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學術方法通論》是2009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義。本書主要介紹了現代中國學術的方法通論,並附有解讀。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中國學術方法通論
- ISBN:9787532858408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1-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 楊義 編
版 次: 1
頁 數: 16
裝 幀: 平裝
開 本:
所屬分類: 圖書>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理論
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學術方法通論》的基本旨趣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以學術史的材料做方法論的文章。在這個學術史行列中,行進著嚴復、梁啓超、王國維、吳梅、胡適魯迅、周作人、陳垣、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錢穆、俞平伯、聞一多,朱自清、朱光潛、馮友蘭、宗白華、郭沫若、吳宓、錢鐘書、季羨林,以及與他們的學術有淵源關係的一些學者。對這批曾經使中國學術發生現代性轉型的學者的學術成就和學術方法進行逐漸深入的考察之後,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一部學術史內蘊著一部彌足珍貴的學術方法開拓和嬗變的歷史。這種系統而專門的學術方法的考察和融貫,前人似乎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因而有必要作一點交代。“思想的過程”結晶出“程的思想”,這種“過程的思想”可以通過某種可操作性的程式,開拓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成果。把這些“過程的思想’’及其操作程式萃取出來,加以方法論的意義論l定和功能規定,則可以在接觸新材料,新思想的時候,釋放出許多合理有效的學術思路。這樣的學術思路和學術方法,在不同的學術領域具有可供選擇的相通性,往往能夠發揮著舉反三的效應。它由此產生了雙重的超越:一方面超越了一般性的依靠概念演繹的方法論建構,從博大精深而又個性豐富的學術實踐資源中發現思想的出發點和學術入門的途徑,從而以有血有肉的材料考察其中的方法的特質、結構、分類、程式和功能,使我們在過程中領略方法的操作方式和操作這些方法的一代名家的風範;另一方面超越了學術史材料只能按照學者、學派的時間維度排比章節,論其文化背景、思想傾向和歷史地位的學術史寫作模式,以“橫斷學科”的方式,在學術成就最豐厚的一些典型事例上切取特定的橫剖面或縱剖面,考察其間帶著生命熱氣的學理軌跡和方法論脈絡,從而弄清這些學術名家名作是以什麼樣的方法寫成的,從何人手,如何人手,人手後如何運用材料形成問題,並且進而使之進入破解問題的途徑、手段和過程之中。然後又組合多種剖面的方法論考釋,進行分類貫通,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普遍價值的通則。這種從“過程的思想”到方法通則的學術實施過程,實際上也是《現代中國學術方法通論》以學術史材料作方法論的文章的“方法之方法”。
圖書目錄
總序 “格局觀”的全球化與“建設論”的人文學
導論現代中國學術方法的淵源、層次與總綱目
一、以學術史材料做方法論文章
二、途徑、工具及方法論的靈魂
三、世界思潮與本土血脈的雙構性
四、“雙構四點一基礎”的方法論總綱目
第一章現代世界視野通論
一、作為“元方法”的世界視野
二、“世界”新義與體用論衡
三、現代學科創立中的考古顯學
四、對話意識的維度與深度
五、知識經緯與學術散步
六、文化碰撞與學術風骨
第二章文化還原通論
一、還原潛能與原創空間
二、關鍵字訓釋與語義學
三、學科模樣與知識譜系學
四、史源研究與經典闡釋學
五、祛除遮蔽與視野對位
六、換位聚焦與學術感覺新鮮化
第三章感悟通論
一、中國智慧的優勢所在
二、感悟與心本思想或道源思想
三、禪宗對感悟的“無”與“空”的思辨
四、感悟思維向士人日常生活滲透
五、感悟思維瀰漫於書畫琴棋諸藝
六、唐詩的感悟實踐
七、宋代以禪喻詩的潮流
八、以捂論詩觀念的系統性成熟
九、理學家的感悟觀
十、感悟的學理深度和心理程式
十一、感悟面對多樣性的文化範式
十二、感悟面對意興、剛柔、虛實諸範疇
十三、感悟的現代性轉型
十四、感悟沉降為現代文化的變數和知識者的類
十五、在中西融通中拓展感悟思維的新空間
第四章會通效應通論
一、會通的核心在通
二、“現代的苦惱”中的新會通
三、竭澤而漁與精思博識
四、思辨因吸收時代智慧而出彩
五、深度識力是會通的神經
六、以“管錐”之功求“打通”
七、會通以文化為命脈
第五章話語建構通論
一、話語“翻錦”與外來辭彙的輸入
二、原創話語的建構與多聲部學術對話
三、維新思維模式與時代主題詞
……
附論解讀文學所
餘論現代學術的過程哲學與實踐創新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