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實驗方法

現代醫學實驗方法

《現代醫學實驗方法》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謙。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近年來,新的醫學實驗方法不斷湧現,技術革新日新月異,因此,從醫學研究的前沿性考慮,我們根據本書編委會的討論意見,於2005年8月召開的首屆中國現代醫學研究方法暨學科交叉創新研討會(CSMECKI會議)上組織了《現代醫學實驗方法》的修訂再版工作。本次修訂再版共有11位新編委和32位新參編人員加入,修訂歷時2年時間。新完成的第2版《現代醫學實驗方法》全書共200萬字,收集了近年來最新的實驗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形態學方法、細胞功能研究方法、亞細胞結構、蛋白質與細胞因子、分子生物學方法、免疫學、醫學化學分析方法、整體與器官功能、動物及疾病模型、科研設計和統計學分析等10個方面。

目錄

第一篇 形態學方法
第一章 形態學電鏡技術
第一節 透射電鏡技術
一、基本原理
二、超薄切片技術
三、觀察及記錄
第二節 掃描電鏡技術
一、概況
二、掃描電鏡的生物樣品製備
三、鑄型掃描技術
第三節 冷凍制樣和冷凍蝕刻電鏡技術
一、物理固定(冷凍固定)
二、快速冷凍方法
三、冷凍蝕刻樣品製備
四、冷凍蝕刻圖像的解釋
五、冷凍置換法
六、冷凍超薄切片技術
第四節 免疫電鏡技術
一、概述
二、鐵蛋白免疫電鏡技術
三、酶免疫電鏡技術
四、膠體金免疫電鏡技術
五、其他免疫電鏡技術
第五節 電鏡原位雜交技術
一、概述
二、幾種電鏡原位雜交技術操作程式
三、電鏡原位雜交的注意事項
第六節 電鏡酶細胞化學技術
一、基本原理
二、樣品製備基本流程
三、常用的電鏡酶細胞化學方法
四、電鏡酶細胞化學的注意事項
第七節 電鏡X射線顯微分析技術
一、基本原理和檢查方法
二、生物樣品製備方法
三、電鏡X射線顯微分析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套用
第八節 電鏡放射自顯影技術
一、放射性核素標記
二、電鏡放射自顯影樣品製備
第九節 負染色技術
一、染色液
二、染色方法
三、注意事項
四、負染色結果的判讀
第十節 原子力顯微鏡
一、概述
二、原子力顯微鏡操作方法
三、原子力顯微鏡的套用
第二章 逆行追蹤及免疫細胞化學方法
第一節 辣根過氧化物酶法
一、基本原理
二、主要儀器設備
三、主要試劑
四、實驗步驟
五、注意事項
第二節 螢光素逆行標記法
一、原理及套用
二、儀器設備
三、試劑
四、實驗步驟
五、注意事項
第三節 免疫螢光法
一、原理及套用
二、主要儀器設備
三、主要試劑
四、實驗步驟
五、注意事項
第四節 酶標記抗體法
一、原理及套用
二、主要儀器設備
三、主要試劑
四、染色步驟
五、注意事項
第五節 非標記抗體過氧化物酶-抗過氧化物酶法(PAP法)
一、原理及套用
二、主要儀器設備
三、主要試劑
四、實驗步驟
五、注意事項
第六節 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過氧化物酶複合體法(ABC法)
一、原理及套用
二、儀器設備
三、主要試劑
四、實驗步驟
五、注意事項
第七節 HRP逆行追蹤與免疫細胞化學(PAP法)結合法
一、原理及套用
二、儀器設備和試劑
三、實驗步驟
四、注意事項
第八節 螢光素逆行標記與免疫螢光結合法
一、原理及套用
二、儀器設備
三、主要試劑
四、實驗步驟
五、注意事項
第九節 雙重和多重免疫標記
一、基本原理
二、標記方法
第十節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操作的注意事項、對照設計及結果判斷
一、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操作的注意事項
二、對照設計
三、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的判斷
第三章 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技術
第一節 基本原理
一、雷射光源
二、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三、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的基本結構
四、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套用
第二節 螢光定性、定量測量
一、標本的製備
二、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掃描和採集樣品圖像的一般步驟
三、螢光探針的性質
四、螢光的定性和定量測量
第三節 實驗分析、功能和套用
一、實驗分析的信息形式
二、直方圖分析
三、動態觀察
四、螢光光漂白後的光恢復——活細胞內分子運動的測定
五、細胞間通訊的測定
六、免疫螢光的定量測定
七、生物活性物質活性封閉解封閉的測定
八、細胞膜流動性的測定
九、細胞斷層掃描與三維重建
十、黏附細胞分選
十一、細胞雷射顯微外科術
第四節 常用螢光染料的染色方法
一、用BCECF測定pH值
二、用SNARF定量定比例測定pH值
三、用Indo-1測量細胞內Ca2+
四、用Fluo-3測定細胞內Ca2+
五、用CFDA測定細胞間通訊
六、用DiBAC測定膜電位的變化
七、用Rhodamine123標記活細胞的線粒體
八、用AO螢光染色顯示RNA和DNA
九、用PI和EB螢光染色顯示DNA
第四章 形態測量學方法
第一節 目鏡測微器定量分析
一、概述
二、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二維圖像的測量
四、三維結構參數的計算
第二節 定量分析的影響因素
一、誤差分析
二、切片組織變化對估計的影響
三、切片厚度的影響
四、抽樣原則
第三節 計算機圖像分析和三維結構重建
一、概述
二、圖像分析儀簡介
三、圖像分析儀工作程式
四、三維結構重建切片的製作、定位和圖像輸入
第五章 常規組織形態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HE染色的套用和局限性
一、HE染色原理
二、染液及溶液的配製
三、染色程式和方法
四、染色結果
五、HE染色的套用和局限性
六、HE染色常見問題及其處理方法
第二節 固定液的選擇及要點
一、常用固定劑的成分和作用
二、常用固定液
三、固定液的選擇及套用要點
第三節 特殊細胞的形態學鑑定方法
一、肺泡Ⅱ型細胞
二、胃腺上皮細胞
三、潘氏細胞
四、產肽激素細胞(APUD細胞)
五、腎小球旁細胞
六、垂體細胞
七、松果體細胞
八、胰島細胞
九、嗜鉻細胞
十、肥大細胞
十一、神經元的鑑定方法
十二、神經膠質細胞
十三、神經幹細胞
第六章 原位分子雜交及套用
第一節 原位分子雜交組織化學技術基本原則
一、雜交前準備
二、雜交
三、雜交後處理
四、雜交後顯示
五、對照實驗和原位雜交結果的判斷
第二節 原位雜交探針製備和標記
一、探針製備
二、探針標記
三、核苷酸探針標記
第三節 常見原位雜交方法
一、組織和細胞的原位分子雜交
二、螢光原位雜交
三、原位末端標記技術(PRINS)
四、原位聚合酶鏈反應(ISPCR)
第二篇 細胞功能檢測方法
第七章 普通細胞培養方法
第一節 培養室儀器設備及試劑
一、培養室儀器、器械及器皿
二、培養試劑
第二節 細胞分離技術
一、梯度沉降分離法
二、等密度沉降分離法
三、流式細胞儀分離法
第三節 原代分離細胞培養
一、原理和套用
二、實驗步驟
三、注意事項
第四節 細胞克隆化
一、有限稀釋法
二、平皿克隆分離法
三、軟瓊脂克隆分離法
四、單細胞顯微操作法
第五節 組織塊培養
一、原理和套用
二、實驗步驟
三、注意事項
第六節 器官培養方法
一、表玻皿器官培養法
二、不鏽鋼金屬格線法
三、Maximow單蓋片法
四、Wolff培養法
五、擴散盒培養法
第七節 無血清培養
一、無血清培養基的組成
二、在原代培養細胞中的套用
三、注意事項
第八節 體內細胞培養及細胞培養新技術
一、體內細胞培養(動物體內細胞接種)
二、細胞培養新技術
第九節 細胞培養中飼(滋)養細胞的製備及成纖維細胞的去除
一、飼(滋)養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製備
二、細胞培養中多餘成纖維細胞的去除
第十節 細胞培養中污染檢測和排除
一、污染的概念
二、污染種類及表現
三、污染的預防及消除
四、支原體污染的對策
第十一節 培養細胞的觀察
一、細胞培養常規檢查(活細胞直接觀察)
二、細胞生物學檢測
第十二節 培養細胞的凍存、復甦與運輸
一、細胞凍存
二、復甦方法
三、細胞運輸
第八章 特殊細胞培養方法及細胞培養方法的套用
第一節 胚胎幹細胞的分離培養和純化
一、試劑及其配製
二、胚胎幹細胞和培養
三、飼養層細胞的製備
四、胚胎幹細胞的鑑定
五、胚胎幹細胞的建系
第二節 神經細胞培養方法
一、概述
二、實驗動物及動物年齡的選擇
三、培養方法
四、培養神經細胞的觀察和鑑定
五、注意事項
第三節 神經幹細胞分離培養與純化
一、實驗動物及動物年齡的選擇
二、大鼠神經幹細胞的分離培養(新生大鼠腦皮質)
三、人類神經幹細胞分離培養
四、神經幹細胞的傳代與純化
五、神經幹細胞的鑑定
六、神經幹細胞系的建立
第四節 肝細胞、Kupffer和Ito細胞的分離與培養
一、概述
二、細胞的分離與培養
三、注意事項
第五節 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分離與培養
一、血管平滑肌細胞培養方法
二、原代培養的平滑肌形態及其鑑別
第六節 心肌細胞的分離與培養
一、概述
二、乳鼠心肌細胞的分離與培養
三、成年鼠心肌細胞的分離與培養
第七節 內皮細胞的分離與培養
一、培養方法
二、內皮細胞的鑑定
三、注意事項
第八節 造血幹細胞培養
一、造血幹細胞的採集
二、造血幹細胞的分離和保存
三、造血幹細胞的體外擴增
第九節 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短期培養
一、儀器設備
二、培養方法
第十節 特殊免疫細胞的培養
一、LAK細胞的製備
二、TIL細胞的製備
三、胸腺上皮細胞培養
第十一節 脂肪細胞培養
一、脂肪細胞來源
二、脂肪細胞的分離純化與鑑別
三、培養方法
四、脂肪細胞生物學性狀觀察
第十二節 人皮膚成纖維細胞培養
一、試劑
二、實驗步驟
第三篇 亞細胞結構及功能檢測方法
第四篇 蛋白質與細胞因子的功能檢測
第五篇 分子生物學方法
第六篇 免疫學方法
第七篇 醫學化學分析方法
第八篇 整體功能與器官功能檢測方法
第九篇 實驗動物、動物手術和動物模型
第十篇 醫學科研設計、統計學分析、醫學科研結果的計算機處理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