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頸翎鶉(珠頸斑鶉)

珠頸翎鶉

珠頸斑鶉一般指本詞條

珠頸翎鶉(學名:Callipepla californica)屬於雞形目齒鶉科,體長25-30厘米,體態豐滿且矮胖,長有灰白色和棕色的羽毛並在頭冠部長有彎曲的黑色羽毛。雄性胸部、背部和翅膀呈褐色;雌性頭部和背部呈褐色,並有斑點。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的額頭上有一個黑色的彎曲冠羽。珠頸斑鶉有8個亞種,體形特徵略有差別。雄性的略大於雌性。

在地面取食綠色植物昆蟲,高度集群活動,飛行能力雖然較強,但大多行走或奔跑,築巢在低枝遮蔽處。它們幾乎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存,由於生存能力強,所以對於人類具有一定經濟和觀賞價值。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鳥,原產地加拿大、墨西哥、美國。世界各地多有養殖。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珠頸翎鶉體長25-30厘米,翅展38-43厘米。總體來說,臉頰上有一個獨特的黑白圖案,體態可愛、豐滿且矮胖的,長有灰白色和棕色的羽毛,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的額頭上長有彎曲的淚珠狀黑色的彎曲羽冠。性別是二態性,雄鳥喉部黑色,胸部、腹部、背部和翅膀呈褐色雜有黑色和棕色;雌鳥喉部灰色有更多的黑色條紋,頭部和背部呈褐色,並有斑點。雄鳥亞成鳥的體羽基本是灰色和褐色,使其具有隱蔽的外觀。鳥喙黑色,腿爪灰色。共有8個亞種,體形特徵略有差別。

棲息環境

喜歡生活在草原、山麓、林地、峽谷和沙漠的邊緣,只要條件合適,這種鳥類幾乎能在任何環境下生存。早晨和黃昏常在較大的林間空地、林緣及陽坡草叢或灌叢中活動,其他時間則在林內的倒木旁、灌叢或草叢中的空地上活動。

生活習性

珠頸翎鶉在地面取食綠色植物和昆蟲,高度集群活動,飛行能力雖然較強,但大多行走或奔跑,築巢在低枝遮蔽處。喜食植物、種子、昆蟲等多種東西,通常在清晨進食。由於其生長能力強,所以也可以進行人工養殖。

分布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墨西哥、美國。引進:阿根廷、澳大利亞、智利、紐西蘭。
珠頸翎鶉分布圖珠頸翎鶉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屆時,雄性們會站在樹上鳴叫以吸引雌性,眾多雄性往往會為爭奪一個雌性配偶而“大打出手”。交配後,雌性會產下帶有褐色斑點的蛋,並開始孵化。孵化約3個星期後,小斑鶉出世,一對夫妻會輪流撫養它們的孩子。小翎鶉生長速度很快,破殼10天后就可以練習飛翔。它們將會留在地面約1個月,之後便會飛到樹上生活。雌性通常1年產一窩卵。

亞種分化

  珠頸翎鶉(8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珠頸翎鶉墨西哥西部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achrustera
J. L. Peters, 1923
2
珠頸翎鶉溫哥華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brunnescens
Ridgway, 1884
3
珠頸翎鶉指名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californica
Shaw, 1798
4
珠頸翎鶉加利福尼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canfieldae
van Rossem, 193
5
珠頸翎鶉聖卡塔利娜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catalinensis
Grinnell, 1906
6
珠頸翎鶉墨西哥西北部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decoloratus
van Rossem, 1946
7
珠頸翎鶉俄勒岡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orecta
Oberholser, 1932
8
珠頸翎鶉北美西部亞種
Callipepla californica plumbea
Grinnell, 1926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