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涵蓋了常規沒計與現代設汁方法的精華,它的特點是篇幅小、體系新、內容新、系統、全面、可靠、實用,便於查閱和攜帶。《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共10篇,分上下兩冊出版。上冊包括機械設計基礎資料,機構分析與設計,連線與彈簧,機械傳動,軸系零件與軸承;下冊包括潤滑與密封,起重機零部件和操作件,流體傳動,機電一體化設計、電動機與常用電器,現代設計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1368頁
  • 開本:16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 作者:聞邦椿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28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1383314, 71113833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供從事機械設汁、維護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工具書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教師、學生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前言
上冊
第1篇 機械設計基礎資料
第1章 常用設計資料
1 常用字母與標準代號
1.1 常用字母
1.2 國內和國外部分標準代號
2 常用數據
2.1 金屬硬度與強度換算
2.2 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
2.3 常用材料及物體的摩擦因數
2.4 機械傳動效率的概略值
2.5 常用物理量常數
3 計量單位和單位換算
3.1 國際單位制(SI)單位
3.2 可與國際單位制單位並用的我國法定計量單位
3.3 常用物理量符號及其法定單位
3.4 常用計量單位換算
4 常用幾何公式及截面的力學特性公式
4.1 常用幾何體公式
4.2 截面幾何及力學特性公式
5 一般標準和金屬切削加工零件的設計規範
5.1 標準尺寸
5.2 機器軸高
5.3 機器軸伸
5.4 稜體的角度與斜度
5.5 圓錐的錐度與錐角系列
5.6 中心孔
5.7 零件的倒圓、倒角
5.8 圓形零件自由表面過渡圓角半徑和靜配合連線軸片j倒角
5.9 球面半徑
5.10 燕尾槽
5.11 T形槽
5.12 弧形槽端部半徑
5.13 砂輪越程槽
5.14 刨切、插切、珩磨越程槽
5.15 退刀槽
5.16 插齒、滾齒退刀槽
5.17 滾花
5.18 分度盤和標尺刻度
5.19 鋸縫尺寸
6 鑄件的設計規範
6.1 鑄件的最小壁厚和最小鑄孔尺寸
6.2 鑄造斜度
6.3 鑄造圓角半徑
6.4 鑄件肇厚的過渡與壁的連線形式及尺寸
6.5 鑄件加強肋的尺寸
6.6 壓鑄件沒汁的基本參數
7 鍛件的設計規範
7.1 模鍛件的鍛造斜度和最小內外圓角半徑
7.2 模鍛件肋的高寬比和最小距離
7.3 模鍛件的凹腔和沖孔連皮尺寸
7.4 鍛件腹板上沖孔的限制
8 衝壓件的設計規範
8.1 沖裁件的設計規範
8.2 彎曲件的設汁規範
8.3 拉延伸件的設計規範
8.4 成型件的設汁規範
9 塑膠件的設計規範
9.1 壁厚、高度和最小^聱厚
9.2 脫膜斜度、圓角及加強肋的尺寸
9.3 孔的最小直徑、孔深及孔的尺寸關係
9.4 用成型芯制出通孔的孔深和孔徑
9.5 螺紋孔的尺寸關係與螺紋成型部分退刀尺寸
9.6 滾花的推薦尺寸
第2章 機械製圖
1 國家標準《技術製圖》與《機械製圖》的基本規定
1.1 圖紙幅面和格式
1.2 標題欄和明細欄
1.3 繪圖比例
1.4 圖線
1.5 剖面符號
2 尺寸注法
2.1 尺寸標註的基本規定
2.2 尺寸標註的常用符號和常用結構的注法
2.3 圖樣中尺寸公差的注法
3 常用結構規定畫法
3.1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的規定畫法和標記方法
3.2 花鍵畫法
3.3 齒輪畫法
3.4 彈簧畫法
3.5 滾動軸承畫法
3.6 動密封圈表示法
3.7 標準中心孔表示法
4 機構運動簡圖符號
第3章 極限與配合、幾何公差及表面結構
1 極限與配合
1.1 標準公差
1.2 基本偏差
1.3 極限偏差
1.3.1 公稱尺寸至500mm軸的極限偏差
1.3.2 公稱尺寸至500mm孔的極限偏差
1.3.3 公稱尺寸>500~3150mm軸和孔的極限偏差
1.4 一般公差
1.5 極限與配合的選擇
1.5.1 孔、軸常用公差帶的選擇
1.5.2 軸的各種基本偏差的套用
1.5.3 公稱尺寸至500mm的基孔制優先和常用配合
1.5.4 公稱尺寸至500mm的基軸制優先和常用配合
1.5.5 常用、優先配合特性及套用舉例
1.6 圓錐公差
1.6.1 圓錐公差項目及給定方法
1.6.2 圓錐公差的數值及選取
2 幾何公差
2.1 幾何公差的分類、幾何特徵、符號及附加符號
2.2 幾何公差標註力法
2.3 兒何公差常用項目的注出公差值
3 表面結構
3.1 粗糙度輪廓的主要評定參數
3.2 表面結構的符號和代號
3.3 表面結構代好在圖樣上的標註
3.4 表面結構要求的新舊標準對照
3.5 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用參考
第4章 機械工程材料
1 金屬材料的主要力學性能名稱和符號
2 鋼鐵材料(黑色金屬)
2.1 鑄鐵
2.1.1 灰鑄鐵
2.1.2 可鍛鑄鐵
2.1.3 球墨鑄鐵
2.1.4 蠕墨鑄鐵
2.1.5 抗磨白口鑄鐵
2.1.6 耐熱鑄鐵
2.2 鑄鋼
2.2.1 一般工程用鑄鋼
2.2.2 焊接結構用碳素鑄鋼
2.2.3 合金鑄鋼
2.2.4 奧氏體錳鋼鑄件
2.2.5 耐熱鑄鋼
2.3 鋼
2.3.1 碳索結構鋼
2.3.2 優質碳素結構鋼
2.3.3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2.3.4 合金結構鋼
2.3.5 彈簧鋼
2.3.6 工具鋼
2.3.7 小銹鋼
2.3.8 耐熱鋼
2.3.9 滾動軸承鋼
……
第2篇 機構分析與設計
第3篇 連線與彈簧
第4篇 機械傳動
第5篇 軸系零件與軸承
下冊
第6篇 潤滑與密封
第1章 潤滑
1 潤滑油
1.1 潤滑油的主要質量指標
1.2 潤滑油的組成
1.3 各種潤滑劑的性能比較
1.4 潤滑油品的選用
1.4.1 內燃機油
1.4.2 齒輪油
1.4.3 液壓油
1.4.4 壓縮機油
1.4.5 常用潤滑油的主要質量指標和套用
2 潤滑脂
2.1 潤滑脂的主要質量指標
2.2 潤滑脂的選用
2.2.1 潤滑部位的工作溫度
2.2.2 潤滑部位的負載
2.2.3 潤滑部位的速度
2.2.4 潤滑部位的環境及接觸的介質
2.2.5 潤滑脂加注方法
2.3 常用潤滑脂的主要質量指標及套用
3 固體潤滑劑
3.1 固體潤滑劑應具備的基本性能
3.2 常用的固體潤滑劑
3.2.1 石墨
3.2.2 聚四氟乙烯(PTFE)
3.2.3 三聚氰胺一氰尿酸絡合物(MCA)
3.3 固體潤滑劑的選用
4 潤滑方法和潤滑裝置
4.1 潤滑方法及潤滑裝置的分類及套用
4.2 潤滑件
4.2.1 油杯
4.2.2 油槍
4.2.3 油標
4.3 稀油集中潤滑系統的設計
4.3.1 稀油集中潤滑系統設計的任務
4.3.2 稀油集中潤滑系統設計步驟
4.4 稀油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
4.4.1 潤滑油泵及油泵裝置
4.4.2 稀油潤滑裝置
4.5 潤滑脂集中潤滑系統的設計
4.5.1 潤滑脂集中潤滑系統的設計步驟
4.5.2 自動潤滑脂集中潤滑站能力的確定
4.6 潤滑脂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
4.7 油霧潤滑
4.7.1 油霧潤滑的工作原理
4.7.2 油霧潤滑系統和裝置
4.8 油氣潤滑
4.8.1 油氣潤滑的工作原理
4.8.2 油氣潤滑系統
4.8.3 油氣潤滑裝置
4.8.4 油氣潤滑與稀油循環式潤滑的比較
4.8.5 油氣潤滑與油霧潤滑的比較
第2章 密封
1 密封的分類、特點及套用
1.1 密封的分類
1.2 密封的選型
1.3 常用密封材料
2 墊密封
2.1 墊密封的泄漏
2.2 密封墊的選用
2.3 常用墊片類型及套用
3 膠密封
3.1 聚硫橡膠密封膠
3.2 矽橡膠密封膠
3.3 非硫化型密封膠
3.4 液態密封膠
3.4.1 液態密封膠的種類
3.4.2 液態密封膠的性能和選用
3.5 厭氧膠
3.6 密封膠的套用
4 填料密封
4.1 軟填料密封
4.1.1 軟填料的結構型式和材料選用
4.1.2 填料腔結構設計
4.2 硬填料密封
4.3 O形橡膠密封圈
4.4 往復運動用密封圈
5 油封與防塵密封
5.1 用做油封的旋轉軸唇形密封圈
5.2 氈圈油封
5.3 防塵密封
6 液體迷宮密封
參考文獻
第7篇 起重機零部件和操作件
第1章 起重機零部件
1 起重機機構的分級
1.1 起重機機構的使用等級
1.2 起重機機構的載荷狀態、級別
1.3 起重機機構的工作級別
2 鋼絲繩
2.1 鋼絲繩的標記
2.2 鋼絲繩選用計算
2.2.1 C係數法
2.2.2 最小安全係數法
2.3 重要用途鋼絲繩
2.4 一般用途鋼絲繩
2.5 電梯用鋼絲繩
2.6 平衡用扁鋼絲繩
3 繩具
3.1 鋼絲繩夾
3.2 鋼絲繩用楔形接頭
3.3 鋼絲繩用普通套環
……
第7篇 起重機零部件和操作件
第8篇 流體傳動
第9篇 機電一體化設計、電動機與常用電器
第10篇 現代設計方法

編輯推薦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凝聚了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100餘名專家學者多年來在機械工程實踐中產品設計、教學、科研的成果和經驗。手冊的特點是實用性、先進性、易用性,有所為、有所不為,內容取材原則為基本、常用、關鍵、新穎、準確、發展,力求傳統設計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力求使該手冊貫徹最新的國際或國家技術標準、規範,並引入了機械工程領域新的材料、新的結構形式、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

目錄

第8篇減速器和無級變速器
第1章減速器
第2章無級變速器
第3章減速器試驗方法和試驗台分類
第9篇起重運輸機械
第1章起重機械設計總論
第2章起重機械的類型與構造
第3章起重機主要零部件
第4章起重機工作機構
第5章連續輸送機械設計總論
第6章輸送機械的類型與基本計算
第7章輸送機械的主要零部件
第10篇液壓、氣壓傳動與控制
第1章液壓與氣動常用標準及計算公式
第2章液壓介質及其選用
第3章液壓泵和液壓馬達
第4章液壓缸和氣缸
第5章液壓控制閥
第6章液壓輔件
第7章氣動元件
第8章常用液壓、氣動基本迴路
第9章液壓系統設計及實例
第10章氣動系統設計及實例
第11章液壓氣動管件
第12章壓力容器
第11篇機電控制裝置及系統
第1章機電控制系統的基本類型
第2章常用電氣設計標準
第3章常用電動機的選擇
第4章電動機的常規控制
第5章直流閉環控制及其控制單元選擇
第6章交流調速傳動系統
第7章可程式序控制器
第8章工業通信網路
第9章數控系統及計算機控制
第12篇光機電一體化設計
第1章總論
第2章光學基礎知識
第3章光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第4章感測器
第5章光機電一體化系統控制
第6章微光機電一體化系統(MOEMS)
第7章光機電一體化系統套用實例
第13篇現代機械設計方法
第1章現代機械設計與方法概論
第2章計算機輔助設計
第3章最佳化設計
第4章可靠性設計
第5章摩擦學設計
第6章機械動力學
第7章虛擬設計
第8章有限元分析
第9章智慧型設計
第10章創新設計
第11章TRIZ及衝突解決原理
第12章產品設計與人機工程

序言

設計是機械工業的靈魂。設計的理念、設計的質量和設計的水平直接關係到產品質量、性能和技術經濟效益。手冊是設計師們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所必需的資料庫和知識庫,是產品研究與開發的無法取代的重要的設計工具,這不僅在現在,而且在將來也會發揮其積極的作用。針對企業事業單位的工程設計人員產品設計查閱和大中專院校師生教學使用需求,編寫了《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該手冊是現代機械設計領域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貫徹實用性、先進性、易用性的精神,並遵循基本、常用、關鍵、準確、發展的原則,把握機械工程技術發展的時代前沿,吸收產品設計、教學、科研成果和經驗。本手冊編寫集體還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多次邀請機械方面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座談討論,並深入設計院所、工廠的第一線,向廣大設計工作者了解各類手冊套用情況和意見,及時發現、收集實踐中出現的新經驗和新問題,精選內容,引入機械工程領域新的材料、新的結構形式、新的設計理念和新的設計方法,力求傳統設計與現代設計有機結合,並力求使該手冊貫徹最新的國際或國家技術標準與規範。本手冊收錄目前已經普遍得到大家公認的、成熟的、實用的技術、方法、結構和產品,工程上甚少套用的則不涉及。在取材和選材過程中,避免在手冊中出現教科書的敘述方式,特彆強調要採用手冊化、表格化的編寫風格。表格化的編寫風格,既增加了手冊的信息容量,更方便讀者查閱使用。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以通用機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設計、選用的內容為主,提供常用設計資料、常規和現代設計方法、常用零部件的規格尺寸、典型結構、技術參數和設計計算。根據機械設計人員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發展”的原則選取內容;兼顧了製造企業、設計院所和大專院校的使用特點,手冊強調產品設計與工藝技術的緊密結合、結構設計與造型設計的合理協調統一、重視工藝技術與選用材料的合理搭配。手冊內容還包含典型結構設計和計算實例、豐富的設計知識和技能。手冊中各數據單位一律採用法定計量單位,對尚未採用法定計量單位的標準,一律換算成法定計量單位。
手冊注重採用現行技術標準,如滾動軸承代號,機械製圖的幅面、規格、比例、表面粗糙度符號等均採用新標準。
機械設計中常用的內容一般查閱本手冊即可,遇到本手冊未涉及的資料,可查閱機械設計手冊編委會編寫的《機械設計手冊》(共6卷)和其他專用機械設計手冊如《起重機設計手冊》。這些手冊互相補充、互相配合,搭配形成機械設計工具書的完整體系。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共13篇,分上下兩冊。上冊共7篇:第1篇機械設計資料,第2篇機構分析與設計,第3篇聯接與彈簧,第4篇帶、鏈和螺旋傳動,第5篇齒輪傳動,第6篇軸承,第7篇軸系及部件。下冊共6篇:第8篇減速器和無級變速器,第9篇起重運輸機械,第10篇液壓、氣壓傳動與控制,第11篇機電控制裝置及系統,第12篇光機電一體化設計,第13篇現代機械設計方法。每一篇均有主要內容與特色簡介。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由陳定方擔任主編,孔建益、楊家軍、李勇智擔任副主編,譚建榮擔任主審。參加《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編審的人員來自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軍工程大學、三峽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南昌大學、溫州大學、南昌工程學院、武漢紡織大學、長江大學、江漢大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武漢輕工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理工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湖北省機電研究設計院、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武昌造船廠、武漢船用重型機械集團、中國人民解放軍3303工廠、荊州市陵達機械有限公司、武漢重冶集團公司、武漢嘉銘雷射有限公司等100餘位專家學者,凝聚了編審者多年在工程實踐中設計、教學、科研的成果和經驗。衷心感謝主審譚建榮和副主編孔建益、楊家軍、李勇智為手冊編審所作出的的創造性的貢獻!衷心感謝各篇主編、主審、各位編審者和一批博士、碩士研究生在歷時3年的編輯出版過程中積極配合、一絲不苟地共同將《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打造成精品所付出的辛勞!
《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諸多的國內外著作、手冊、教科書和文獻,列入上、下冊的末尾。在此,謹向各位作者、編者、出版者致以誠摯的謝意。
在凝聚著各位心血的《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的編輯過程中,機械工業出版社張秀恩編審主持的編輯小組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非常感謝各位編輯同仁!
衷心感謝著名機械工程專家余俊、徐灝、郭可謙、吳宗澤、謝友柏、聞邦椿、楊叔子、熊有倫、段正澄、崔昆、潘際鑾、溫詩鑄、鐘掘、蔡鶴皋、葉聲華、任露泉、王立鼎、趙淳生、殷瑞鈺、管彤賢、王先逵、張伯鵬、海錦濤、周濟、李培根、顧佩華、盧秉恆、嚴雋琪、馮培恩、劉飛、馬偉明、金東寒、郭東明、朱荻、雒建斌、林宗欽、宋天虎、張彥敏、曲賢明、滕弘飛、鄒慧君、李德群、田紅旗、雷源忠、王國彪、秦大同、謝里陽、張義民、陳超志等對《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編寫者和編寫工作的關心、鼓勵、指導和幫助。
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湖北省機械設計與傳動學專業委員會、武漢機械設計與傳動學會以及編審者所在單位的大力支持是《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創作團隊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編寫任務並出版的重要保證。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因水平所限,手冊中難免有不準確的地方,衷心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使《現代機械設計師手冊》在修訂時不斷改進與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