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上海1930)》1930年7月創刊於上海,至1930年12月,共發行1卷6期。第6期後附總目,該期後與《北新半月刊》合併,另出《青年界》月刊。該刊由北新書局編輯、發行。月刊,該刊屬於文學刊物。主要撰稿人有胡秋原、趙景深、楊昌溪、周樂山、邵冠華、巴金、陸立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文學(上海1930)
- 編輯單位:北新書局編輯
- 創刊時間:1930年7月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理念,刊登內容,
辦刊理念
該刊目標是成為一切愛好文學的作者發表他們最得意的作品的機關,使得該刊成為一切愛好文學的讀者最心愛的文學雜誌。該刊標榜客觀中立,不存在派別成見,對於普羅主義、新感覺派、新寫實主義,都予以刊載介紹。該刊刊登內容包括文學評論、詩選、隨筆、最近的世界文壇、批評與介紹、中譯蘇俄小說編目等。此外,該刊為擴大北新書局影響,所刊載書籍評論多涉及北新書局出版書籍。
刊登內容
該現代文學刊物刊登有大量當時文學名家的著作,如沈從文的隨筆《含淚的微笑》、巴金的隨筆《謝了的丁香花》等。除此之外,該刊也重視介紹、紀念世界文壇大家,如趙銘彝節譯的《“我怎樣幫助我的父親工作”:文豪托爾斯泰底幼女Alexandre之回憶記》,文中回憶了托爾斯泰幼女幫助其父親完成名著《復活》的過程,敘述了文豪托爾斯泰對於寫作的執著,也涉及了托爾斯泰之妻對於托爾斯泰的不支持態度。而該刊第6期曾連續刊載多篇世界文學家的紀念文章,使得讀者更加了解這些文學大家。該刊重視對於文學理論的探討,如汪馥泉翻譯的日本岡澤秀虎的作品《關於文學史中的社會學的方法》,提出研究“文學史”,需先做各個作品及各個作家的內在研究,要有歷史的見解,從先入觀中解放出來,而運用社會學方法是組織文藝科學最急迫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