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是2006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編委會。
《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是我國第一個通過立法實施的區域性環保規劃,它的實施標誌著我省環境保護進入依法治理的新階段。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在人與自然關係上,中華文明很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然而,近代工業革命使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征服”、“主宰”觀念的驅使下,人類殘酷地掠奪和破壞自然,無節制地消耗資源,一方面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一方面也迅速導致全球性的資源枯竭、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直至危及人類的生存。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工業已開發國家爆發的環境“公害”,喚醒了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敲響了傳統發展模式的警鐘。1 972年斯德哥爾摩、1 992年裡約熱內盧和2002年約翰內斯堡三次“地球峰會”,重新審視人類的發展道路,選擇了與環境重歸和諧的綠色文明。
中國是“環境大國”,在環境與發展問題上也走過彎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工業化浪潮,在促進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生態惡化、資源制約等問題。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問題,八十年代初就把保護環境確定為基本國策,並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跨人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把環境保護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強調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廣東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內生產總值20多年平均增長1 3.7%,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兩萬億,占全國11.9%。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已開發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水、大氣、土壤等環境污染問題,在我省集中出現,珠江三角洲尤為突出。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未來十五年,我省仍將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面臨人口不斷增加、資源約束突出、環境壓力加大等嚴峻挑戰。為促進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2003~3,q,省委、省政府決定與國家環保總局共同編制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經過中國環境規劃院等單位眾多著名環保專家一年多的實地調研、反覆論證,形成了規劃總報告及其綱要文本,~2004年9月24日經廣東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批准。
《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綱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客觀分析珠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紅線調控、綠線提升、藍線建設”三大戰略,體現了規劃的前瞻性、戰略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對於構建區域環境安全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規劃是前提,實施是關鍵。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提高對環保規劃重要性的認識,把貫徹實施環保規劃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努力實現從重經濟成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成長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要把落實環保規劃、實現環保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範圍和幹部政績考核之中。要堅決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嚴格環保準入,認真落實環保規劃提出的生態分區控制方案。新建項目,凡環保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準上馬;在建項目,凡環保設施未經驗收合格的一律不準投產;已建項目,凡經限期治理和改造仍不達標的一律關閉。
我們要以《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的編輯出版為契機,營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使環保規劃變成政府的施政行為,讓保護環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第一部分 領導人講話
第二部分 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綱要
第三部分 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區域背景特徵和主要環境問題
第二章 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第三章 總體戰略
第二篇 紅線調控,最佳化區域空間布局
第四章 構築生態安全格局
第五章 調整水環境安全格局
第六章 最佳化大氣敏感區
第三篇 綠線提升:引導經濟持續發展
第七章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第八章 推進生態工業建設
第九章 引導生態旅遊
第十章 倡導可持續消費
第四篇 藍線建設:保障環境安全
第十一章 水污染控制
第十二章 大氣污染控制
第十三章 固體廢棄物控制
第五篇 政策保障
第十四章 政策保障總論
第十五章 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機制
第十六章 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區域協調機制
第十七章 珠江三角洲環境管理體制
第十八章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市場化對策
第十九章 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戰略
第二十章 加強環境管理能力建設
附錄 洙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工作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