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綠色設計》是2007年8月1日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該書主要講述了綠色設計的概念,方法以及主要套用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綠色設計
- 頁數:132頁
- 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8月1日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遼寧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8月1日)
平裝: 13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1438410
條形碼: 9787531438410
尺寸: 27.6 x 20.8 x 0.8 cm
重量: 522 g
內容簡介
《現代綠色設計》主要內容:中國藝術設計的高等教育,如果以國家正式頒布的大學本科專業目錄出現“藝術設計”的專業界定算起,至今還不到二十年。染織、陶瓷、裝潢等工藝美術專業都是從那個時候起從“美術”改稱為“藝術設計”的。“環境藝術”的概念出現得比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而環境藝術設計則是一個相當新的專業概念,至今相關的專業理論研究還相當滯後。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儘管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卻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發展迅猛。1988年當時的國家教育委員會決定在我國高等院校設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1998年成為藝術設計專業下屬的專業方向。據不完全統計,在短短的十數年間,全國。400餘所各類高等院校建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進入21世紀,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行業年產值就高達人民幣數千億元。
“環境藝術”(environmental art)這種人為的藝術環境創造,可以自在於自然界美的環境之外,但是它又不可能脫離自然環境本體,它必須植根於特定的環境,成為融會其中與之有機共生的藝術。可以這樣說,環境藝術是人類生存環境的美的創造。
“環境藝術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是建立在客觀物質基礎上,以現代環境科學研究成果為指導,創造理想生存空間的工作過程。人類理想的環境應該是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社會制度的文明進步,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生存空間的科學建設。這中間包含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涉及的所有研究領域。
廣義的環境藝術設計概念:以環境生態學的觀念來指導今天的藝術設計,就是具有環境意識的藝術設計。
狹義的環境藝術設計概念:以人工環境的主體建築為背景,在其內外空間所展開的設計。具體表現在建築景觀和建築室內兩個方面。
目前高等學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基本是以“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作為實施的專業方向。儘管學術界對這兩個專業方向的定位和理論概念還存在著不盡統一的認識,但是迅猛發展的社會是等不及筆墨官司有了結果才前進的。高等教育的專業理念超前於社會發展也是符合邏輯的。
高等教育質量的保證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二是高質量的專業教材。藝術學科同樣如此。相對來講,藝術學科教育中師資的作用要勝於教材的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強調普遍規律中藝術個性的張揚。不同類型與不同辦學背景的學校要辦出自身不同的個性特點,師資的基本素養和專業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本身開辦的時間就不長,師資來源相對年輕和學術積澱相對淺薄。因此,在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中,教材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一些。這也就是近年來編寫教材熱的由來。
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國內的短暫歷史,決定了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不少問題,與其他傳統的藝術類專業相比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藝術設計教育完全是工業化之後的產物,是介於藝術與科學之間邊緣性極強的專業教育。這樣的教育背景,要編寫專業性很強的高校教材,在統一與個性的權衡下,顯然兩者都是需要的。我們這樣大的一個國家,市場需求如此之大,如此之廣,現在的教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適用的太少。不能用同一種模式和同一種定位來編寫,這是擺在所有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目錄
總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綠色沒計概念與方法
第一節 綠色建築的由來
第二節 綠色建築概念
第三節 國際建築界有關“生態建築”的實踐
第四節 綠色設計方法
第三章 太陽能技術在建築中的套用
第一節 太陽能利用和建築節能
第二節 太陽能技術在德國建築中具體的套用
第三節 太陽能技術在其他國家建築中的套用
第四章 設計中的自然通風與雨水收集利用
第一節 自然通風
第二節 與建築通風相關的幾個概念
第三節 建築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第四節 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第五章 建築環境大面積植被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國際經驗
第六章 綠色材料的套用
第一節 建材方面
第二節 其他方面
第三節 材料綠色化、技術集成化、成品產業化
第四節 幾點啟示
第七章 綠色設計的發展
第一節 “未來系統”的最新計畫
第二節 通過整體設計提高建築適應性
第三節 我國發展綠色建築主要措施
第四節 可持續建築操作理論分析
第八章 案例
第一節 重視環境、文化傳統與生態平衡的高技派建築
第二節 埃森RwE辦公大樓、德國
第三節 萊比錫新會展中心玻璃大廳,德國
第四節 東京蒲公英之家,日本
第五節 柏林戴姆勒·賓士辦公樓,德國
第六節 漢堡伯拉姆費爾德生態村,德國
第七節 弗萊堡的生態小站,德國
第八節 霍普蘭德太陽生活中心,美國
第九節 頓卡斯特“諾亞方舟”,英國
第十節 綠鳥,倫敦
第十一節 “z”計畫,倫敦,土魯斯
第九章 教學實踐與教學生作品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