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密切結合廣西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需求,以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和環境保護為主線,構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形成創新能力強的研究團隊,產出一批原創性的科研成果,使廣西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和環境保護研究步入全國先進行列,發揮生態與環境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瀕危動物生態適應與保護;(2)瀕危植物生態與保護;(3)棲息地評價與恢復。

發展歷史

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教育部關於2008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的通知》批准立項建設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成立於2005年,是在整合野生動植物生態學實驗室、生命過程與環境分析科學實驗室、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實驗室等3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基礎上進行建設的,依託於生態學、環境科學、生態與環境保護3個廣西重點學科。

科研條件

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面積達9100平方米,擁有總價值近3170萬元專業配套儀器設備,具備了承擔廣西乃至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和自身發展的能力。

人才培養

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固定人員60人,其中“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3名,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名,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導師40名;教授29名,副教授14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44名,在讀博士4人。實驗室擁有生態學、生物學、環境科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建設期內每年招收碩士生合計60餘人;招收博士研究生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