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珠璣巷位於廣東省南雄市珠璣鎮,自唐開元四年(716)張九齡奉詔開鑿梅關古道以後,便成為一個商業重鎮,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是中原人民為避戰禍向南遷徙的歇腳點,是中華民族拓展南疆的中轉站。
南宋度宗鹹淳年間(1265—1274)羅貴帶領珠璣巷人33姓97戶在胡貴妃的掩護下,逃亡南遷到南雄珠璣巷,之後輾轉落戶珠江三角洲地區。
據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吾廣故家望旅其鄉從南雄珠璣巷而來”。清《廣東通志》云:“珠璣在南雄府保昌縣沙水寺前,相傳廣州梁、霍韞諸望族,俱發源於此”。至今,珠三角地區還流傳很多與珠璣巷有關的史跡傳說。
文化特徵
主要內容
珠璣巷人南遷傳說主要講述南宋度宗鹹淳年間(1265—1274)羅貴帶領珠璣巷人33姓97戶在胡貴妃的掩護下,逃亡南遷到南雄珠璣巷,之後輾轉落戶珠江三角洲地區,從而逐漸開拓嶺南這片疆土的傳說故事。
主要特徵
珠璣巷人南遷傳說的主要特徵是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在珠三角186姓中的族譜都有記載;引領性和渲染性,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珠璣巷後裔回來南雄尋根問祖、回報桑梓;流傳地域廣泛。
傳承方式
珠璣巷人南遷的傳說主要以粵語為載體口頭傳承,關於珠璣巷人南遷的傳說,在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及海外粵語族群中歷代口傳不輟。關於珠璣巷人南遷傳說的相關記載多見於歷代方誌、族譜、筆記、詩文等文獻,還曾被改編為章回小說、粵劇、採茶戲、電視紀錄片等多種藝術形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珠璣巷人南遷傳說源遠流長,分布廣泛,反映了中原士民迭次南向遷徙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與民俗研究價值。這一傳說影響深遠,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吸引著海內外幾千萬粵語族裔到珠璣巷尋根問祖,同時也推動著粵北地區乃至廣東省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
傳承狀況
近年來,由於影視等現代文化形式的衝擊,曾活躍於口頭的珠璣巷人南遷傳說逐漸式微,傳承者大多年逾古稀,年輕人興趣淡漠。因此,急需採取可行的保護措施,使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保護措施
1995年,
霍英東、
馬萬祺等人倡導成立廣東南雄珠璣巷後裔聯誼會。
社會影響
2014年,南雄舉辦首屆“姓氏節”,此後每年舉辦一次。“姓氏文化旅遊節”是珠璣古巷每年的主打品牌之一,2012年獲評為“最具影響力廣東縣域民俗文化節慶”。
2016年5月23日,演繹珠璣巷人南遷傳說的古裝粵劇《魂牽珠璣巷》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