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

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

《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是由朱玉賢、李毅、鄭曉峰、郭紅衛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9年6月19日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教師和學生的教材,也是相關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全書共分11章,分別對染色體結構、DNA的複製形式與特點、DNA 的轉座、遺傳密碼的破譯、蛋白質的合成和運轉、基因表達調控的原理、癌症與癌基因活化、癌症的主要現代療法、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子機制、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等現代分子生物學中的問題作了分析。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
  • 作者:朱玉賢,李毅,鄭曉峰,郭紅衛
  • ISBN:978-7-04-051304-2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頁數:504頁
  • 定價:78元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6月19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700千字
成書過程,成書背景,修訂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成書背景

20世紀初以來,生命科學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不但使生物學這門古老的學科煥發了青春,也使它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生物學革命在各個科學之間廣泛滲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推動了科學的發展,生物學成為帶頭學科之一。分子生物學作為生物學科新興、具有活力的科學,在推動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推動生物工程產業的崛起、推動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等方面都有著舉足重輕的影響。

修訂過程

該書在第4版的基礎上對原有章節的內容進行了修訂和補充。
2019年6月19日,《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1章,分別對染色體結構、DNA的複製形式與特點、DNA的轉座、遺傳密碼的破譯、蛋白質的合成和運轉、基因表達調控的原理、癌症與癌基因活化、癌症的主要現代療法、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子機制、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等現代分子生物學中的問題作了分析。
其中第二章討論了染色體和DNA的基本結構及複製調控;第三至四章回顧了從DNA到RNA以及從mRNA到蛋白質的生物信息流;第五、六兩章集中闡述了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技術原理和流程。第七、八兩章研究了參與原核、真核細胞基因表達調控的各種元件,探討了DNA甲基化、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修飾、染色質構象變化等表觀遺傳修飾對基因活性和功能的影響,以及各種小RNA的產生與作用機制。第九、十兩章討論了疾病與人類健康、基因與發育等重要生命現象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第十一章則主要討論了DNA 序列分析技術進步對基因組學的重大影響。

教材目錄

前輔文
4.3.2 核糖體的功能
第 1 章 緒論
4.4 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機制
1.1 引言
4.4.1 胺基酸的活化
1.1.1 創世說與進化論
4.4.2 翻譯的起始
1.1.2 細胞學說
4.4.3 肽鏈的延伸
1.1.3 經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
4.4.4 肽鏈的終止
1.1.4 DNA的發現與基因學說的創立
4.4.5 多核糖體與蛋白質合成
1.2 分子生物學簡史
4.4.6 蛋白質前體的加工
1.3 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內容
4.4.7 蛋白質的摺疊
1.3.1 重組 DNA技術(基因工程)
4.4.8 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
1.3.2 基因表達調控研究
4.5 蛋白質運轉機制
1.3.3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研究(結構分子生物學)
4.5.1 翻譯運轉同步機制
1.3.4 基因組、功能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4.5.2 翻譯後運轉機制
1.4 展望
4.5.3 核定位蛋白的運轉機制
第 2 章 染色體與 DNA
4.6 蛋白質的修飾、降解與穩定性的影響
2.1 染色體
4.6.1 泛素化修飾介導的蛋白質降解
2.1.1 染色體概述
4.6.2 蛋白質的 SUMO化修飾
2.1.2 真核細胞染色體的組成
4.6.3 蛋白質的 NEDD化修飾
2.1.3 原核生物基因組
4.6.4 蛋白質一級結構對穩定性的影響
2.2 DNA的結構
第 5 章 分子生物學研究法(上)——DNA、RNA及蛋白質操作技術
2.2.1 DNA的一級結構
5.1 重組 DNA技術史話
2.2.2 DNA的二級結構
5.2 DNA基本操作技術
2.2.3 DNA的高級結構
5.2.1 基因組 DNA的提取
2.3 DNA的複製
5.2.2 核酸凝膠電泳
2.3.1 DNA的半保留複製
5.2.3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
2.3.2 DNA複製的一些基本概念
5.2.4 重組載體構建
2.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複製的特點
5.2.5 實時定量 PCR
2.4.1 原核生物 DNA複製的特點
5.2.6 基因組 DNA文庫的構建
2.4.2 真核生物 DNA複製的特點
5.3 RNA基本操作技術
2.4.3 真核生物 DNA聚合酶
5.3.1 總 RNA的提取
2.4.4 端粒酶與 DNA末端複製
5.3.2 mRNA的純化
2.4.5 真核細胞 DNA的複製調控
5.3.3 cDNA的合成
2.5 DNA的突變和修復
5.3.4 cDNA文庫的構建
2.5.1 DNA的突變
5.3.5 基因文庫的篩選
2.5.2 DNA損傷的修復
5.3.6 非編碼 RNA研究
2.6 DNA的轉座
5.4 基因克隆技術
2.6.1 轉座子的分類和結構特徵
5.4.1 RACE技術
2.6.2 真核生物中的轉座子
5.4.2 RAMPAGE技術
2.6.3 轉座作用的遺傳學效應
5.4.3 Gateway大規模克隆技術
2.7 SNP的理論與套用
5.4.4 基因的圖位克隆法
2.7.1 SNP概述
5.4.5 熱不對稱交錯多聚酶鏈式反應克隆 T-DNA插入位點側翼序列
2.7.2 SNP的檢測技術
5.5 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技術
2.7.3 SNP的套用
5.5.1 雙向電泳技術
第 3 章 生物信息的傳遞(上)——從 DNA到 RNA
5.5.2 螢光差異顯示雙向電泳技術
3.1 RNA的結構、分類和功能
5.5.3 蛋白質質譜分析技術
3.1.1 RNA的結構特點
第 6 章 分子生物學研究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術
3.1.2 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6.1 基因表達研究技術
3.1.3 RNA的功能
6.1.1 轉錄組測序分析和 RNA-Seq
3.2 RNA轉錄概述
6.1.2 RNA的選擇性剪接研究
3.2.1 RNA轉錄與 DNA複製的比較
6.1.3 原位雜交技術
3.2.2 轉錄機器的主要成分—— RNA聚合酶
6.1.4 基因定點突變技術
3.2.3 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6.2 基因敲除技術
3.3 RNA轉錄的基本過程
6.2.1 基本原理
3.3.1 模板識別
6.2.2 高等動物基因敲除技術
3.3.2 轉錄起始
6.2.3 植物基因敲除技術
3.3.3 轉錄延伸
6.2.4 基因組編輯技術
3.3.4 轉錄終止
6.3 蛋白質及 RNA相互作用技術
3.4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轉錄及產物特徵比較
6.3.1 酵母單雜交系統
3.4.1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轉錄過程比較
6.3.2 酵母雙雜交系統
3.4.2 原核生物 mRNA的特徵
6.3.3 蛋白質相互作用技術
3.4.3 真核生物 mRNA的特徵
6.3.4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
3.5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與 RNA轉錄
6.3.5 RNAi技術及其套用
3.5.1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
6.4 在酵母細胞中鑑定靶基因功能
3.5.2 原核生物啟動子結構
6.4.1 酵母基因轉化與性狀互補
3.5.3 原核生物啟動子中 -10區域 -35區的最佳間距
6.4.2 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的功能鑑定
3.5.4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對啟動子的識別和結合
6.5 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
3.5.5 原核生物 RNA轉錄周期
6.5.1 凝膠滯緩實驗
3.6 真核生物 RNA聚合酶與 RNA轉錄
6.5.2 噬菌體展示技術
3.6.1 真核生物 RNA聚合酶
6.5.3 蛋白質磷酸化分析技術
3.6.2 真核生物啟動子對轉錄的影響
6.5.4 蛋白質免疫印跡實驗
3.6.3 轉錄起始複合物的組裝
6.5.5 細胞定位及染色技術
3.6.4 增強子及其功能
6.5.6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套用
3.7 RNA轉錄的抑制
第 7 章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
3.7.1 嘌呤和嘧啶類似物
7.1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總論
3.7.2 DNA模板功能抑制劑
7.2 乳糖操縱子與負控誘導系統
3.7.3 RNA聚合酶抑制劑
7.3 色氨酸操縱子與負控阻遏系統
3.8 真核生物 RNA的轉錄後加工
7.4 其他操縱子
3.8.1 真核生物 RNA中的內含子
7.5 固氨基因調控
3.8.2 真核生物 tRNA前體的轉錄後加工
7.6 轉錄水平上的其他調控方式
3.8.3 真核生物 rRNA前體的轉錄後加工
7.7 轉錄後調控
3.8.4 真核生物 mRNA的剪接
第 8 章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
3.9 RNA的編輯
8.1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相關概念和一般規律
3.9.1 RNA的編輯
8.2 真核基因表達的轉錄水平調控
3.9.2 RNA的再編碼
8.3 真核基因表達的染色質修飾和表觀遺傳調控
3.9.3 RNA的化學修飾
8.4 非編碼 RNA對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
3.10 mRNA轉運
8.5 真核基因其他水平上的表達調控
3.11 核酶
第 9 章 疾病與人類健康
3.12 RNA在生物進化中的地位
9.1 腫瘤與癌症
第 4 章 生物信息的傳遞(下)——從 mRNA到蛋白質
9.2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4.1 遺傳密碼——三聯子
9.3 B型肝炎病毒(HBV)
4.1.1 三聯子密碼及其破譯
9.4 人禽流感的分子機制
4.1.2 遺傳密碼的性質
9.5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結構與分類
4.1.3 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相互作用
9.6 基因治療
4.2 tRNA
9.7 腫瘤的免疫治療
4.2.1 tRNA的三葉草二級結構
第 10 章 基因與發育
4.2.2 tRNA的 L -形三級結構
第 11 章 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
4.2.3 tRNA的功能
後記
4.2.4 tRNA的種類
名詞解釋
4.2.5 氨醯 tRNA合成酶
索引
4.3 核糖體
插圖
4.3.1 核糖體的結構
註: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教學資源

《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配有數字課程教學資源,數字課程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數字課程設定了各章的教學課件、線上自測及思考題解析等內容。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內容提供者
“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數字課程
2019年6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俞嘉寧等

教材特色

一是重在學術造詣的培養。要想成為科學家,學術素養很重要;但要想成為科學大家,學術素養之上的東西更重要。技術之上或學術素養之上的東西指的是鍥而不捨、永不放棄的精神;是即使身陷絕境,仍一往無前,所向披靡的豪情壯志;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歷久彌新的堅定信念。
二是重在敏銳和遲鈍、失敗與成功辯證法的核心。如果狹隘地從人類的角度看分子生物學這個學科,發育過程是模組化的,每個模組都是一種自組織體,是適應性與結構化的產物。生命的演化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模組化的過程。因此,物種演化其實就是一系列發育模組的重組。
註: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作者簡介

朱玉賢,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高校大學生物學課程教指委主任委員。長江特聘教授,農業部“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科技部“863”高技術計畫“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家組副組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