內容
第四節 國外齲病學研究的重要里程
第五節 我國齲病研究和防治的進展
第二章 牙體組織的結構、生理與發育
第一節 牙釉質
一、牙釉質的性質與組成
二、牙釉質的組織結構
三、牙釉質的發育
第二節 牙本質
一、牙本質的性質與組成
二、牙本質的構造
三、牙本質的淋巴循環與神經分布
四、牙本質的形成
五、牙本質――牙髓複合體
第三節 牙骨質
一、牙骨質的性質與組成
二、牙骨質的組織結構
三、牙骨質的形成
第四節 牙齒的一些特殊結構
一、牙齒表面形態與表層結構
二、點隙裂溝的形態與結構
三、牙釉本質界與牙釉骨質界
四、牙本質內的礦化薄弱區
第五節 牙齒的發育
第三章 齲病流行病學與流行病學調查
第一節 我國人群患齲情況
一、患病率和流行趨勢
二、年齡
三、性別
四、民族
五、地區
六、口腔衛生
第二節 齲病在國外的流行情況
第三節 齲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法
一、明確調查目的
二、統一調查標準
三、調查對象的選擇
四、調查前的準備工作
五、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
六、齲病調查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四章 齲病病因學
第一節 早期齲病病因學說
一、內因論
二、外因論
第二節 齲病病因的現代理論
一、三聯因素論
二、四聯因素論
第三節 齲病病因的新認識
第五章 齲病微生物學
第一節 口腔生態系
一、口腔菌群的演替
二、口腔微生物的分布狀況
三、口腔生態系的動力學
第二節 口腔細菌與齲病
一、細菌在齲病發生中作用的證據
二、非特異性細菌感染的假說
三、特異性細菌感染的假說
第三節 口腔鏈球菌與齲病
一、口腔鏈球菌的生態學
二、變鏈球菌族的生物學特性
三、變鏈球菌族的分類
四、變鏈球菌族的致齲特徵
五、變鏈球菌族與齲病關係的研究
第四節 口腔乳桿菌與齲病
一、口腔乳桿菌的生態學
二、乳桿菌的生物學特性
三、乳桿菌與齲病關係的研究
第五節 口腔放線菌與齲病
一、口腔放線菌的生態學
二、口腔放線菌的生物學特性
三、口腔放線菌與齲病關係的研究
第六節 其它細菌與齲病
第六章 牙菌斑
第一節 牙菌斑的結構
一、基底層
二、中間層
三、表層
第二節 牙菌斑的組成
第三節 牙菌斑的形成和發育
一、獲得性膜
二、細菌對牙面的粘附和集聚
三、菌斑的成熟
四、影響菌斑形成的因素
第四節 細菌在牙面的粘附和定居
一、細菌對口腔表面的選擇性粘附與其在定居中的作用
二、細菌粘附到牙面的機制
三、細菌在牙面的粘附
第五節 牙菌斑的微生物學
一、研究方法
二、牙菌斑的微生物組成
三、確定菌斑微生物組成的生態因子
第六節 牙菌斑內的物質代謝
一、牙菌斑內微生物的物質代謝
二、牙菌斑內的礦物質轉換
三、影響牙菌斑物質代謝的因素
第七節 牙菌斑與齲病
第七章 機體的抗齲機構
第一節 機體系統性抗齲機構
一、個體發育與抗齲力
二、機體免疫系統
三、遺傳因素
四、全身性疾病與齲病
五、食物營養
第二節 唾液
一、唾液的組成
二、唾液的分泌
三、唾液的抗齲作用
四、口乾症與齲病
五、唾液與再礦化
第八章 食物、營養與齲病
第一節 食物在齲病發生中的作用
一、流行病學資料
二、人體試驗
三、動物實驗
第二節 影響食物致齲的因素
一、食物的化學組成
二、食物的物理性能
三、食物的加工
四、食物的產酸性
第三節 食物致齲力的測試方法
一、化學試驗法
二、牙菌斑pH測定
三、動物實驗
四、人體試驗
第四節 糖與齲病
一、糖在齲病發生中的作用
二、影響糖致齲力的因素
第五節 營養與齲病
一、維生素
二、蛋白質和胺基酸
三、脂肪
四、礦物質
第九章 氟與齲病
第一節 氟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和岩石
二、水源
三、空氣
四、食物
第二節 氟在機體內的代謝
一、吸收與代謝
二、分布
三、排泄
第三節 我國氟害流行情況
一、氟牙症
二、氟骨症
三、氟對人體其它組織器官的危害
第四節 氟與齲病
一、歷史回顧
二、飲水氟濃度與齲病的關係
三、氟的抗齲機理
四、氟的套用
第十章 痕量元素與齲病
第一節 痕量元素的來源
一、土壤
二、水
三、食物
第二節牙齒、唾液和牙菌斑內的痕量元素
一、牙齒組織中的痕量元素
二、唾液內的痕量元素
三、菌斑內的痕量元素
第三節 各種痕量元素與齲病
一、鉬
二、硒
三、釩
四、鋅
五、鎂
六、錳
七、銅
八、鍶
九、鋰
十、欽
十一、鉛
十二、鎘
十三、其它痕量元素
第十一章 齲病與再礦化
第一節 自然再礦化
一、生理性再礦化
二、病理性再礦化
第二節 人工再礦化
第三節 再礦化的機理
第四節 影響再礦化的因素
第五節 再礦化區的結構、形態與組分
第六節 再礦化的臨床套用
第十二章 齲病的病理解剖學
第一節 齲病病變過程的特點
第二節 牙釉質齲
一、牙釉質齲病變的基本特徵
二、牙釉質齲的超微結構變化
三、牙齒不同部位牙釉質齲的組織變化
四、牙釉質齲病變機理
第三節 牙本質齲
一、牙本質齲的病理解剖學
二、牙本質齲病變中的微生物
三、牙本質齲的生物化學和組織化學研究
第四節 牙骨質齲
第五節 患齲時牙髓組織的反應
第十三章 齲病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第一節 齲病臨床表現的基本特徵
一、牙齒光澤與顏色的改變
二、牙齒光滑度和硬度的改變
三、牙質缺損
四、進行性發展(一般無自愈性)
五、有特定的發病部位
第二節 齲病的分類
一、按齲損的發展速度分類
二、按齲病發生的解剖部位分類
三、按齲損發生與充填治療的關係分類
四、按齲病損害的程度分類
五、其它分類
第三節 齲病的好發部位
一、好發牙
二、好發牙面
三、牙面的好發部位
第四節 齲病的檢查方法
一、齲病的常規檢查方法
二、齲病的特殊檢查方法
第五節 齲病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一、淺齲
二、中齲
三、深齲
四、根部齲
第十四章 齲病的治療
第一節 齲病的治療原則
一、淺齲
二、中齲
三、深齲
第二節 齲病的非修復性治療
一、適應證
二、非修復性治療方法
第三節 齲病的修復性治療
一、齲洞的分類
二、洞的結構
三、洞的製備
四、洞的消毒
五、修復
第四節 齲病治療中的意外及其處理
一、意外穿通髓腔
二、牙髓炎
三、修復後發生繼發齲
四、修復物脫落或折斷
五、牙齒折裂
六、牙髓壞死
七、牙齦和牙周組織損傷
八、術後非牙髓病性疼痛
九、無牙合或食物嵌塞
第十五章 齲病預測與齲病活躍性試驗
第一節 齲病預測的目的
第二節 齲病活躍性試驗
一、齲病活躍性的細菌學試驗
二、唾液的檢驗
三、牙齒的齲敏感性試驗
第三節 齲病活躍性試驗的局限性
第十六章 齲病的預防
第一節 概述
一、齲病的自然史與Leavell三級預防的關係
二、我國口腔疾病防治的初級衛生保健
第二節 控制牙菌斑
一、菌斑的顯示與菌斑指數
二、控制牙菌斑的措施
第三節 限制食糖與使用糖代用品
一、飲食對牙齒組織和口腔生態系的影響
二、齲病預防的飲食指導
第四節 增強宿主的抗齲力
一、增強牙齒組織的抗齲力
二、增強機體的抗齲力
第五節 兒童及老年人的齲病預防
一、乳幼兒的防齲保健指導
二、老年人的齲病預防和口腔保健指導
第十七章 齲病學研究
第一節 齲病研究的對象
一、人體研究
二、動物實驗
三、齲病的實驗室研究
第二節 齲病研究方向
一、致病菌的研究
二、齲病致病環境的研究
三、齲病病變的組織病理學研究
四、再礦化現象和機理的研究
五、菌斑控制的研究
六、齲病的免疫學研究
第三節 齲病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病理組織學方面
二、病變區的物性分析
三、物質成分分析
四、某些特殊分析方法及設備
五、樣品的萃取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