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10章,基本內容包括電話通信網、數據通信網、計算機通信網、綜合業務數字網和寬頻IP網等五大內容板塊。書中對各類通信網的基本概念、結構原理、相關的協定和信令、工程套用及發展等進行了較全面的論述,並以體現現代信息網最新發展的寬頻IP網為主線,對話音網、數據網和電視網趨向融合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分析,其中聯繫了ATM技術、SDH技術、DWDM技術和IP技術等網路的基本要素,對下一代IP協定IPv6、服務質量(QoS)、RSVP協定和ST2+協定等寬頻協定進行了扼要的敘述。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信息網
- 作者:劉少亭,盧建軍,李國民
- ISBN:711508771
- 定價:47.0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10-01
內容簡介,章節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較充實、新穎、圖文並茂,既注意加強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又用較大篇幅力圖反映出現代信息網路的一些最新技術和未來的發展,同時也注重工程套用和一些必要的理論分析。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類、通信工程類本科高年級學生用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通信、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概論 1
1.1 現代信息網概論 1
1.1.1 從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方式來看信息網的發展 2
1.1.2 從面向連線和無連線的服務方式看信息網的發展 3
1.1.3 信息網發展的趨向是以三網合一為基礎的B-ISDN 3
1.2 電話通信網、數據通信網和計算機通信網 4
1.2.1 電話通信網 4
1.2.2 計算機通信網 6
1.2.3 數據通信網 8
1.3 網路互連 8
1.3.1 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 8
1.3.2 網路互連的基本方式 9
1.4 綜合通信網路 10
1.4.1 綜合網路 10
1.4.2 綜合業務數字網 11
1.4.3 高速計算機網際網路-Internet II 12
1.5 網路發展的趨勢-三網合一 12
1.5.1 三網融合的大趨勢 13
1.5.2 三網融合技術的發展 14
第二章 電話通信網 17
2.1 通信網的基本構成 17
2.1.1 電話通信網的一般構成 17
2.1.2 我國電話網的分級結構 18
2.1.3 通信網的構成要素 20
2.2 通信技術及其發展 20
2.2.1 電話業務及其發展 20
2.2.2 交換技術及其發展 27
2.2.3 傳輸技術及其發展 30
2.2.4 信令接口及其發展 37
2.3 通信網的發展 41
2.3.1 通信技術發展的戰略方向 41
2.3.2 同步數字系列 44
2.3.3 智慧型網 48
2.4 行動電話通信網 51
2.4.1 移動通信概述 51
2.4.2 移動通信系統的組網方式 54
2.4.3 移動通信網 58
第三章 電話通信網的規劃設計 75
3.1 電話網設計基礎 75
3.1.1 電話業務發展預測 75
3.1.2 話務量 77
3.1.3 標準話務量計算-呼損公式 79
3.1.4 交換機容量及話務處理能力 87
3.1.5 Internet撥號接入對電話網的影響 90
3.2 通信網路由規劃 91
3.2.1 路由的分類 92
3.2.2 路由選擇 92
3.2.3 高效直達路由的分析與計算 94
3.2.4 高效迂迴路由的分析 96
3.3 電話網的傳輸質量 97
3.3.1 全程參考當量 97
3.3.2 長途網全程參考當量及傳輸損耗 98
3.3.3 本地網全程參考當量及傳輸損耗 99
3.4 編號計畫 102
3.4.1 編號的基本原則 102
3.4.2 《國家通信網自動電話編號》規定 103
3.4.3 編號方案 105
3.4.4 編號容量、期限及升位 107
3.4.5 行動電話用戶編號方案 108
3.5 計費方式 108
3.5.1 自動計費方式簡介 109
3.5.2 市話計費方式 110
3.5.3 長話計費方式 110
3.5.4 用戶交換機的計費 111
3.6 電信管理網路 111
3.6.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3.6.2 電信管理網的功能 112
3.6.3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113
第四章 通信網的信令方式 115
4.1 概述 115
4.1.1 信令的概念 115
4.1.2 信令的分類 116
4.1.3 局間數字型線路信令 118
4.2 No.7信令 121
4.2.1 公共信道信令的優點 122
4.2.2 No.7信令的套用 123
4.3 No.7信令系統的基本結構 123
4.3.1 基本功能結構的劃分 123
4.3.2 訊息傳遞部分(MTP)的功能劃分 124
4.3.3 No.7信令和OSI分層結構的關係 125
4.4 信令數據鏈路(第一級) 126
4.4.1 數字的信令數據鏈路 126
4.4.2 模擬的信令數據鏈路 127
4.5 信令鏈路功能(第二級) 127
4.5.1 信令鏈路功能簡介 127
4.5.2 信令單元格式 129
4.6 信令網功能(第三級) 131
4.6.1 信令單元格式中信令網功能級的標誌 131
4.6.2 信令訊息處理 133
4.6.3 信令網管理 134
4.7 電話用戶級(第四級) 136
4.7.1 電話信令單元格式 136
4.7.2 信令過程 143
4.8 信令網 145
4.8.1 信令傳送方式 146
4.8.2 信令網結構 146
4.8.3 信令網的編號計畫 150
4.8.4 對本地區信令網中交換機的要求 151
第五章 專用通信網 153
5.1 專用通信網路 153
5.1.1 概述 153
5.1.2 專用通信網的網路結構 154
5.2 專用網進入本地公用網的組網方式 156
5.2.1 專用網進入公用網的基本原則 156
5.2.2 專用網進入公用網的基本要求 156
5.2.3 專用網進入公用網的組網方式 157
5.3 專用網以用戶交換機進入本地公用網的中繼方式 160
5.3.1 半自動直撥中繼方式 160
5.3.2 全自動直撥中繼方式 163
5.3.3 混合中繼方式 165
5.3.4 人工中繼方式 165
5.4 專用網的編號計畫 166
5.4.1 專用網長途自動電話編號方案 166
5.4.2 專用網程控交換機出入中繼的編號方法 167
5.5 專用移動通信網 169
5.5.1 集群通信網概述 169
5.5.2 數字集群通信網 174
第六章 數據通信網 181
6.1 數據通信概述 181
6.1.1 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構成 182
6.1.2 公用電話網中的數據通信 183
6.1.3 數據通信網 184
6.2 數據通信網體系結構 187
6.2.1 通信協定 187
6.2.2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規程 191
6.2.3 數據通信接口標準 194
6.2.4 TCP/IP協定 203
6.3 分組交換數據網 211
6.3.1 數據交換方式 211
6.3.2 分組交換數據網的構成 217
6.3.3 分組交換網的路由選擇 219
6.3.4 分組交換網中的數據流控制 225
6.4 分組交換網的互連 230
6.4.1 網間互連方式 231
6.4.2 公用分組交換網間的互連 232
6.4.3 公用分組網與電話網互連 234
6.5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網(CHINAPAC) 235
6.5.1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網(CHINAPAC)概況 235
6.5.2 CHINAPAC提供的業務功能 238
6.5.3 網路用戶終端及入網方式 239
6.6 數字數據網(DDN) 240
6.6.1 DDN的組成及特點 240
6.6.2 DDN的業務功能 243
6.6.3 DDN的網路分級結構 245
6.6.4 DDN的套用 247
6.6.5 網間互連 248
6.6.6 DDN與PSTN、X.25的區別 248
6.7 幀中繼(FR) 249
6.7.1 從X.25分組交換到幀中繼 249
6.7.2 幀中繼概述 251
6.7.3 幀中繼網技術原理 253
6.7.4 用戶接入幀中繼網 257
6.7.5 幀中繼業務套用 259
第七章 計算機通信網 261
7.1 概述 261
7.1.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261
7.1.2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 262
7.1.3 計算機通信網的分類 262
7.1.4 區域網路的定義及特性 263
7.1.5 IEEE 802標準 264
7.1.6 區域網路數據鏈路層 266
7.2 計算機區域網路 270
7.2.1 IEEE 802.3標準:乙太網(Ethernet) 270
7.2.2 IEEE 802.5標準:令牌環區域網路 275
7.2.3 IEEE 802.4標準:令牌匯流排區域網路 279
7.2.4 匯流排網與令牌匯流排網、令牌環網的比較 281
7.3 高速網路技術 281
7.3.1 快速乙太網 282
7.3.2 光纖分散式數據接口FDDI 283
7.3.3 分布佇列雙匯流排DQDB 286
7.3.4 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服務SMDS 290
7.4 網路互聯 291
7.4.1 網路互聯概述 291
7.4.2 網路互聯設備 292
7.4.3 區域網路互聯 298
7.5 網際網路(Internet) 301
7.5.1 Internet概述 301
7.5.2 Internet域名與域名系統 303
7.5.3 Internet上的基本服務 305
7.5.4 環球信息網WWW 310
7.5.5 Internet用戶接入方式 314
7.5.6 企業內部網Intranet簡介 316
7.5.7 網路安全與防火牆簡介 321
第八章 綜合業務數字網 325
8.1 ISDN的基本概念 325
8.1.1 IDN和ISDN 325
8.1.2 ISDN的實現 327
8.1.3 ISDN的國際標準 329
8.2 ISDN的網路結構 330
8.3 ISDN用戶/網路接口 333
8.3.1 ISDN用戶/網路接口的參考配置 333
8.3.2 用戶接入網路的通道及接口速率 334
8.3.3 通道協定 335
8.3.4 ISDN用戶/網路接口的數字傳輸技術 336
8.4 ISDN的業務能力 337
8.4.1 承載業務 338
8.4.2 用戶終端業務 341
8.4.3 補充業務 343
8.5 網間互通 343
8.5.1 ISDN的編號計畫 345
8.5.2 路由選擇 346
8.5.3 網間互通 347
8.6 ISDN交換機及終端 350
8.6.1 ISDN交換機 350
8.6.2 ISDN終端 353
8.7 ISDN的實驗與發展 357
8.7.1 從現有通信網向ISDN過渡 357
8.7.2 ISDN的典型套用 358
第九章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 363
9.1 B-ISDN綜述 363
9.1.1 從N-ISDN到B-ISDN 363
9.1.2 基於ATM的B-ISDN的特性 364
9.1.3 B-ISDN網路體系結構 365
9.1.4 B-ISDN用戶/網路接口參考配置 368
9.1.5 B-ISDN提供的業務 370
9.2 B-ISDN/ATM協定 372
9.2.1 B-ISDN/ATM標準與協定模型 372
9.2.2 物理層協定 376
9.2.3 ATM層協定 380
9.2.4 ATM適配層(AAL)協定 383
9.3 寬頻ATM交換技術 393
9.3.1 ATM交換的基本原理 393
9.3.2 ATM交換單元結構 394
9.3.3 ATM交換網路 397
9.4 流量控制 403
9.4.1 流量控制 403
9.4.2 擁塞控制 407
9.5 寬頻接入網技術 409
9.5.1 寬頻接入網的體系結構 409
9.5.2 寬頻接入網的業務節點接口-VB5接口 412
9.5.3 寬頻用戶接入技術 420
第十章 寬頻IP網 429
10.1 傳統的IP網及其面臨的問題 429
10.2 高速IP傳輸 430
10.2.1 ATM與IP相結合的兩種模型 430
10.2.2 ATM與IP相結合的高速傳輸 431
10.2.3 基於SDH的IP傳輸(IP Over SDH) 452
10.2.4 基於WDM的IP傳輸(IP Over WDM) 459
10.2.5 三種寬頻IP傳輸方式的總結與比較 465
10.3 高速IP網路協定 465
10.3.1 資源預留協定RSVP 465
10.3.2 流協定ST2+ 469
10.3.3 新一代網際協定IPv6(IPng) 471
10.3.4 實時傳輸協定RTP 475
10.4 高速IP交換 477
10.4.1 IP交換 478
10.4.2 標記交換 481
10.4.3 多協定標記交換(MPLS) 489
附錄 英文縮寫詞 495
主要參考文獻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