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英文ape,13種大型高智慧型靈長目哺乳動物的總稱。猿外形與猴相似,生活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森林中,是人類的祖先。大約3千萬年前,猿類開始出現。現代猿類有4種:長臂猿、褐猿、黑猿和大猿。第一種為小型猿,後三種為大型猿。大型猿由於似人又被稱為“類人猿”。它們與人類最接近,被稱為是人類的“表兄弟”。
基本介紹
簡介
種類
長臂猿
長臂猿,顧名思義,它們的前肢很長,可接近身長的兩倍,站立起來,兩手下垂幾乎可以觸到地面。長臂猿是臂行的能手,在樹枝間擺盪躍進的速度之快,可以攫捕飛鳥;偶爾下地活動時,能直立起來,此時雙膝彎屈,用前肢張開或高舉在頭頂上來維持平衡。它發出的聲音猶如歌聲,委婉動聽。
長臂猿廣泛分布於印度支那和馬來西亞地區。在我國的西雙版納和海南島熱帶雨林中也有分布,但數量極其有限。隨著近代人類經濟活動領域的擴大,原始森林不斷被開發,加上無端的亂捕濫殺,使長臂猿的分布範圍越來越小,數量顯著下降,白頰長臂猿的分布僅限於雲南南部的幾個縣境內,僅剩70隻左右。
褐猿
褐猿體形較大,雄性體高可達1.4米,體重為100~120千克,雌性明顯小得多,還不及雄性的一半大。雄性與雌性的區別還表現在:雄性兩頰有大肉疣,呈內凹的隆凸狀;雄性的頭骨上還有發達的矢狀骨脊;成年雄性的喉囊特別大,一直延伸到胸部,可用它來支持沉重的頭部。
褐猿主要在樹上活動,手腳兼用,攀緣於樹叢中。下到地面時,手指攥成拳頭,以指背著地支撐著身體,半直立姿態行走,腳掌以外側部著地呈“反踵狀”,行動緩慢,很少直立。褐猿主要以果實、嫩葉為食,常用強大的口齒來咬破堅果外殼。
褐猿現在只有一種,分布在東南亞的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地區。褐猿在我國已無蹤影,但在地史上的更新世時期,它們曾廣泛分布於我國的華南地區。
大猿
大猿以半直立姿勢行走,並以前肢作為支撐,以指節背面著地,像撐著拐杖似的。大猿可直立起來,此時整個腳掌著地,腳趾不彎曲。有時大猿會直立起來拍打胸部。
大猿外表顯得兇猛,實際上性情是較為溫和的,基本屬素食性。大猿通常結成不大的群體,群體內包含著若干個家庭小群體,後者常由一隻雄性帶領數隻雌性生活,但這種群體是臨時性的。
大猿主要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區的熱帶森林中,只有一個種,這個種可分布兩個亞種,一個為沿海大猿或叫低地大猿,主要棲息在西非的喀麥隆和加彭地區;另一個為高山大猿,棲息在非洲的剛果和烏干達交界處3000米以上的山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