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代主義爭論甚多,1982年由徐遲的《現代化與現代派》一文引發的爭論最為激烈,而在1981年到1982年間圍繞著高行健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的討論中達到高潮。
背景
隨著文學與社會政治的關係不再像80年代初那樣成粘連狀,文學的自主性追求及藝術的創新與形式變革的自覺力量越來越強,現代主義思潮的傳播以創作實驗和理論探索的雙重變奏進行到1985年前後,有了突變。文壇集中出現了具有鮮明現代主義傾向的一批作品,如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徐星的《無主題變奏》等小說、高行健的《車站》、陶駿與王治東的《魔方》等戲劇。隨即前者被命名為“新潮小說”或“現代派”小說,後者被稱之為“實驗話劇”或“探索話劇”。如果說“新潮小說”是現代主義思潮的“第一波衝擊”,那么隨之而來的“後新潮”則構成“第二波衝擊”。那就是先被命名“後新潮小說”、後被命名且這一命名被廣泛認同的“先鋒小說”及擴展開來的“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有殘雪、莫言、馬原、北村、葉兆言、余華、蘇童等作家。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以否定性、自律性、形式性為其基本特徵。現實主義思潮中存在著對西方現代文學的模仿借鑑,展現出對於自身傳統的“解構”與“重構”的雙重傾向,這既體現在意義層面,也體現在形式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