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融中介機構

現代金融中介機構

本書為理解金融市場和機金融構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體系,同時對核心內容著重進行了闡述。本書避免像大多數教材那樣大而全地簡單定義和描述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而是對金融機構和信貸市場進行了無限精妙的探討,並且強調了這兩個市場的可塑性。與上一版相比,本書主要更新了6章,並且更新了全書的專欄內容。本書是讀者想要切實了解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為什麼這么做的一本理想讀物。讀者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要發現和探尋世界金融市場的情況。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金融中介機構 
  • 別名:現代金融中介 
  • 作者:斯圖亞特·L.格林鮑姆(Stuart Greenbaum) 著 
  • 類別金融 
  • 原作品:Contemporary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3rd Edition 
  • 譯者應展宇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5月1日 
  • 頁數:558 頁 
  • 定價:12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1641490
目錄,圖書目錄,

目錄

圖書目錄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作譯者簡介
前  言
第一部分
背  景
第1章 基本概念 2
引言 2
1.1 風險罪煉狼偏好 2
1.2 分散化 4
1.3 無風險套利 7
1.4 期權 8
1.5 市場有效性 9
1.6 市場完備性 10
1.7 信息不對稱和信號顯示 11
1.8 代理與道德風險 16
1.9 時間一致性 18
1.10 納什均衡 20
1.11 信念修正與貝葉斯法則 21
1.12 流動性 23
1.13 系統風險 23
1.14 意見分歧 23
1.15 公允價值會計 24
第二部分
什麼是金融中介
第2章 金融中介的性質和種類 26
引言 26
2.1 什麼是金融中介機構 27
2.2 金融中介機構的不同種類 33
2.3 存款性金融中介機構 36
2.4 投資銀行:資本市場重要的紙拒項格非存款性中介機構 45
2.5 已鬆綁的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隔離 47
2.6 其他非存款性金融中介 48
2.7 信用評級機構 56
2.8 政府的作用 57
2.9 處於邊緣的金融霸棵籃中介機構 58
2.10 結論 61
附錄2A 測度扭曲和資產負債表 62
第3章 金融中介機構的內涵、運行機理及存在原因 64
引言 64
3.1 金融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65
3.2 企業融資:債務 74
3.3 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與金匠逸事 74
3.4 銀行與監管的模型 78
3.5 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的巨觀經濟影響:固定係數模型 84
3.6 大型金融中介 86
3.7 銀行如何使非銀行金融契約變得更有效率 88
3.8 實證證據:銀行是特殊的 89
3.9 存款性金融機構的所有權結構 91
3.10 借款人的融資來源選擇 93
3.11 結論 97
附錄3A 大型中介的正式分析 99
附錄3B 幾個定義 101
第三部分
識別和管理主要的銀行風險
第4章 銀行風險 104
引言 104
4.1 基本的銀行業風險 106
4.2 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107
4.3 全面風險管理 109
4.4 結論 118
第5章 利率風險 121
引言 121
5.1 利率的期限結構 121
5.2 利率風險的魅力及其潛在影響 126
5.3 久期 129
5.4 凸性 134
5.5 利率風險 135
5.6 結論 138
5.7 案例研究:艾格斯頓州銀行 138
第6章 流動性風險 143
引言 143
6.1 究竟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143
6.2 關於流動性的一些規範界定 145
6.3 流動性風險的管理 147
6.4 難以區分的流動性風險和破產風險及最後貸款人難題 150
6.5 結論 150
附錄6A 通過分散化降低存款提取風險 151
附錄6B 最後貸款人備催與道德風險 151
第四部分
資產負債表內的銀行業務
第照拘幾7章 即期借貸與信用風險 156
引言 156
7.1 銀行資產的描述 156
7.2 什麼是借貸 162
7.3 貸款抹幾境承與證券 164
7.4 貸款契約的結構 165
7.5 貸款契約中的信息問題和貸款績效的重要性 167
7.6 信用分析:因素構成 169
7.7 信貸信息來源 187
7.8 財務報表分析 188
7.9 貸款契約性條款 192
7.10 結論 194
7.11 案例研究:印第安納建築用品公司 195
第8章 銀行借貸中的深層次問題 201
引言 201
8.1 貸款定價和利潤率:一般性描述 201
8.2 信貸配給 210
8.3 即期借貸決策 217
8.4 長期銀行-借款人關係 220
8.5 貸款重組和違約 224
8.6 結論 233
8.7 案例研究:宙斯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234
第9章 信貸專題:銀團貸款、貸款出售和項目融資 245
引言 245
9.1 銀團貸款 245
9.2 項目融資 251
9.3 結論 254
第五部分
銀行資產負債表表外業務
第10章 銀行表外業務和或有要求權產品 258
引言 258
10.1 貸款承諾:描述 260
10.2 貸款承諾的合理性 263
10.3 貸款承諾約束下誰可以獲得借款 273
10.4 貸款承諾的定價 273
10.5 貸款承諾和看跌期權的差別 275
10.6 貸款承諾和貨幣政策 277
10.7 其他或有要求權:信用證 278
10.8 其他或有要求權:互換 280
10.9 其他或有要求權:信用衍生品 286
10.10 或有要求權中銀行的風險 286
10.11 監管問題 290
10.12 結論 291
10.13 案例研究:揚斯敦多嬸戀銀行 292
第11章 資產證券化 298
引言 298
11.1 資產證券化和貸款銷售經濟動機的初步評論 300
11.2 證券化契約的不同類型 304
11.3 超越經濟動機的初步評論:證券化“為什麼”“是什麼”以及“多少才夠” 316
11.4 金融機構涉及資產證券化的戰略性問題 333
11.5 貸款出售和貸款證券化的比較 335
11.6 結論 336
11.7 案例研究:孤星銀行 336
第六部分
銀行的資金
第12章 存款契約、存款保險與影子銀行 342
引言 342
12.1 存款契約 344
12.2 負債管理 350
12.3 存款保險 353
12.4 存款保險的大崩潰 372
12.5 影子銀行部門的融資 376
12.6 結論 377
第13章 銀行資本結構 381
引言 381
13.1 M&M定理適用於銀行嗎,消除一些謬論 382
13.2 銀行資本結構理論 386
13.3 銀行資本、銀行貸款和銀行價值的實證證據 390
13.4 為什麼銀行會表現出對高槓桿的偏好 391
13.5 銀行資本和監管 392
13.6 結論 394
第七部分
金融危機
第14章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與其他金融危機 398
引言 398
14.1 發生了什麼 400
14.2 原因和影響:危機的原因及實際影響 402
14.3 應對危機的政策 417
14.4 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和監管幹預 420
14.5 結論 422
第八部分
銀行監管
第15章 銀行監管目標 424
引言 424
15.1 銀行監管的本質 425
15.2 銀行監管機構 428
15.3 安全和穩定規制 436
15.4 穩定性:巨觀審慎監管 456
15.5 市場結構、消費者保護、信貸分配和貨幣控制監管 461
15.6 結論 471
第16章 銀行業立法和監管改革的里程碑 473
引言 473
16.1 銀行業立法的里程碑 473
16.2 銀行監管的問題 482
16.3 1991年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及相關法案 489
16.4 1999年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 494
16.5 《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 496
16.6 歐盟監管、監控檢查和監控報告 501
16.7 結論 506
附錄16A 流動性約束、資本要求和貨幣政策 507
第九部分
金融創新
第17章 銀行與市場的演變以及金融創新的作用 512
引言 512
17.1 金融發展 512
17.2 金融創新 515
17.3 金融創新的黑暗面 517
17.4 銀行和金融市場 518
17.5 銀行與市場的對比:互補性和影子銀行 521
17.6 信用評級機構的角色 522
17.7 結論 524
第十部分
未來展望
第18章 未來展望 528
引言 528
18.1 變革驅動力 529
18.2 正在改變金融服務場景的市場動向 533
18.3 銀行注定會消亡嗎 537
18.4 結論 539
4.3 全面風險管理 109
4.4 結論 118
第5章 利率風險 121
引言 121
5.1 利率的期限結構 121
5.2 利率風險的魅力及其潛在影響 126
5.3 久期 129
5.4 凸性 134
5.5 利率風險 135
5.6 結論 138
5.7 案例研究:艾格斯頓州銀行 138
第6章 流動性風險 143
引言 143
6.1 究竟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143
6.2 關於流動性的一些規範界定 145
6.3 流動性風險的管理 147
6.4 難以區分的流動性風險和破產風險及最後貸款人難題 150
6.5 結論 150
附錄6A 通過分散化降低存款提取風險 151
附錄6B 最後貸款人與道德風險 151
第四部分
資產負債表內的銀行業務
第7章 即期借貸與信用風險 156
引言 156
7.1 銀行資產的描述 156
7.2 什麼是借貸 162
7.3 貸款與證券 164
7.4 貸款契約的結構 165
7.5 貸款契約中的信息問題和貸款績效的重要性 167
7.6 信用分析:因素構成 169
7.7 信貸信息來源 187
7.8 財務報表分析 188
7.9 貸款契約性條款 192
7.10 結論 194
7.11 案例研究:印第安納建築用品公司 195
第8章 銀行借貸中的深層次問題 201
引言 201
8.1 貸款定價和利潤率:一般性描述 201
8.2 信貸配給 210
8.3 即期借貸決策 217
8.4 長期銀行-借款人關係 220
8.5 貸款重組和違約 224
8.6 結論 233
8.7 案例研究:宙斯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234
第9章 信貸專題:銀團貸款、貸款出售和項目融資 245
引言 245
9.1 銀團貸款 245
9.2 項目融資 251
9.3 結論 254
第五部分
銀行資產負債表表外業務
第10章 銀行表外業務和或有要求權產品 258
引言 258
10.1 貸款承諾:描述 260
10.2 貸款承諾的合理性 263
10.3 貸款承諾約束下誰可以獲得借款 273
10.4 貸款承諾的定價 273
10.5 貸款承諾和看跌期權的差別 275
10.6 貸款承諾和貨幣政策 277
10.7 其他或有要求權:信用證 278
10.8 其他或有要求權:互換 280
10.9 其他或有要求權:信用衍生品 286
10.10 或有要求權中銀行的風險 286
10.11 監管問題 290
10.12 結論 291
10.13 案例研究:揚斯敦銀行 292
第11章 資產證券化 298
引言 298
11.1 資產證券化和貸款銷售經濟動機的初步評論 300
11.2 證券化契約的不同類型 304
11.3 超越經濟動機的初步評論:證券化“為什麼”“是什麼”以及“多少才夠” 316
11.4 金融機構涉及資產證券化的戰略性問題 333
11.5 貸款出售和貸款證券化的比較 335
11.6 結論 336
11.7 案例研究:孤星銀行 336
第六部分
銀行的資金
第12章 存款契約、存款保險與影子銀行 342
引言 342
12.1 存款契約 344
12.2 負債管理 350
12.3 存款保險 353
12.4 存款保險的大崩潰 372
12.5 影子銀行部門的融資 376
12.6 結論 377
第13章 銀行資本結構 381
引言 381
13.1 M&M定理適用於銀行嗎,消除一些謬論 382
13.2 銀行資本結構理論 386
13.3 銀行資本、銀行貸款和銀行價值的實證證據 390
13.4 為什麼銀行會表現出對高槓桿的偏好 391
13.5 銀行資本和監管 392
13.6 結論 394
第七部分
金融危機
第14章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與其他金融危機 398
引言 398
14.1 發生了什麼 400
14.2 原因和影響:危機的原因及實際影響 402
14.3 應對危機的政策 417
14.4 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和監管幹預 420
14.5 結論 422
第八部分
銀行監管
第15章 銀行監管目標 424
引言 424
15.1 銀行監管的本質 425
15.2 銀行監管機構 428
15.3 安全和穩定規制 436
15.4 穩定性:巨觀審慎監管 456
15.5 市場結構、消費者保護、信貸分配和貨幣控制監管 461
15.6 結論 471
第16章 銀行業立法和監管改革的里程碑 473
引言 473
16.1 銀行業立法的里程碑 473
16.2 銀行監管的問題 482
16.3 1991年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及相關法案 489
16.4 1999年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 494
16.5 《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 496
16.6 歐盟監管、監控檢查和監控報告 501
16.7 結論 506
附錄16A 流動性約束、資本要求和貨幣政策 507
第九部分
金融創新
第17章 銀行與市場的演變以及金融創新的作用 512
引言 512
17.1 金融發展 512
17.2 金融創新 515
17.3 金融創新的黑暗面 517
17.4 銀行和金融市場 518
17.5 銀行與市場的對比:互補性和影子銀行 521
17.6 信用評級機構的角色 522
17.7 結論 524
第十部分
未來展望
第18章 未來展望 528
引言 528
18.1 變革驅動力 529
18.2 正在改變金融服務場景的市場動向 533
18.3 銀行注定會消亡嗎 537
18.4 結論 5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