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物地球化學影響》是依託廈門大學,由王桂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江口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物地球化學影響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桂芝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珠江口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物地球化學影響》是依託廈門大學,由王桂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珠江口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物地球化學影響》是依託廈門大學,由王桂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海底地下水排泄作為陸海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河口和陸架邊緣海的物質收支、循環以及生態系統有重要的影響,但存在顯著的...
三亞河口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冬季為1.14×106 m3 d-1,是三亞河流量的兩倍,三亞河口向三亞灣輸入的溶解無機碳和營養鹽主要來自於三亞河口的海底地下水排泄。南海北部珠江口以東陸架區,冬季和夏季海底地下水排泄與珠江徑流量都在同一個...
本項目以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南海為研究載體,研究了從潮間帶-河灣-區域尺度的海底地下水排泄的通量及其輸送的營養鹽及其帶來的生態影響。整個研究的框架遵從從點到面,從水文地質到海洋化學到海洋生態的研究思路。在項目執行期間,共...
海底地下水排泄(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以下簡稱SGD)是海岸帶重要的陸海相互作用過程,也是陸源物質向海洋輸送的重要通道之一,對近海物質通量和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有重要影響。本項目擬採集地表水、地下水、沉積物間隙水、海水...
海底地下水排泄不僅影響海水的數量變化,而且影響海岸帶與海洋的地球化學過程,甚至影響近岸海域的生態環境。本項目選擇膠州灣為研究對象,分別套用鐳同位素質量平衡法、氡-222質量平衡法、氘-氧18端元混合法和水文地質模型法評價膠州灣的海底...
海底地下水排泄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環境效應。科研項目 南海北部灣沉積物有機質成岩礦化過程及其對孔隙水溶解無機碳(DIC)的貢獻,2012.01-2015.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負責人;海洋儲碳機制及區域碳氮硫循環耦合對全球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