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光體
- 外文名:pearlite
- 所屬範圍:材料科學基礎,金屬
- 表示字母:P
- 存在位置:奧氏體
- 含碳量:ωc=0.77%
組成成分
形態
分類
一般所謂的片狀珠光體是指在A1~650℃溫度範圍內形成的,在光學顯微鏡下能明顯分辨出鐵素體和滲碳體層片狀組織形態的珠光體,其片間距大約為150~450nm。在光學顯微鏡下能夠明顯分辨出片層的珠光體,其片間距約為150~450nm。
在650~600℃溫度範圍內形成的珠光體,其片間距較小,約為80~150n m,只有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下(放大800~1500倍時)才能分辨出鐵素體和滲碳體的片層形態,這種片狀珠光體稱為索氏體。片間距為80~150nm時,稱為索氏體,其片層在光學顯微鏡下難以分辨。
在600~550℃溫度範圍內形成的珠光體,其片間距極細,約為30~80nm,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本無法分辨其層片狀特徵,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區分,這種極細的珠光體稱為屈氏體。屈氏體也譯作托氏體。
當滲碳體以顆粒狀存在於鐵素體基體上時稱為粒狀珠光體。粒狀珠光體可以通過不均勻的奧氏體緩慢冷卻時分解而得,也可以通過其他熱處理方法獲得。
主要性能
加工過程
溫度影響
◆碳素鋼和合金鋼的珠光體片間距與形成溫度之間的關係。當過冷度很小時有近似的線性關係,但總的來看是非線性的。有些人碳素鋼中珠光體的片間距與過冷度的關係處理為線性關係:
珠光體的片間距和過冷度關係如下:
S0 = C /△T
其中:C =8.02×10 3(nm·K);
其他因素
內因:化學成分、組織結構; 外因:加熱溫度、保溫時間。
1.化學成分的影響
(1)碳含量的影響:
亞共析鋼:隨含C量增加,先共析F速度減慢,使P轉變速度減小。
原因:隨含C量增加,F形核率減少,F長大時所需擴散離去的C量增大。
過共析鋼:隨含C量的增高,滲碳體形核率越大,碳在A中的擴散係數增大,P轉變速度增大。
過共析鋼不完全奧氏體化更易發生珠光體轉變。
奧氏體成分的不均勻性和過剩相均加速珠光體轉變。
(2)合金元素的影響:除了Co以外,其它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使“C”曲線右移;除了Ni、Mn以外,其它常用合金元素皆使珠光體轉變的“鼻尖”溫度上移。
原因:合金元素的自擴散、對碳擴散的影響,對相變臨界點的影響。
2、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的影響
加熱溫度低、保溫時間短,將加速珠光體的轉變。
原因:A成分不均勻、或有未溶滲碳體,有利於形核。
3、奧氏體晶粒度的影響
A的晶粒越細小,P的形核部位越多,越促進P轉變。細小的A晶粒也將促進先共析相的析出。
4、應力和塑性變形的影響
對奧氏體施加拉應力,將加速珠光體的轉變;
對奧氏體施加壓應力,將減慢珠光體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