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陵戰鬥(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戰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珥陵戰鬥 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戰鬥,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8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新四軍第1支隊在江蘇省丹陽以南之珥陵伏擊日軍的戰鬥。 新四軍在京滬鐵路(南京至上海)和京杭公路(南京至杭州)連續以伏擊、襲擊、近戰、夜戰等戰術手段,戰勝優勢裝備的日偽軍,從而引起日軍的重視。日軍遂調集兵力,不斷出擾,尋機與新四軍主力作戰。民國27年(1938年)8月,新四軍一支隊二團在溧陽竹簀橋受訓後,進至珥陵一帶,伺機打擊敵人。23日,駐金壇日軍200餘人分乘兩艘船,一路嚮導墅橋進犯,一路50多人乘汽艇1艘,掛拖駁兩隻,在丹金漕河由金壇向丹陽方向駛來。新四軍得知這一情報後,即會同駐紮在附近的國民黨七十九軍六十三師的一個營聯合伏擊。新四軍一支隊二團團長張正坤率三營(缺第八連)組織伏擊,第七連為突擊隊擔任主攻任務,第九連為預備隊。國民黨軍配合作戰,待機策應。埋伏在日軍必經的珥陵鎮河川地域,當地抗日武裝一部則部署在珥陵以北,阻擊丹陽方向之援軍,以配合新四軍作戰。當設伏部隊剛剛進至珥陵河川車垛橋時,其作戰行動被日軍發覺,日軍即迅速登入占領河堤,伏擊部隊也隨即向日軍展開攻擊,三營戰士勇猛攻擊,並相機迂迴到敵人背後予以夾擊。

簡介,結局,

簡介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8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新四軍第1支隊在江蘇省丹陽以南之珥陵伏擊日軍的戰鬥。 新四軍在京滬鐵路(南京至上海)和京杭公路(南京至杭州)連續以伏擊、襲擊、近戰、夜戰等戰術手段,戰勝優勢裝備的日偽軍,從而引起日軍的重視。日軍遂調集兵力,不斷出擾,尋機與新四軍主力作戰。民國27年(1938年)8月,新四軍一支隊二團在溧陽竹簀橋受訓後,進至珥陵一帶,伺機打擊敵人。23日,駐金壇日軍200餘人分乘兩艘船,一路嚮導墅橋進犯,一路50多人乘汽艇1艘,掛拖駁兩隻,在丹金漕河由金壇向丹陽方向駛來。新四軍得知這一情報後,即會同駐紮在附近的國民黨七十九軍六十三師的一個營聯合伏擊。新四軍一支隊二團團長張正坤率三營(缺第八連)組織伏擊,第七連為突擊隊擔任主攻任務,第九連為預備隊。國民黨軍配合作戰,待機策應。埋伏在日軍必經的珥陵鎮河川地域,當地抗日武裝一部則部署在珥陵以北,阻擊丹陽方向之援軍,以配合新四軍作戰。當設伏部隊剛剛進至珥陵河川車垛橋時,其作戰行動被日軍發覺,日軍即迅速登入占領河堤,伏擊部隊也隨即向日軍展開攻擊,三營戰士勇猛攻擊,並相機迂迴到敵人背後予以夾擊。

結局

激戰5小時,斃敵32人,傷敵17人,生俘1人,繳獲槍枝10餘支。殘敵丟下拖駁乘汽艇倉皇向丹陽方向逃竄。新四軍三營七連連長姚炳成、九排排長袁光有等英勇犧牲。這是新四軍深入蘇南敵後在平原河川上與日軍的第一次較量新四軍深入蘇南敵後在平原河川上與日軍的第一次較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