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毒理學概論》是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祖維。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毒理學概論
- 作者:顧祖維
- ISBN:9787502569372
- 類別:圖書 > 醫學 > 基礎醫學
- 頁數:555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06-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現代毒理學概論》共二十三章。第一章至第七章介紹了毒理學基礎,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毒物的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毒理學研究的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毒物作用機制、生物標誌物、危險性評價及衛生標準制訂等內容。第八章至第十三章分別介紹了肝臟毒理學、腎臟毒理學、呼吸系統毒理學、免疫毒理學、神經毒理學、生殖發育毒理學。第十四章至第二十一章介紹了毒理學的一些重要分支,如化學致癌、遺傳毒理學、比較毒理學等。書的最後介紹了當今毒理學研究的熱點。
《現代毒理學概論》可供毒理學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也可供公共衛生、疾病防控、環保、職業安全與衛生、化學品安全衛生評價及農業、醫學、日化等相關科研工作者參考。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毒理學研究範疇1
第二節毒理學研究方法5
一、毒理學研究的五個層次5
二、毒理學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術7
第三節毒理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9
一、毒理學發展概況9
二、近50年中國毒理學的發展11
三、毒理學的未來12
主要參考文獻13
第二章毒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
第一節基本概念15
一、毒物與毒性15
二、劑量反應關係17
第二節化學結構與效應關係20
一、概述20
二、代表性化合物的化學結構與毒性關係21
第三節毒理學動物實驗的基本類型26
一、劑量、時間和機體反應的關係26
二、動物急性、亞急性、亞慢性、慢性實驗26
三、表示毒性的常用參數27
四、蓄積毒性和耐受性28
五、聯合毒性30
六、毒性分級31
第四節影響毒性的因素31
一、化學物的特性32
二、實驗動物34
三、染毒方式37
四、環境因素38
主要參考文獻40
第三章毒物的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41
第一節生物膜與生物轉運41
一、生物膜結構特點41
二、毒物跨膜轉運的主要形式41
三、吸收42
四、運載和分布44
第二節生物轉化、活化與解毒48
一、外源化學物生物轉化的分相48
二、影響生物轉化的因素51
第三節毒物代謝動力學52
一、常用毒物代謝動力學參數53
二、動力學模型與分析54
第四章毒理學研究的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57
第一節毒理學實驗研究設計的原理和方法57
一、實驗研究的三大要素57
二、實驗設計的統計學原則60
三、毒理學研究常用的幾種實驗設計方法63
第二節毒理學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66
一、毒理學研究的數據類型66
二、統計描述67
三、參數估計70
四、假設檢驗70
五、常用的假設檢驗方法72
六、LD50的計算78
第三節毒理學研究的統計分析軟體及SAS程式設計78
一、常用的統計軟體包78
二、套用統計軟體進行數據分析的一般步驟80
三、毒理學常用統計分析的SAS程式設計81
第四節實驗結果的判斷94
一、實驗檢查94
二、實驗結果判斷標準94
三、假象的識別與排除95
主要參考文獻96
第五章毒物作用機制97
第一節毒作用97
第二節毒作用類型97
一、按毒作用發生的時間分類97
二、按毒作用發生的部位分類98
三、按毒作用損傷的恢復情況分類98
四、按毒作用性質分類98
第三節毒作用機制99
一、化學物代謝活化99
二、改變結構蛋白分子102
三、細胞損傷103
四、細胞修復失控104
主要參考文獻109
第六章毒理學與生物標誌物110
第一節生物標誌物的基本概念110
一、接觸的生物標誌物110
二、效應的生物標誌物111
三、易感性的生物標誌物113
第二節毒理學在生物標誌物選擇中的作用114
一、環境和職業人群的生物監測114
二、生物標誌物的選擇114
主要參考文獻116
第七章危險性評價與衛生標準的制訂118
第一節基本概念和術語119
第二節評價的基本原則與方法120
一、危害性鑑定121
二、劑量反應評價125
三、接觸評價126
四、危險性特徵判定127
第三節衛生標準的制定133
一、歷史與發展134
二、制訂職業接觸限值的原則與方法135
三、我國對工業化學物制訂OEL的方法136
四、致癌物OEL的制訂141
五、職業衛生標準制訂的實例143
六、環境衛生標準的制訂146
七、食品衛生標準的制訂147
八、制訂衛生標準的快速方法147
九、統一制訂各環境介質中有害物質衛生標準的方法149
十、毒物聯合作用和致癌物衛生標準及生物接觸限值的制訂150
主要參考文獻153
第八章肝臟毒理學154
第一節肝臟的結構和功能與肝毒性的關係154
第二節中毒性肝損害的類型156
一、肝實質細胞損害157
二、非實質細胞毒性161
三、肝細胞的適應性反應163
第三節化學中毒性肝損害的發生機制164
一、實質性肝毒物質的作用機制164
二、宿主特異體質所致的肝損害機制167
三、慢性化學性肝損害的發病機制167
第四節肝毒物毒性的評價168
一、整體動物實驗168
二、肝損害的體外實驗及評價170
主要參考文獻172
第九章腎臟毒理學174
第一節腎的結構和功能174
第二節腎對毒物的易感性175
第三節化學物腎素性效應的檢測176
一、腎功能的檢測176
二、幾個重要卻很少作為腎毒性終點的因子177
三、腎毒性檢測的方法學177
第四節腎臟病理生理178
一、急性腎功能衰竭178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179
三、腎病綜合徵179
四、小管間質性腎病180
五、生物轉化和中毒性腎損害180
第五節腎毒性化學物181
一、抗感染類藥物181
二、免疫抑制劑183
三、抗腫瘤藥物185
四、止痛劑187
五、放射性造影劑188
六、重金屬189
七、烴類化合物191
主要參考文獻194
第十章呼吸系統毒理學195
第一節呼吸系統的組織結構195
一、氣管和支氣管結構195
二、肺泡的結構195
第二節毒物在呼吸道內的過程196
一、吸收196
二、代謝197
三、清除198
四、蓄積199
第三節毒物對呼吸系統的作用199
一、對呼吸系統損害的常見毒物200
二、外源化學物對呼吸系統的損害的類型200
第四節呼吸系統毒理的研究方法201
一、動物模型的製備201
二、離體試驗方法202
三、毒性評價指標203
主要參考文獻204
第十一章免疫毒理學205
第一節免疫毒理學基礎205
一、免疫應答的生物學基礎205
二、免疫反應和免疫紊亂的類型210
第二節化學物的免疫毒性212
一、危害免疫系統的特殊化學物212
二、多種化學物敏感性 215
第三節免疫毒理學檢測216
一、免疫毒性檢測的臨床試驗216
二、動物模型檢測免疫毒性的試驗218
三、分子生物學方法在免疫毒性檢測中的套用221
二、制訂職業接觸限值的原則與方法135
三、我國對工業化學物制訂OEL的方法136
四、致癌物OEL的制訂141
五、職業衛生標準制訂的實例143
六、環境衛生標準的制訂146
七、食品衛生標準的制訂147
八、制訂衛生標準的快速方法147
九、統一制訂各環境介質中有害物質衛生標準的方法149
十、毒物聯合作用和致癌物衛生標準及生物接觸限值的制訂150
主要參考文獻153
第八章肝臟毒理學154
第一節肝臟的結構和功能與肝毒性的關係154
第二節中毒性肝損害的類型156
一、肝實質細胞損害157
二、非實質細胞毒性161
三、肝細胞的適應性反應163
第三節化學中毒性肝損害的發生機制164
一、實質性肝毒物質的作用機制164
二、宿主特異體質所致的肝損害機制167
三、慢性化學性肝損害的發病機制167
第四節肝毒物毒性的評價168
一、整體動物實驗168
二、肝損害的體外實驗及評價170
主要參考文獻172
第九章腎臟毒理學174
第一節腎的結構和功能174
第二節腎對毒物的易感性175
第三節化學物腎素性效應的檢測176
一、腎功能的檢測176
二、幾個重要卻很少作為腎毒性終點的因子177
三、腎毒性檢測的方法學177
第四節腎臟病理生理178
一、急性腎功能衰竭178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179
三、腎病綜合徵179
四、小管間質性腎病180
五、生物轉化和中毒性腎損害180
第五節腎毒性化學物181
一、抗感染類藥物181
二、免疫抑制劑183
三、抗腫瘤藥物185
四、止痛劑187
五、放射性造影劑188
六、重金屬189
七、烴類化合物191
主要參考文獻194
第十章呼吸系統毒理學195
第一節呼吸系統的組織結構195
一、氣管和支氣管結構195
二、肺泡的結構195
第二節毒物在呼吸道內的過程196
一、吸收196
二、代謝197
三、清除198
四、蓄積199
第三節毒物對呼吸系統的作用199
一、對呼吸系統損害的常見毒物200
二、外源化學物對呼吸系統的損害的類型200
第四節呼吸系統毒理的研究方法201
一、動物模型的製備201
二、離體試驗方法202
三、毒性評價指標203
主要參考文獻204
第十一章免疫毒理學205
第一節免疫毒理學基礎205
一、免疫應答的生物學基礎205
二、免疫反應和免疫紊亂的類型210
第二節化學物的免疫毒性212
一、危害免疫系統的特殊化學物212
二、多種化學物敏感性 215
第三節免疫毒理學檢測216
一、免疫毒性檢測的臨床試驗216
二、動物模型檢測免疫毒性的試驗218
三、分子生物學方法在免疫毒性檢測中的套用221
第四節小結223
主要參考文獻224
第十二章神經毒理學與神經行為毒理學225
第一節神經系統對毒物的反應特徵225
一、血腦屏障225
二、對毒物反應的特徵226
第二節結構毒性和功能影響227
一、結構毒性227
二、功能影響228
第三節神經毒性的機制230
一、髓鞘損害230
二、軸索運輸障礙230
三、干擾突觸傳遞231
第四節遲發性神經毒性231
第五節神經毒性的評價231
一、神經行為學方法232
二、神經電生理學方法232
三、神經化學方法233
四、神經病理學方法233
五、體外神經毒理學方法234
第六節神經行為學方法235
一、影響行為測試的因素235
二、神經行為測試組合236
三、聯合國衛生組織(WHO)神經行為測試組合241
四、神經行為測試的注意事項244
五、展望245
第七節常見的神經系統毒物247
一、干擾能量代謝的毒物247
二、致神經元損害的毒物247
三、損害髓鞘的毒物247
四、引起軸索病變的毒物248
五、影響突觸傳遞的毒物248
六、作用於離子通道的毒物249
第八節腦毒理學研究進展249
一、腦功能的研究進展249
二、腦毒理學研究進展249
三、研究腦毒理學的新技術251
主要參考文獻252
第十三章生殖和發育毒理學254
第一節外源化學物的生殖毒性254
一、雄性生殖毒性254
二、雌性生殖毒性259
三、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調控的毒性262
第二節生殖毒作用的基本原理264
一、外源化學物在生殖系統中的生物轉化264
二、外源化學物的毒作用靶265
三、生殖毒作用的機制267
第三節生殖毒性的檢測和評價271
一、生殖毒性的測試方法271
二、生殖毒性的評價指標275
三、生殖毒物的分級評價標準279
第四節外源化學物的發育毒性及其評價279
一、外源化學物的發育毒性281
二、發育毒性形成機制283
三、發育毒性的檢測方法和評價287
第五節生殖和發育毒物的危險度評定294
一、危害特徵295
二、定量劑量反應關係評定298
三、暴露評定299
四、危險度特徵分析299
主要參考文獻299
第十四章化學致癌301
第一節化學致癌物的分類302
一、按化學性質分類302
二、按作用機制分類302
三、按作用結果分類303
第二節化學致癌物的代謝活化304
第三節化學致癌機制305
一、化學致癌物與生物大分子的作用305
二、細胞凋亡與化學致癌309
三、化學致癌的非遺傳機制311
四、化學致癌的多階段過程313
第四節化學物致癌性的鑑定315
第五節確認人類致癌物的艱巨性及其可能的途徑317
主要參考文獻318
第十五章遺傳毒理學321
第一節遺傳毒性的類型322
一、基因突變的類型322
二、染色體畸變324
三、染色體數目異常324
第二節遺傳毒性的形成機制325
一、DNA損傷325
二、DNA修復與突變328
三、整倍體和非整倍體的形成332
四、誘重組效應334
第三節遺傳毒性的後果334
一、體細胞突變的後果335
二、生殖細胞突變的後果337
三、遺傳毒性後果的形成機制338
第四節遺傳毒性的檢測方法340
一、基因突變檢測方法342
二、染色體畸變測試347
三、DNA損傷的測試348
四、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基因突變檢測中的套用350
第五節遺傳毒理學的套用350
一、遺傳毒物的篩檢350
主要參考文獻224
第十二章神經毒理學與神經行為毒理學225
第一節神經系統對毒物的反應特徵225
一、血腦屏障225
二、對毒物反應的特徵226
第二節結構毒性和功能影響227
一、結構毒性227
二、功能影響228
第三節神經毒性的機制230
一、髓鞘損害230
二、軸索運輸障礙230
三、干擾突觸傳遞231
第四節遲發性神經毒性231
第五節神經毒性的評價231
一、神經行為學方法232
二、神經電生理學方法232
三、神經化學方法233
四、神經病理學方法233
五、體外神經毒理學方法234
第六節神經行為學方法235
一、影響行為測試的因素235
二、神經行為測試組合236
三、聯合國衛生組織(WHO)神經行為測試組合241
四、神經行為測試的注意事項244
五、展望245
第七節常見的神經系統毒物247
一、干擾能量代謝的毒物247
二、致神經元損害的毒物247
三、損害髓鞘的毒物247
四、引起軸索病變的毒物248
五、影響突觸傳遞的毒物248
六、作用於離子通道的毒物249
第八節腦毒理學研究進展249
一、腦功能的研究進展249
二、腦毒理學研究進展249
三、研究腦毒理學的新技術251
主要參考文獻252
第十三章生殖和發育毒理學254
第一節外源化學物的生殖毒性254
一、雄性生殖毒性254
二、雌性生殖毒性259
三、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調控的毒性262
第二節生殖毒作用的基本原理264
一、外源化學物在生殖系統中的生物轉化264
二、外源化學物的毒作用靶265
三、生殖毒作用的機制267
第三節生殖毒性的檢測和評價271
一、生殖毒性的測試方法271
二、生殖毒性的評價指標275
三、生殖毒物的分級評價標準279
第四節外源化學物的發育毒性及其評價279
一、外源化學物的發育毒性281
二、發育毒性形成機制283
三、發育毒性的檢測方法和評價287
第五節生殖和發育毒物的危險度評定294
一、危害特徵295
二、定量劑量反應關係評定298
三、暴露評定299
四、危險度特徵分析299
主要參考文獻299
第十四章化學致癌301
第一節化學致癌物的分類302
一、按化學性質分類302
二、按作用機制分類302
三、按作用結果分類303
第二節化學致癌物的代謝活化304
第三節化學致癌機制305
一、化學致癌物與生物大分子的作用305
二、細胞凋亡與化學致癌309
三、化學致癌的非遺傳機制311
四、化學致癌的多階段過程313
第四節化學物致癌性的鑑定315
第五節確認人類致癌物的艱巨性及其可能的途徑317
主要參考文獻318
第十五章遺傳毒理學321
第一節遺傳毒性的類型322
一、基因突變的類型322
二、染色體畸變324
三、染色體數目異常324
第二節遺傳毒性的形成機制325
一、DNA損傷325
二、DNA修復與突變328
三、整倍體和非整倍體的形成332
四、誘重組效應334
第三節遺傳毒性的後果334
一、體細胞突變的後果335
二、生殖細胞突變的後果337
三、遺傳毒性後果的形成機制338
第四節遺傳毒性的檢測方法340
一、基因突變檢測方法342
二、染色體畸變測試347
三、DNA損傷的測試348
四、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基因突變檢測中的套用350
第五節遺傳毒理學的套用350
一、遺傳毒物的篩檢350
二、環境和人群的監測352
三、遺傳危害的評價353
主要參考文獻357
第十六章生態毒理學358
第一節概述358
一、生態毒理學定義358
二、學科定位358
第二節環境中的化合物359
一、環境中的無機化合物——氮的剖析359
二、環境中的有機化合物——含氯有機物的遷移、轉化360
三、擴散模型369
第三節化合物的生物效應370
一、毒性試驗的基本要素370
二、健康毒性和生態毒性373
三、生物濃縮和放大375
四、生態毒理學中的生物標誌物376
第四節生態風險評價381
一、法律基礎381
二、生態風險評價類型382
三、評價技術的展望384
主要參考文獻384
第十七章比較毒理學387
第一節比較毒理學定義及研究範疇387
一、概述387
二、研究內容388
第二節比較毒理學的基礎知識389
一、種屬間壽命與解剖結構的比較389
二、種屬間生理功能的比較391
三、代謝的差異致毒性反應不同395
四、病理反應的差異與毒作用396
五、致癌物致癌性的差異397
第三節主要成就398
一、從比較毒性到比較毒理398
二、從整體水平到分子水平的發展398
三、從傳統毒理髮展到生態毒理研究399
四、從對當代健康的影響發展到研究對後代的影響399
五、同系物毒性的比較研究400
六、研究方法的多樣化400
第四節研究方法400
一、皮膚毒理學方法400
二、細胞毒理學方法400
三、分子毒理學方法401
四、生物工程及膜毒理學方法401
五、發育毒理學方法402
六、神經科學的方法402
七、數學和計算機技術402
第五節展望403
主要參考文獻404
第十八章時間毒理學406
第一節時間毒理學基本概念與歷史發展406
一、時間毒理學相關基本概念406
二、國內外發展簡況407
三、時間毒理學的基本研究內容407
第二節時間毒理學基本研究方法409
一、動物飼養環境409
二、生物採樣和測量410
三、實驗結果統計與分析411
第三節時間毒理學研究分支簡介415
一、藥物時間毒理學415
二、農藥時間毒理學418
三、化學物時間毒理學420
四、輻射時間毒理學422
五、生物因子及微生物的時間毒理學424
第四節時間毒性機制研究425
一、機體代謝和敏感性節律425
二、生物鐘分子調控機制426
第五節研究展望427
主要參考文獻428
第十九章衛生毒理學431
第一節衛生毒理學概述431
一、衛生毒理學基本特徵431
二、衛生毒理學發展432
第二節重要的衛生毒理學問題434
一、環境內分泌干擾物434
二、二英類化學物435
三、藻類毒素437
四、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及丙烯醯胺440
第三節致癌物的分類與管理441
一、IARC致癌物的分類442
二、USEPA對人類致癌物的分類443
三、其他機構對致癌物的分類444
四、致癌物管理444
第四節職業毒理學445
一、決定劑量的因素445
二、職業性因素的毒理學評價450
三、制訂可接受的接觸水平的動物毒理學試驗451
四、工人健康監護452
五、動物實驗與流行病學調查之間的關聯454
六、接觸監測455
七、職業毒理學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458
主要參考文獻460
第二十章臨床毒理學和中毒控制中心462
第一節概述462
第二節中毒病人治療的臨床策略462
一、臨床穩定狀態的維持463
二、急性中毒診斷463
三、防止毒物的繼續吸收467
四、加速毒物排出467
五、解毒劑的套用470
第三節群體急性中毒事故應急救援473
一、要重視現場急救處理473
二、重視現場調查警惕中毒473
三、遺傳危害的評價353
主要參考文獻357
第十六章生態毒理學358
第一節概述358
一、生態毒理學定義358
二、學科定位358
第二節環境中的化合物359
一、環境中的無機化合物——氮的剖析359
二、環境中的有機化合物——含氯有機物的遷移、轉化360
三、擴散模型369
第三節化合物的生物效應370
一、毒性試驗的基本要素370
二、健康毒性和生態毒性373
三、生物濃縮和放大375
四、生態毒理學中的生物標誌物376
第四節生態風險評價381
一、法律基礎381
二、生態風險評價類型382
三、評價技術的展望384
主要參考文獻384
第十七章比較毒理學387
第一節比較毒理學定義及研究範疇387
一、概述387
二、研究內容388
第二節比較毒理學的基礎知識389
一、種屬間壽命與解剖結構的比較389
二、種屬間生理功能的比較391
三、代謝的差異致毒性反應不同395
四、病理反應的差異與毒作用396
五、致癌物致癌性的差異397
第三節主要成就398
一、從比較毒性到比較毒理398
二、從整體水平到分子水平的發展398
三、從傳統毒理髮展到生態毒理研究399
四、從對當代健康的影響發展到研究對後代的影響399
五、同系物毒性的比較研究400
六、研究方法的多樣化400
第四節研究方法400
一、皮膚毒理學方法400
二、細胞毒理學方法400
三、分子毒理學方法401
四、生物工程及膜毒理學方法401
五、發育毒理學方法402
六、神經科學的方法402
七、數學和計算機技術402
第五節展望403
主要參考文獻404
第十八章時間毒理學406
第一節時間毒理學基本概念與歷史發展406
一、時間毒理學相關基本概念406
二、國內外發展簡況407
三、時間毒理學的基本研究內容407
第二節時間毒理學基本研究方法409
一、動物飼養環境409
二、生物採樣和測量410
三、實驗結果統計與分析411
第三節時間毒理學研究分支簡介415
一、藥物時間毒理學415
二、農藥時間毒理學418
三、化學物時間毒理學420
四、輻射時間毒理學422
五、生物因子及微生物的時間毒理學424
第四節時間毒性機制研究425
一、機體代謝和敏感性節律425
二、生物鐘分子調控機制426
第五節研究展望427
主要參考文獻428
第十九章衛生毒理學431
第一節衛生毒理學概述431
一、衛生毒理學基本特徵431
二、衛生毒理學發展432
第二節重要的衛生毒理學問題434
一、環境內分泌干擾物434
二、二英類化學物435
三、藻類毒素437
四、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及丙烯醯胺440
第三節致癌物的分類與管理441
一、IARC致癌物的分類442
二、USEPA對人類致癌物的分類443
三、其他機構對致癌物的分類444
四、致癌物管理444
第四節職業毒理學445
一、決定劑量的因素445
二、職業性因素的毒理學評價450
三、制訂可接受的接觸水平的動物毒理學試驗451
四、工人健康監護452
五、動物實驗與流行病學調查之間的關聯454
六、接觸監測455
七、職業毒理學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458
主要參考文獻460
第二十章臨床毒理學和中毒控制中心462
第一節概述462
第二節中毒病人治療的臨床策略462
一、臨床穩定狀態的維持463
二、急性中毒診斷463
三、防止毒物的繼續吸收467
四、加速毒物排出467
五、解毒劑的套用470
第三節群體急性中毒事故應急救援473
一、要重視現場急救處理473
二、重視現場調查警惕中毒473
三、群體中毒患者的分類管理473
第四節中毒控制中心476
一、中毒控制中心的發展概況476
二、中毒控制中心的諮詢服務476
三、中毒控制中心信息服務發展趨勢477
主要參考文獻478
第二十一章管理毒理學480
第一節管理毒理學的任務和研究範圍480
一、任務480
二、研究範圍480
三、方法學概述481
第二節化學品的安全與衛生管理原則484
一、管理原則484
二、管理程式和方法484
三、管理的組織結構486
第三節我國化學品的管理規範487
一、藥品的衛生管理487
二、化妝品和保健品的衛生管理489
三、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491
四、監控化學品的管理492
五、工業用化學品的衛生管理493
第四節優良實驗室規範496
一、基本概念496
二、標準操作規程497
三、質量控制和保證497
四、毒理學研究的質量管理498
主要參考文獻501
第二十二章當今毒理學研究的熱點502
第一節研究熱點概述502
第二節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發展503
一、環境基因組計畫503
二、從基因組學到蛋白質組學和細胞組學505
三、生物晶片技術508
第三節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毒理研究的現狀及展望510
一、問題產生的背景510
二、對野生生物和人體健康的影響511
三、對問題嚴重性的認識513
四、建議與展望513
第四節轉基因動物和細胞在毒理學中的套用517
一、轉基因動物或細胞的構建517
二、轉基因動物在毒理學中的套用517
第五節轉基因食品的毒理學安全性評價520
一、轉基因食品的生物學效應521
二、基因水平轉移與GM食品的安全性523
三、轉基因食品的致敏性525
四、轉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新毒素或毒素含量增加528
五、GM食品營養評價528
六、“實質等同”原則529
七、轉基因食品的人體試驗529
第六節毒理學與經濟全球化531
第七節分子毒理學新理論新技術簡介532
一、分子毒理學的基礎理論532
二、分子生物學的進展與分子毒理學的發展533
三、分子毒理學的新技術536
主要參考文獻539
第二十三章毒理學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論文寫作542
第一節毒理學信息資源的一般情況542
第二節文獻檢索方法543
一、方法概述543
二、光碟檢索544
第三節網際網路上毒理學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547
一、網際網路上毒理學信息資料的形式及其分布547
二、網際網路上獲得毒理學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與方法547
三、國內外毒理學網站介紹549
第四節毒理學論文的撰寫550
一、毒理學論文的基本要素550
二、毒理學論文的命題思路551
三、毒理學論文的體裁結構551
四、投稿注意點555
主要參考文獻555
第四節中毒控制中心476
一、中毒控制中心的發展概況476
二、中毒控制中心的諮詢服務476
三、中毒控制中心信息服務發展趨勢477
主要參考文獻478
第二十一章管理毒理學480
第一節管理毒理學的任務和研究範圍480
一、任務480
二、研究範圍480
三、方法學概述481
第二節化學品的安全與衛生管理原則484
一、管理原則484
二、管理程式和方法484
三、管理的組織結構486
第三節我國化學品的管理規範487
一、藥品的衛生管理487
二、化妝品和保健品的衛生管理489
三、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491
四、監控化學品的管理492
五、工業用化學品的衛生管理493
第四節優良實驗室規範496
一、基本概念496
二、標準操作規程497
三、質量控制和保證497
四、毒理學研究的質量管理498
主要參考文獻501
第二十二章當今毒理學研究的熱點502
第一節研究熱點概述502
第二節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發展503
一、環境基因組計畫503
二、從基因組學到蛋白質組學和細胞組學505
三、生物晶片技術508
第三節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毒理研究的現狀及展望510
一、問題產生的背景510
二、對野生生物和人體健康的影響511
三、對問題嚴重性的認識513
四、建議與展望513
第四節轉基因動物和細胞在毒理學中的套用517
一、轉基因動物或細胞的構建517
二、轉基因動物在毒理學中的套用517
第五節轉基因食品的毒理學安全性評價520
一、轉基因食品的生物學效應521
二、基因水平轉移與GM食品的安全性523
三、轉基因食品的致敏性525
四、轉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新毒素或毒素含量增加528
五、GM食品營養評價528
六、“實質等同”原則529
七、轉基因食品的人體試驗529
第六節毒理學與經濟全球化531
第七節分子毒理學新理論新技術簡介532
一、分子毒理學的基礎理論532
二、分子生物學的進展與分子毒理學的發展533
三、分子毒理學的新技術536
主要參考文獻539
第二十三章毒理學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論文寫作542
第一節毒理學信息資源的一般情況542
第二節文獻檢索方法543
一、方法概述543
二、光碟檢索544
第三節網際網路上毒理學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547
一、網際網路上毒理學信息資料的形式及其分布547
二、網際網路上獲得毒理學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與方法547
三、國內外毒理學網站介紹549
第四節毒理學論文的撰寫550
一、毒理學論文的基本要素550
二、毒理學論文的命題思路551
三、毒理學論文的體裁結構551
四、投稿注意點555
主要參考文獻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