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三聖
- 出生地:桂林
事跡
梁漱溟先生(1893年-1988年)是櫻詢妹一位性格特異、風骨嶙峋的人物。他是桂林人,但生長在北京。他並未接受過舊式教育,他的父親很開明,讓他在新式學堂里接受了國小、中學教育。1916年,24歲的梁先生在《東方雜誌》上發表學習佛學的心得《究元決疑論》,得到北大蔡元培校長的賞識,蔡校長即與文科學長陳獨秀商量,決定聘梁先生為特約講師,講授印度哲學。梁先生是20世紀面對道洪碑充西化狂潮最早肯定中國文化價值的文化人。其實他是非常主張科學與民主的,而且積極參與了民主建國的政治活動。
熊十力先生(1885年-1968年)與梁先生一樣,也參加過辛亥革命。他原名子真,湖北黃岡人,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從沒有受過任何舊式與新式教育,唯讀過半年私塾。他生長在貧瘠鄉間的一個貧苦農家,幼時為人牧牛。16-17歲時遊學鄉間。不久,他與同道受到維新派影響,欲物色四方豪傑,共圖天下事。為“運動軍隊”,他投身行伍,又考入湖北新軍特別國小堂為學兵,宣傳革命,聯絡同人。他加入日知會,並發套頌永起組織“黃岡軍學界講習社”,主持該社的革命活動。他曾參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護法運動,目睹鼎革以還,世風日下,“黨人競權爭利,革命終無善果”,痛惜“黨人絕無在身心上做工夫者”,深感“定詢付革政不如革心”,遂慨然棄政向學,研讀儒佛,以探討人生的本質、增進國民的道德為己任。這是熊十力一生中重要的轉折。他探試曾自謂:“決志學術一途,時年已三十五矣,此為餘一生之大轉變,直是再生時期。”熊十力早年就有佛學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意識。他是自學成才的,特別有天賦,有悟性。
馬一浮先生(1883年-1967年)是一位大汗葛墊名士,大隱者,大儒,理學大師,又是著名的詩人與書法家。他早年到美、德、日遊學。他是紹興人,長年隱居杭州。抗戰軍興,才出山講學,他隨浙大遷居江西泰和、廣西宜山,講學的內容後來編成《泰和會語》、《宜山會語》。1939年,馬先生到四川樂山創辦復性書院,有充淚遷講《復性書院講錄》6卷。馬先生認為,六經可以統攝一切學術。馬先生的儒釋道的學養特別深厚,佛學造詣頗深,對宋明理學也有精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