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乾旱氣候分布區域大致是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諸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大沙漠、塔爾沙漠、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帶、西南非洲的卡拉哈利沙漠、澳大利亞西部和中部沙漠等;緯度10°—30°附近的熱帶大陸西岸地帶,如北美加利福尼亞沿岸、南美秘魯沿岸、北非沿岸、南非沿岸地帶;地處內陸,如中亞、中國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美國內華達、猶他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乾旱氣候
- 外文名:Modern arid climate
- 分布區域: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
乾旱氣候的成因,形成原因,
乾旱氣候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持續寬廣的下沉氣流。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緯度上,終年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又當信風帶的背風海岸,是熱帶大陸氣團的源地,離赤道低壓槽和極鋒都很遠。最大下沉氣流的平均緯度在南北半球的33度附近,降水量極少,像北非的亞斯文經常是連續多年無雨,偶有降水多屬爆發性陣雨。
(2)缺乏氣壓擾動。氣壓的氣旋性擾動,它具有產生降水的必要條件—濕空氣的不斷複合上升。著名的地中海氣候夏季乾旱主要就是由於缺乏這種氣壓擾動(降水系統)所造成的,儘管空氣中的水分並不缺少。熱帶大陸西岸、冷洋流經過的海濱地帶,位於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區,又受冷洋流影響,空氣層結穩定,多霧而少雨,多低層雲,常出現逆溫,少降水天氣系統。但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年份,由於赤道暖水流來,空氣層結不穩定,有上升氣流因此多雨。例如南美秘魯的卡亞俄常年降水量近30.5mm,但在厄爾尼諾現象中卻出現大雨,造成洪澇災害。
(3)缺乏潮濕氣流。空氣潮濕不一定下雨,但反過來,如果沒有潮濕空氣,則一定不會下雨。由此可見,潮濕氣流可以到達某地區雖不是該地區降水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有些內陸距離水的源地十分遙遠、或包含水汽的氣流長途跋涉、途徑乾旱地帶,或潮濕氣流被巨大的山脈所阻擋等等,均是乾旱氣候的直接原因。
(4)局地下沉氣流。這種局地下沉氣流一般是由山脈或其它特殊地形所誘發的。通常叫做雨影沙漠的乾燥氣候帶存在於山脈的背風側,地球上的好幾個主要沙漠屬於這一類型。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以西、智利北部幾乎總是存在著連續不斷的下沉氣流,它形成了著名的南美洲阿特卡馬沙漠。
形成原因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乾旱國家之一,乾旱、半乾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二分之一,大部分集中在我國西北地區。不過,以上成因多數還難以解釋中國溫帶乾旱氣候的形成問題,更不能解釋乾旱氣候何以第四紀中期以來趨於強化。凡此,均說明了亞洲中部乾早氣候成因的獨特性,即青藏高原的熱力、動力作用對西北地區乾旱氣候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1)高原的屏障作用關,它直接阻擋了西南濕潤季風氣流的北進,切斷了主要的水汽來源。平均而言,高原北側的大氣濕度不足南側的1/3。
(2)高原為強大的熱源和有組織的上升運動區。在高原及鄰近地區多年夏季平均的垂直運動場上,夏半年(4-9月)高原上盛行較強的上升運動,而繞高原西、北和東北側分布著下沉運動帶,三個下沉中心大體分別與中亞、西北和華北三片乾早及半乾早區對應。高原北側和西側這種長時間維持的深厚下沉運動,致使這些地方全年出現少雲的乾燥天氣,形成高原外圍少雨帶。
(3)強迫西風氣流分支繞流,形成高原北側全年盛行的高空脊和反氣旋性輻散帶。既進一步加強了高原北側的下沉運動,也使氣柱中本來就稀少的水汽易輻散掉,難在當地降雨。上述高原對西北乾旱背景及年變化的影響,得到Brocoo1i等(1992)有無青藏高原地形的氣候模擬試驗結果的驗證。還得到青藏高原隆升史上,至高原達3000-3500m臨界高度(冰凍圈高度)後,亞洲氣候環境才發生重大變化的古地質證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