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寺

藏語稱“班固貢曼卓通哇達傑林”,意為“班固成熟解脫聞思興旺洲”。現址位於縣治浩門鎮東32公里處;在今克圖鄉東南4公里浩門河南岸的麻當地方、該寺初建於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1617一1682)時期,約在清順治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班固寺
  • 藏語:班固貢曼卓通哇達傑林
  • 建立時間:清順治年間
  • 地址:縣治浩門鎮東32公里處
對其創建者說法不一,《如意寶樹史》中為霍爾曲結,而《黃琉璃》則雲由霍爾然堅巴·羅桑頓珠倡建;亦云由第一世敏珠爾活佛阿旺赤列倫珠(1622一1699)以墨爾根洪台吉為施主創建此寺。當地口傳,該寺故址在今互助縣境內的班家灣,後遷移到仙米綱隆口台,清雍正二年(1724),因羅卜藏丹津事件被清軍燒毀。自此一直無正式經堂,到同治元年(1862),始移建於現址,正式修建了大經堂、佛堂、僧舍等。據《青海記》記載,清末民初有寺僧達百人。解放前,該寺為廣惠寺的9座屬寺之一,具體寺務由該寺的扎保活佛和賈嗽嘛負責。主要香火部落為班固部落(又稱歸化族),駐牧於班固、巴哈爾、麻當口一帶地方。1958年時,有經堂、佛堂各1座,連同昂欠、僧舍等共有房屋185間,寺僧48人(其中活佛1人),設有法台、管家、僧官等僧職各1人,全寺有土地19,35石(約600餘畝),馬35匹,牛102頭,羊470隻。1958年拆毀,1983年批准開放,新建小經堂3間,僧舍3間,有寺僧3人。但因香火不旺而僧人離走,實際已自然消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