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教材·現代大學化學(現代大學化學)

高等學校教材·現代大學化學

現代大學化學一般指本詞條

《高等學校教材·現代大學化學》是200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風雲、夏明珠。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學校教材·現代大學化學
  • 作者:王風雲 夏明珠 雷武 
  • ISBN:978-7-122-06258-1 
  • 頁數:291頁
  • 定價:36.0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號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現代大學化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經典化學部分,包括物質結構與化學鍵、元素與化合物、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溶液的性質與溶液中的反應、物質的狀態與相平衡、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表面現象與膠體化學和有機化學基礎共8章,下篇為現代化學部分,包括材料化學基礎、能源化學基礎、環境化學基礎、日用化學基礎、生命化學基礎、食品化學基礎和藥物化學基礎共7章。每章均附有適量習題與思考題。 《現代大學化學》可作為非化學化工專業本科生、化學化工專業專科生的普通化學教材。選用時可根據學時數對內容進行取捨。

圖書目錄

上篇 經典化學部分
第1章 物質結構與化學鍵
1.1 原子的結構與核外電子的排布
1.1.1 原子的組成與結構
1.1.2 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與描述
1.1.3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1.1.4 元素周期表
1.1.5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
1.2 分子結構與化學鍵理論
1.2.1 離子鍵
1.2.2 共價鍵
1.2.3 金屬鍵
1.2.4 配位鍵
1.2.5 分子間相互作用力
1.3 晶體結構
1.3.1 晶體的基本概念
1.3.2 晶體的基本類型
1.3.3 離子晶體
1.3.4 原子晶體
1.3.5 分子晶體
1.3.6 金屬晶體
1.3.7 混合型晶體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元素與化合物
2.1 惰性氣體
2.1.1 惰性氣體的性質
2.1.2 惰性氣體的套用
2.2 s區元素:鹼金屬與鹼土金屬
2.2.1 鹼金屬與鹼土金屬的性質
2.2.2 重要的鹼金屬與鹼土金屬化合物
2.3 p區元素
2.3.1 鹵素
2.3.2 碳、氮、氧、硫、磷
2.3.3 半導體元素
2.4 d區與ds區元素
2.4.1 d區與ds區元素的結構特徵
2.4.2 ds區元素:銅族和鋅族元素
2.4.3 重要的d區元素
2.5 配位化合物
2.5.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5.2 配位化合物的異構現象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
3.1 化學反應體系的描述
3.1.1 體系與環境
3.1.2 狀態與狀態函式
3.1.3 過程與途徑
3.1.4 熱量和功
3.1.5 常用熱力學函式的定義與本質
3.2 各種變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3.2.1 熱力學第一定律
3.2.2 定容熱效應與定壓熱效應
3.2.3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簡單p、V、T變化過程中的套用
3.2.4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相變化中的套用
3.2.5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化學變化中的套用
3.2.6 反應的標準摩爾焓變與溫度的關係
3.3 自發變化的方向與判斷
3.3.1 自發變化與熱力學第二定律
3.3.2 熵的本質與熱力學第三定律
3.3.3 熱力學函式的計算
3.4 化學反應進行的限度與平衡
3.4.1 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和等溫方程式
3.4.2 平衡轉化率與平衡常數的計算
3.4.3 平衡的干擾和移動
3.5 化學反應的速率
3.5.1 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與測量
3.5.2 基元反應與質量作用定律
3.5.3 簡單級數反應的速率方程
3.5.4 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3.5.5 典型複雜反應的速率方程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溶液的性質與溶液中的反應
4.1 溶液的定義與濃度表示
4.1.1 溶液的定義與分類
4.1.2 溶液含量的表示方法
4.2 稀溶液的兩個經驗定律
4.2.1 拉烏爾定律
4.2.2 亨利定律
4.3 理想溶液
4.3.1 理想溶液的定義
4.3.2 理想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4.3.3 理想溶液的通性
4.4 實際溶液
4.4.1 溶質的溶劑化作用
4.4.2 非電解質稀溶液的依數性
4.4.3 電解質溶液
4.5 水溶液中的酸鹼平衡
4.5.1 酸鹼理論
4.5.2 水的質子離解
4.5.3 溶液pH值的測定
4.5.4 同離子效應與緩衝溶液
4.6 水溶液中的沉澱-溶解平衡
4.6.1 溶解度與溶度積
4.6.2 溶解度s與溶度積Ksp的關係與計算
4.6.3 溶解-沉澱平衡的套用
4.7 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
4.7.1 配位-解離平衡和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4.7.2 配合穩定常數的套用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物質的狀態與相平衡
5.1 物質的聚集狀態
5.1.1 氣態
5.1.2 液態
5.1.3 固態
5.1.4 等離子態
5.2 相與相律
5.2.1 物質的相
5.2.2 物種、組分與自由度
5.2.3 Gibbs相律
5.2.4 相平衡
5.3 單組分體系的相圖
5.3.1 克勞修斯-克拉貝龍方程
5.3.2 水的相圖
5.3.3 硫和二氧化碳的相圖
5.4 二組分體系的相圖
5.4.1 完全互溶雙液系
5.4.2 部分互溶雙液系
5.4.3 完全不互溶雙液體系
5.4.4 生成簡單低共熔混合物的固-液體系
5.4.5 有化合物生成的固-液體系
5.4.6 有固溶體生成的固-液體系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
6.1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原理
6.1.1 幾個基本概念
6.1.2 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
6.2 原電池與電極電勢
6.2.1 原電池及其表示方法
6.2.2 電極電勢與電池電動勢
6.2.3 能斯特方程與電極電勢的計算
6.2.4 元素電勢圖及其套用
6.3 電動勢的測定、計算與套用
6.3.1 原電池電動勢與Gibbs自由能的關係
6.3.2 根據原電池電動勢計算電解質的活度係數
6.3.3 根據原電池的電動勢計算氧化還原反應的熱力學平衡常數
6.3.4 根據原電池的電動勢計算難溶鹽的溶度積和反應平衡常數
6.4 實用電化學技術
6.4.1 電解與電鍍
6.4.2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表面現象與膠體化學
7.1 表面張力與表面自由能
7.1.1 表面張力、表面功與表面自由能
7.1.2 表面張力的影響因素
7.2 彎曲液面上的附加壓力與蒸氣壓
7.2.1 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力
7.2.2 毛細現象
7.2.3 彎曲液面上的蒸氣壓
7.3 氣體在固體表面的吸附
7.3.1 基本概念
7.3.2 吸附等溫式
7.4 溶液表面的吸附
7.4.1 溶液的表面吸附
7.4.2 Gibbs吸附等溫式
7.5 表面活性劑及其作用
7.5.1 表面活性劑的定義與分類
7.5.2 關於表面活性劑的幾個參數
7.5.3 表面活性劑的作用
7.6 溶膠的製備與性質
7.6.1 溶膠的製備
7.6.2 溶膠的性質
7.6.3 溶膠的膠團結構
7.7 溶膠的穩定與聚沉
7.7.1 溶膠的穩定
7.7.2 溶膠的聚沉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有機化學基礎
8.1 一些基本概念
8.1.1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8.1.2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8.1.3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8.2 飽和與不飽和脂肪烴
8.2.1 烷烴
8.2.2 烯烴
8.2.3 炔烴
8.2.4 二烯烴
8.3 烴類的衍生物
8.3.1 鹵代烴
8.3.2 醇、酚、醚
8.3.3 醛、酮
8.3.4 羧酸
8.3.5 酯
8.3.6 胺和醯胺
8.4 芳香烴和雜環化合物
8.4.1 芳香烴
8.4.2 雜環化合物
8.5 有機化合物的光譜特性
8.5.1 紅外光譜
8.5.2 核磁共振光譜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下篇 現代化學部分
第9章 材料化學基礎
9.1 金屬材料
9.1.1 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
9.1.2 金屬單質的化學性質
9.1.3 常用的金屬與合金
9.2 無機非金屬材料
9.2.1 水泥
9.2.2 陶瓷
9.2.3 玻璃
9.3 納米材料
9.3.1 納米材料的定義與特點
9.3.2 納米材料的套用
9.3.3 納米科學展望
9.4 有機高分子材料
9.4.1 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
9.4.2 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9.4.3 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能
9.4.4 一些重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9.5 功能材料
9.5.1 形狀記憶合金
9.5.2 超導材料
9.5.3 光導纖維
9.5.4 壓電陶瓷
9.5.5 功能高分子材料
9.6 複合材料
9.6.1 複合材料的特點
9.6.2 幾類先進的複合材料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能源化學基礎
10.1 能源的分類與能量的轉化
10.1.1 能源的分類
10.1.2 能量的形態與轉換
10.1.3 世界能源狀況與能源危機
10.1.4 常見燃料的熱值
10.2 煤炭
10.2.1 煤炭的形成
10.2.2 煤炭的分類
10.2.3 煤炭的深加工
10.3 石油與天然氣
10.3.1 石油與然氣的形成
10.3.2 石油與然氣的組成
10.3.3 石油的煉製與加工
10.3.4 汽車燃油與潤滑油
10.4 化學電源
10.4.1 幾種常用的化學電源
10.4.2 幾種常用的可充電電池
10.4.3 燃料電池
10.5 核反應與核能
10.5.1 原子核的組成
10.5.2 核的穩定性與衰變
10.5.3 原子核的結合能
10.5.4 核的裂變與聚變
10.5.5 氫彈、核子彈與反應堆
10.6 綠色能源
10.6.1 風能
10.6.2 太陽能
10.6.3 其他可再生能源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環境化學基礎
11.1 環境與污染
11.2 大氣污染與防治
11.2.1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11.2.2 大氣中的常見污染物與污染現象
11.3 水污染與污水治理
11.3.1 我國的水資源狀況
11.3.2 水的特性與環境效應
11.3.3 水體污染物
11.3.4 水污染的防治與水處理技術
11.4 固體廢物處置與利用
11.4.1 固體廢棄物的來源與分類
11.4.2 固體廢物處置與綜合利用
11.4.3 土壤污染與治理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2章 日用化學基礎
12.1 洗滌劑
12.1.1 洗滌劑的配方設計
12.1.2 肥皂
12.1.3 洗衣粉
12.1.4 香波
12.2 毛髮洗護用品
12.2.1 毛髮的結構
12.2.2 毛髮的性質
12.2.3 毛髮的定型、染色與洗護
12.3 皮膚護理用品
12.3.1 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12.3.2 皮膚的分類
12.3.3 皮膚的老化與保健
12.3.4 護膚用品的組成與功能
12.4 香料與香精
12.4.1 香料、香精與香味
12.4.2 香味與分子結構的關係
12.4.3 香料的分類
12.4.4 香精的組成和調配
12.4.5 香精的套用
12.5 食品添加劑
12.5.1 食品添加劑的定義與分類
12.5.2 常用的食品添加劑
12.5.3 食品加工中的濫用化學品
12.6 殺菌消毒劑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3章 生命化學基礎
13.1 胺基酸、蛋白質與酶
13.1.1 胺基酸
13.1.2 肽鍵和多肽
13.1.3 蛋白質
13.1.4 酶
13.2 糖與脂
13.2.1 糖類
13.2.2 脂
13.3 核酸
13.3.1 核酸的分類和組成
13.3.2 DNA和RNA的結構
13.4 染色體
13.4.1 染色體的組成與結構
13.4.2 染色體異常與疾病
13.5 基因與遺傳信息
13.5.1 基因的概念
13.5.2 DNA的複製
13.5.3 蛋白質的合成
13.5.4 基因工程技術
13.5.5 遺傳密碼
13.5.6 遺傳與基因突變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4章 食品化學基礎
14.1 人體的化學組成與代謝
14.1.1 人體的化學組成
14.1.2 糖、脂、蛋白質的代謝
14.2 營養物質分論
14.2.1 水
14.2.2 蛋白質與胺基酸
14.2.3 脂
14.2.4 糖
14.2.5 維生素
14.2.6 礦物質
14.2.7 營養素之間的協同關係
14.3 風味
14.3.1 食品的滋味和呈味物質
14.3.2 甜味與甜味物質
14.3.3 酸味與酸味物質
14.3.4 苦味與苦味物質
14.3.5 鹹味與鹹味物質
14.3.6 鮮味與鮮味物質
14.3.7 辣味與辣味物質
14.3.8 其他味感與呈味物質
14.4 常見食品的營養成分
14.4.1 糧穀類食品
14.4.2 豆類及其製品
14.4.3 肉類食品
14.4.4 奶製品
14.4.5 禽蛋
14.4.6 蔬菜與水果
14.4.7 食用油
14.5 保健食品
14.5.1 保健食品的特徵
14.5.2 保健食品的功能
14.5.3 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
14.6 垃圾食品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5章 藥物化學基礎
15.1 抗生素
15.1.1 磺胺類藥物
15.1.2 β-內醯胺類抗生素
15.1.3 四環素類抗生素
15.1.4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15.1.5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15.1.6 氯黴素類抗生素
15.1.7 喹諾酮類藥物
15.2 循環系統藥物
15.2.1 強心藥
15.2.2 抗心絞痛藥
15.2.3 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15.2.4 抗高血壓藥
15.2.5 降血糖藥
15.3 血液與造血系統藥物
15.3.1 抗貧血藥
15.3.2 促凝血和抗凝血藥
15.3.3 升高白細胞藥物和造血生長因子
15.4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
15.4.1 解熱鎮痛藥
15.4.2 鎮靜催眠藥
15.4.3 抗癲癇藥
15.4.4 抗精神病藥物
15.4.5 抗抑鬱藥
15.4.6 麻醉性鎮痛藥
15.4.7 麻醉藥
15.5 抗腫瘤藥
15.5.1 直接作用於DNA的藥物
15.5.2 抗代謝藥物
15.5.3 腫瘤抗生素
15.6 毒品
15.6.1 毒品的作用機制
15.6.2 阿片類毒品
15.6.3 大麻類毒品
15.6.4 古柯類毒品
15.6.5 苯丙胺類毒品
15.6.6 致幻劑
15.6.7 揮發性有機溶劑
15.6.8 煙與酒
15.6.9 吸毒的危害
15.7 毒物
15.7.1 毒物的分類
15.7.2 毒物毒性的表示
15.7.3 毒物的作用機理
15.7.4 常見毒物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序言

化學與數學、物理學一樣,是一門最經典的自然科學學科。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化學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已離不開也避不開化學。因此,化學知識是現代人的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但是,由於許多高校學科建設的需要,許多專業的本、專科學生已不開或少開化學課程,其主要原因是當前大多《普通化學》和《大學化學》教材專業性、理論性強,直觀上看來與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的關係不太緊密。再加上各地高考方案不同,最終使得現在的許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的化學知識只有高中甚至國中生水平,這對於全面提高學生和國民素質是不利的。
編者近年來一直從事基礎化學教學與基礎化學知識的普及工作,深刻認識到提高國民化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認為編寫一本實用性強、適用範圍廣的《現代大學化學》教材具有實際意義。
本教材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經典化學部分,下篇為現代化學部分。上篇理論性和專業性較強,下篇實用性、科普性較強。本書適宜作為非化學化工專業本科生、化學化工專業專科生的普通化學教材。使用時也可根據學時數隻選用上篇或下篇。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南京理工大學王風雲,夏明珠,雷武;山東理工大學張曙光;南京師範大學王風賀;南通大學張躍華。其中第1章、第9章由張曙光負責編寫;第2章、第12章由雷武負責編寫;第3章、第15章由王風雲負責編寫;第4章、第10章由張躍華負責編寫;第7章、第11章由王風賀負責編寫;第8章、第13章由夏明珠負責編寫;第5章由王風雲、王風賀共同編寫;第6章由雷武、張曙光共同編寫;第14章由夏明珠、張躍華共同編寫。最後由王風雲統稿。
在編寫過程中,曾參考大量前人的著作,其中一些在下篇各章的參考文獻中已經列出。但許多屬於經典化學內容的文獻,以及來源於網上資源的資料,由於來源廣泛、數量龐大,故無法一一列出,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本書涉及面較廣,再加上編者水平有限、時間倉促,因此缺點和不足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