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原理叢書·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現代教育原理叢書·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現代教育原理叢書·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是2000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裴娣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教育原理叢書•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頁數:424頁
  • ISBN:7533616030
  • 作者:裴娣娜
  •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1日
  • 開本:32
  • 品牌:安徽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是裴娣娜教授的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並廣泛地吸取了我國和西方教育科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在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提高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又反映出教育研究方法的時代特點。《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全書對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構思和設計,教育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評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書中廣泛地吸收了當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論方面的成果;還將數學方法套用於教育科研,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

作者簡介

裴娣娜,女,重慶人,1942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9~1964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1988~1989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1991~2004年曆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系主任、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副院長、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課程與教學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基本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研究方法。先後主持和參與17項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和4項國際合作研究課題。1992年開始主持的“少年兒童主體性發展實驗研究”,是一項把教育理論探索、為基礎教育改革服務、培養教育專業研究人才三者結合於一體、帶有一定開拓性、層次較高的教育實驗,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出版專著、合著十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七十餘篇。199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現兼任國務院學位辦教育碩士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秘書長,教育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教材評審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理事長、教學論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編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界說
一、教育研究與教育研究方法
二、教育研究方法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理論體系
第二節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類
一、四種研究水平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教育研究與教育科學的發展
一、促進教育改革的活力
二、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
三、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戰略措施
第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基本特徵
一、直覺觀察時期
二、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
三、形成獨立學科時期
四、現代教育與現代教育研究方法論的變革
第二節 影響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發展的基本因素
一、哲學認識論與教育研究
二、科學技術發展與教育研究
三、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與教育研究
四、相關學科的發展與教育研究
五、社會文化傳統與教育研究
第三章 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論原則
第一節 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提高理論的構造性、清晰性、預見性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統一性與多元性
三、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四、關注教育研究的價值標準
五、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第二節 教育科學研究應遵循的方法論原則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
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論的合理移植和借鑑
三、數學方法的合理套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結合
四、從國情出發,批判、繼承與創新
……

文摘

書摘
三、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各門科學都有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這些方法是隨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完善的。首先是以實踐為基礎,然後藉助於哲學建立各具特點的理論及相應的方法體系。教育規律的複雜性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特別是與別的科學領域相區別,教育現象涉及人類科學的所有領域,因此借鑑移植各門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早在19世紀末,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所形成的強烈衝擊,教育研究不僅引進了社會科學研究的調查法、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方法,也引進了自然科學研究的歸納法、實驗法、統計法,還有心理學方法,從而在20世紀初形成教育研究方法的體系雛形。今天,科技革命所帶來的自然科學方法的發展,大量新學科的形成,隨之而產生的新方法將再次衝擊教育的研究。如社會生物學方法,社會地理學方法,現象學方法,解釋學方法,發生學方法,傳播學方法,狀態空間法,功能模擬法,模糊論方法,層次論方法,控制論方法,系統論方法,預測方法等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將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教育現象及其發展過程。
在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和方法論的移植中,特別是關於系統科學的研究方法的借鑑,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統稱為“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這是當代科學綜合發展趨勢所提出的科學方法論,它標誌人類進入了認識世界征服自然的新階段。系統科學方法論的移植,促進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開闊了人們的思路,深化了對教育現象的認識。帶來的變化,至少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系統方法作為一種綜合方法,強調整體性、綜合性觀點,注重從整體上研究事物的結構、層次、過程、關係和信息反饋等,突破了以往那種處理簡單因素、靜態、直線因果的分析方法局限性,從而把辯證法中普遍聯繫、相互作用、運動發展、量變質變等範疇進一步具體化。
第二,系統科學關於系統結構與功能關係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科學描述事物發展的內部機制和規律的研究方法論——結構方法。這一方法不僅指導我們對教育領域內原有的不合理的系統結構進行調整改革,同時也為我們提供研究的思維方式。
第三,以資訊理論觀點和方法研究教學過程,把教學過程作為信息傳遞和信息轉換的過程,即從信息的獲得、加工、傳輸和儲存、使用過程來研究教學過程的運動規律,通過對信息流程的分析和處理來達到對教學過程的最佳化控制。
總之,應該看到,系統科學對諸多科學部門所具有的方法論意義。作為專門的科學方法論,不僅涉及長期以來所研究的一般與個別、部分與整體、原因與結果等關係,而且還提出了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新範疇,諸如系統、要素、層次、結構、功能等,隨著其在教育領域的廣泛套用,將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
四、關注教育研究的價值標準
由於教育科學本身特點所決定,教育科學研究必須考慮時代背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哲學、宗教等環境條件,要考慮特定時代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當代這一趨勢突出表現在:
1.在研究目標上,以價值導向作為根本依據。
如果說20世紀前半期關注的是建立理論體系,那么當代教育研究不僅研究理論體系的構建,同時更強調研究的套用價值。研究教育科學原理的實際體現,研究教育的實際問題,如方針政策、教育體制、課程教法、教育規劃、教育立法等。
2.在研究過程的實施上,不僅明確提出倫理的考慮,而且按照系統結構的觀點,強調把教育放在社會大環境中加以考察,重視人的主體性發揮,重視非理性因素,即人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信念、理想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強調置於學校教育的現場情境,從片面追求甚至迷信量化研究到更關注定性研究,並使定性與定量研究結合。
3.在研究結果的評價分析上,拋棄了過去那種僅把教育的發展看成單純知識傳遞、積累的過程。當前西方所謂“第四代教育評價”的形成,也正反映了這一趨勢。①從追求所謂評價的科學客觀性、直觀性到全面衡量價值標準上的差異以及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儘管還存在不少有待研究的問題,但是畢竟在更切合客觀實際方面向前邁進了一步。
五、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1.強調教育實驗研究在發展教育科學中的重要作用並努力探索教育實驗的特點以提高教育實驗的科學水平。
教育實驗,作為人類為實現預定目的,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研究教育現象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是人類獲得知識、檢驗知識的一種特殊的實踐形式。它能超越狹隘的教育經驗的局限,通過合理的控制和干預,獲得較為豐富準確的第一手資料,為理論的概括提供比較可靠和必要的客觀依據。教育實驗在教育理論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過教育實驗,提供有意義的可信賴的信息,對現有教育理論進行鑑別、篩選、改造、提煉和完善;第二,通過教育實驗,可以促進教育理論的產生、發展,原因在於,教育實驗這種特殊實踐活動其結果不是物質產品,主要是新的知識——從存在形式看是主觀的,但其內容是客觀的;第三,通過教育實驗,對引進借鑑的國內國外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檢驗、改造、變通、綜合和創造;第四,教育實驗為教育理論具體化以套用於教育實踐提供操作程式。由於教育實驗在教育理論的發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歷代著名教育家都十分重視教育實驗並積極組織參與重要的教育實驗以驗證完善自己的理論。目前世界各國也都把廣泛開展教育實驗作為教育理論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
2.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促進教育研究數學化、形式化的發展。
當代,隨著數學從研究具體的數和形發展到量化的結構模式,從研究給定的量的關係擴展到研究可能的量的關係,數學的公理化方法的套用促進了理論的數學化和形式化,必然地也促進了研究方法的數學化和形式化。
……

序言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發展,就必須加強教育科學研究。要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就要有正確的、科學的、現代化的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教授的專著《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為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提供了比較全面、系統的理論和方法。
從教育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有不同的科研方法(特別是方法論基礎),就會有不同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效果。在古代,當教育研究尚處在萌芽階段,還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時,對教育問題的認識必然限於直覺觀察和經驗描述的水平。在西方近代,當經驗論和唯理論成為認識論的主導思想的時候,分析、比較、歸納、演繹方法得到廣泛地套用,這時教育學不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而且產生了如夸美紐斯、洛克、康德、赫爾巴特、裴斯泰洛齊、斯賓塞等教育大師及其有關的教育名著,其中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之爭,正是經驗論和唯理論在教育理論上不同程度的反映(當然這其中還有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的影響)。當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確立之後,在世界觀方法論方面實現了革命性的變革,它賦予了教育研究以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使教育科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歷史時期。目前新的科學方法層出不窮,特別是系統科學方法的運用,使教育科學的發展又步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新階段,教育研究方法也開始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而且還不斷向著分科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教育研究方法,尤其是方法論的發展,對於教育科學的發展是何等重要。
此外,心理學、腦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對教育科學發展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因此在教育科學研究中,也必須充分考慮有關學科發展影響和有關研究方法的移植。當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正朝著多元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其結果將會使教育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的突破。
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導論》一書,就是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為推進教育科學的新發展而寫成的。這本專著,是她的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並廣泛地吸取了我國和西方教育科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全書對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構思和設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評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又廣泛地吸收了當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論方面的成果;還將數學方法套用於教育科研,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這樣既提高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又反映出教育研究方法的時代特點。
歷史與現實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外結合,也是本書的一大特點。本書對教育研究的發展歷史,作了比較系統的回顧,做到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全書不僅有理論的闡述,又有具體科研方法的說明和現代化科研手段的運用,增強了科研方法的可操作性。本書既重視從中國實際出發,廣泛收集我國教育科研的成功經驗;又注意吸取國外新的科研成果,增強了本書的時代感。總之,這本專著的問世,對推動教育科學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推動教育科學的發展,無疑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書提出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方面的幾個主要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他方法論的關係,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異同,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關係,一般方法與具體方法的關係,中外古今的關係等,這些問題都是教育科研中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到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及其堅持與發展問題,教育科學的性質及其研究方法的特點問題,關於教育對象——人的研究的複雜性和隨機性問題,對歷史遺產和外國經驗的批判繼承和借鑑問題,以及方法論與具體研究方法的聯繫與區別問題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當前正確地認識和選擇、套用教育科研方法所必須解決的一些重要問題,希望今後能夠對這些問題繼續加深研究。
我對於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很少,以上所述,只是粗讀後的一些感想,權作本書的弁言,也作為我個人今後繼續學習和研究的一點思考。
黃濟
1993年7月20日
於北京師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