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虎門多環芳烴的河口行為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楊清書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江虎門多環芳烴的河口行為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楊清書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河口在陸地徑流系統和海洋環流系統間起重要的連線作用,是陸源污染物向海轉移的特殊過渡區域。針對河口多環芳烴(PAHs)等有機污染日趨嚴峻的重大環境問題,選取受PAHs污染較重的珠江虎門河口為研究靶區,收集河口動力歷史資料,布設虎門固定採樣和水文同步測驗斷面,進行為期1年的連續逐月垂線3層水樣採集和表層沉積物採樣,定量分析虎門河口水柱垂線不同水層PAHs的濃度、組成、來源及其季節變化,結合現場水文同步測驗,以河口動力結構作為切入點,著重從動力機制上探討在不同季節河口類型轉變過程中,不同動力結構條件下PAHs的輸入、遷移和交換等河口行為,建立河口環流、鹽淡水混合等對PAHs河口行為的內在聯繫,進而探討PAHs由陸向海轉移過程中河口所起的特殊過濾效應,以及PAHs在河口環境中的歸宿問題,為河口PAHs污染的治理和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河口是污染物從陸源向海洋輸運的關鍵環節。為了更好的探討污染物特別是有機有毒污染物在河口環境中的污染行為與遷移轉化規律,本研究選取了珠江虎門河口作為研究區域,以PAHs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在2011年1月至12月,逐月12次對珠江虎門河口固定點(113.60E,22.80N)進行樣品採集,分別採集不同深度的5層(表層、0.2H、0.6H、0.8H、底層, H為水深)海水和表層沉積物樣品。結果表明:(1)虎門河口沖淡水中自由溶解態的Σ66 PAHs在1、2月份(枯水季)時候的濃度最低,而在8月份(豐水季)的時候濃度最高;(2)虎門河口水體中的懸浮顆粒物是PAHs在輸運過程中的主要載體,特別是細顆粒中粒徑相對較大的懸浮顆粒物(GF/D,>3 μm);(3)PAHs在虎門河口的分布受河口水動力影響,包括徑潮相互作用、鹽淡水混合等,其中自由溶解態Σ66 PAHs和GF/D懸浮顆粒物(>3 μm)在0.8 h水層中的平均含量最高(26.02%、25.68%);而對於GF/F懸浮顆粒物(<3 µm、>0.7 µm)而言,Σ66 PAHs在底層的平均濃度最高,占總含量的25.49%;(4)虎門河口各環境介質中PAHs的污染來源主要為原油污染,特別是表層沉積物以及GF/F懸浮顆粒物,只有少數幾個水中自由溶解態以及GF/D懸浮顆粒物的PAHs樣品中是混合來源或者是燃料燃燒來源。本研究結果揭示了不同動力結構PAHs河口行為過程,探討了PAHs在河口特殊環境中的轉移和歸宿,為徑潮動力控制的河口PAHs的治理和修復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