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紅樹林泥炭
- 外文名:Modern mangrove peat
- 世界分布:印尼蘇里曼丹島等
- 我國分布:瓊海縣福田地區等
- 特徵1:紅樹林占絕對優勢
- 特徵2:腐殖組占絕對優勢
簡介,特徵,
簡介
現代紅樹林泥炭在印尼蘇里曼丹島、尼日河三角洲、澳大利亞東海岸、美國佛羅里達海岸帶都有大面積分市,我國埋藏型紅樹林泥炭主要見於瓊海縣福田地區和瓊山縣東寨港地區,裸露型紅樹林泥炭小面積發育於文昌縣清瀾港等地。
特徵
紅樹林泥炭特徵可歸納如下:
(1)成炭植物以潮汐適鹽性木本植物群落的紅樹林占絕對優勢,少量與紅樹林共生的潮汐適鹽性草本植物、蕨類植物和菌藻類也參與成炭。成炭期紅樹林的演替與泥炭坪微環境的演變直接相關。泥炭中常見半鹹水或廣益性的有孔蟲、介形蟲、硅藻等微體生物介殼和其他微體藻類和海綿骨針,並可見到少量雙殼類、腹足類海相大個體底棲生物的碎屑。
(2)泥炭顯微組分以腐殖組占絕對優勢,類脂組也相對豐富,情質組的含量很低。腐殖組以木質結構腐木質體、充分分解腐木質體、胞屑體、基質凝膠體、樹皮鞣質體為主,樹皮鞣質體含量可達10%~20%類脂組以根皮體、木栓質體、假角質體為主,藻類體、瀝青質體、動物有機體常見,而孢子體則稀少;惰質組主要為半絲質體、粗粒體(團塊狀)和氧化鞣質體,菌類體常見,貧絲質體。根據顯微組分在成岩過程中的變化規律,預測泥炭成煤以後的顯微煤岩組分特徵是以鏡質組為主,殼質組相對豐富,惰質組貧乏,其鏡質體以基質鏡質體和團塊鏡質體豐富為特徵,不僅基質鏡質體富氫,部分結構鏡質體和均質鏡質體也顯著富氫;殼質組以角質體、根皮體、藻類體、瀝青質體常見,樹脂體多具環帶結構;殼質組以半絲質體、粗粒體(絲炭化團塊)豐富為特徵,分泌菌核體和真菌菌核體均很常見,貧絲質體。
(3)泥炭的礦物質含量一般較高,主要由高嶺石、粉砂級石英、莓粒狀黃鐵礦、可溶鹽類(包括無機離子)和矽質、鈣質生物碎屑組成;可遷移灰分含量可達10%以上。灰成分Fe2O3、Na2O含量較高,SiO2含量偏低,灰成分指數與晚古生代的較強-中還原型煤相當。
(4)泥炭有機質的元素組成高氧、硫、低碳。腐殖酸的組成以高黃腐酸為特徵。相對於高分解度而言,有機組分含較多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有機質揮發分產率和氫碳原子比偏高。
(5)泥炭普遍富硫,全硫含量一般在3%左右,最高可達8%。黃鐵礦硫、硫酸鹽硫和有機硫是泥炭中3種主要形態硫,其中以黃鐵礦硫、硫酸鹽硫含量高為特徵,潮坪水介質中的硫酸鹽是泥炭中硫的主要來源。泥炭中硫的加入主要發生在準同生階段,在加入過程中還原硫細菌起決定性作用。在泥炭化作用早期,各種形態硫之間可以互相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