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菊科豨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粗壯,高30-110厘米,上部多分枝,被開展的灰白色長柔毛和糙毛。基部葉卵狀披針形,花期枯萎;中部葉卵圓形或卵形,開展,長3.5-12厘米,寬1.8-6厘米,基部寬楔形,下延成具翼而長1-3厘米的柄,先端漸尖,邊緣有尖頭狀規則或不規則的粗齒;上部葉漸小,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全部葉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基出三脈,側脈和網脈明顯,兩面被平伏短柔毛,沿脈有長柔毛。
頭狀花序徑約18-22毫米,多數生於枝端,排列成鬆散的
圓錐花序;花梗較長,密生紫褐色頭狀具柄腺毛和長柔毛;總苞寬鐘狀;總苞片2層,葉質,背面密生紫褐色頭狀具柄腺毛,外層線狀匙形或寬線形,長7-14毫米,內層卵狀長圓形,長3.5毫米。舌狀花花冠管部長1-1.2毫米,舌片先端2-3齒裂,有時5齒裂;兩性管狀花長約2.5毫米,冠檐鐘狀,先端4-5裂。瘦果倒卵圓形,4棱,頂端有灰褐色環狀突起。
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林緣、灌叢林下的草坪中,河谷、溪邊、河槽潮濕地、曠野、耕地邊等處也常見,海拔160-3400米。
分布範圍
腺梗豨薟產於中國的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甘肅、陝西、江蘇、雲南及西藏等地。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適應性強,適宜在肥沃的黑土地栽培。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法為種子繁殖法。
主要價值
腺梗豨薟全草均可入藥。味苦,性寒,有小毒。有祛風濕,利筋骨,降血壓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木,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症,神經衰弱,急性肝炎,濕瘡瘙癢,瘧疾。外用治療瘡腫毒,外傷出血,蛇蟲咬傷等症。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2~4兩。外用:搗敷。
附方
治風濕頑痹,腰膝酸楚:豨薟根二至三兩,同豬腳(七寸)一隻,黃酒四兩,酌加水煎,分二至三次服。(《
福建民間草藥》)
治頭風劇痛:豨薟根二至四兩,合
萱草、
蒲公英、
浙貝。水煎代茶頻服。(《泉州本草》)
治火燒傷、燙傷:鮮豨薟根酌量,洗淨,搗細,調
花生油或
麻油,敷患處。(《泉州本草》)
治狂犬咬傷:豨薟根和水煎當茶服。並取鮮葉莖適量,和紅糖、冷飯,共搗爛敷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配伍套用
醫藥
《藥典》。【蒙藥】主治風濕痹痛,骨節疼痛,
四肢麻木,腰膝無力,高血壓病,半身不遂,
急性肝炎,瘧疾,癰瘡腫毒,風疹,濕瘡,外傷出血《蒙植藥志》。【苗藥】Reib pon nzhab(銳跑大),Vob bix hnaib(窩比哈),Uab fangb fol(蛙方虎),Traob ndraob(淌刀):全草治風濕性
關節疼痛《苗醫藥》。Vob bix hnab(窩比乃):地上部分入藥主治風濕關節疼痛《苗藥集》。【土家藥】炮席(pao xir):全草治關節痛,勞傷,骨折《土家藥》。【景頗藥】芽芒喊Gvinva nvijvoq:風濕性關節炎,腰膝無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德宏藥錄》。【阿昌藥】肥豬苗: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德昂藥】芽芒喊: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彝藥】亦作“阿魯戳”藥用,功用同毛梗稀薟(S.glabrescens Makino)《彝植藥續》。
性味功效同毛梗豨薟。
採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