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徵
只有水螅型,無水母型。構造較水螅綱水螅複雜。
身體呈八分或六分的兩輻射對稱。
多數種類形成群體,可分泌鈣質骨骼。
多生活在暖水淺海。
結構
珊瑚綱動物絕大多數為群體生活,例如八放珊瑚中的紅珊瑚(Corallium),柳珊瑚(Gorgonia),六放珊瑚中的各種石珊瑚(Scleractinia)等。僅在六放珊瑚綱中有個別的種為單體生活,例如細指海葵(Metridium),石芝(Fungia fungites)。珊瑚綱中單體生活的種類及群體生活的珊瑚個體。多數體呈柱形,柱的長短因種及生活環境而不同,身體以基盤固著在岩石、沙底、貝殼或其他物體上。游離端為口端,口端向外擴展形成口盤,口盤周圍有一圈或許多圈觸手,觸手中空。八放珊瑚觸手均為8個,成羽狀,即每個觸手向兩側伸出成行的小突起。六放珊瑚類觸手是6或6的倍數,有的種觸手可多達數百個。觸手呈指狀。口盤中央為裂縫狀的口,體壁由口向胃腔延伸,形成一個扁平的口道,或稱咽(pharynx),內陷直達體長的1/2~2/3處。口道的結構與體壁相同,只是由於內陷,所以外胚層在口道的內壁,內胚層在口道的外圍。八放珊瑚,扁平口道的一端具有口道溝(siphonoglyph),內有纖毛分布,具有口道溝的一面為腹面。六放珊瑚中口道的兩端均有口道溝,在口關閉時,口道溝仍開放,靠纖毛作用,使水流可以不停地流入或流出胃腔,以維持體內水的靜壓,從而完成呼吸作用。由於口道溝的存在,使珊瑚綱動物的體製成為兩輻射對稱。
珊瑚綱動物的胃腔結構也較水螅綱複雜,即由體壁的內胚層有順序的向胃腔延伸形成了許多隔膜,將胃腔分隔成許多小室,以增加胃腔的表面積,如八放珊瑚具有8個隔膜,上端均與口道相連,六放珊瑚的隔膜的數目為6個或6的倍數,常成對並列發生。 根據隔膜發生的順序、寬窄及位置,六放珊瑚的隔膜可分為初級隔膜(primary mesenteries)、次級隔膜(secondarymesenteries)及三級隔膜(tertiary mesenteries)等。初級隔膜最先形成,也最寬,上端均與口道相連,一般僅6對,其中兩對位於口道溝方向,稱為指向隔膜(directivemesenteries)。次級隔膜較窄,成對的發生在初級隔膜之間,亦為6對,與口道不相連。三級隔膜在初級與次級隔膜之間,共12對。有的種甚至可以有四級、五級隔膜等。隔膜的組織學結構是由兩層內胚層細胞、中間夾有中膠層所組成,初級隔膜的內端部分與口道的內胚層相連,其他等級的隔膜內端均游離,游離端隔膜膨大形成三葉狀,稱為
隔膜絲(mesenterial filament)。隔膜絲的兩個側葉上細胞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纖毛,纖毛的搖動有利於胃腔中液體的循環,中葉上分布有大量的刺細胞及腺細胞,所以瑚珊綱胃腔中的刺細胞是內胚層起源。腺細胞可以分泌消化酶進行食物的消化。八放珊瑚的隔膜絲僅有中葉而無側葉。隔膜絲一般比隔膜更長,末端在冒腔中游離、或纏繞在胃腔底部,稱為
槍絲(acontium),有時可由體壁上的小孔或從口伸出體外以協助捕食。珊瑚綱動物體內的肌肉比水螅綱發達。水螅所具有的皮肌細胞中的肌原纖維已不存在,而是由內胚層產生了獨立的肌肉束,分布在隔膜上或中膠層中。發達的肌肉束使身體可以伸長或縮短,以及將觸手縮回胃腔中。八放珊瑚隔膜上的縱肌束均為腹向排列,六放珊瑚縱肌束在指向隔膜上為背向排列,其他每對隔膜上均為面向排列。其體壁的環行肌也由內胚層發生,在口盤處特別發達。
珊瑚綱的神經結構也是形成上皮神經叢和胃層的神經叢,只是具有更多的雙極神經元,也有突觸傳導,所以反應較水螅綱動物迅速。沒有特殊的感官。珊瑚綱動物多數為雌雄異體,少數種類為雌雄同體。其生殖腺位於隔膜上,在縱肌束及隔膜絲之間形成長帶狀,生殖細胞來源於內胚層的間細胞,但一般情況指向隔膜是不孕的。如果是雌雄同體的種,一般是雄性先熟(protandry),以避免同體受精。生殖細胞排到體外,在海水中受精,或在胃腔中受精,發育中經過浮浪幼蟲,再發育成成體。
亞綱
珊瑚綱可分為6個亞綱:
六放珊瑚亞綱(多放珊瑚亞綱)(Hexacoralla)
鈍膠珊瑚亞綱(Ceriantipatharia)
四放珊瑚亞綱(Tetracoralla)
菟海葵珊瑚亞綱(Zoantharia)
橫板珊瑚亞綱(Tabulata)
八放珊瑚亞綱
八放珊瑚亞綱( Octocorallia) 全部營群體生活。個體直徑一般為0.5mm~2cm,每個個體具8個羽狀觸手。隔膜8個不成對,隔膜肌向腹生長,隔膜絲單葉狀。僅有一個口道溝,位於腹面。骨骼多在體內,或由體內發生後伸向體表。分為6目:匍匐珊瑚目(Stolonifera)、全腔目(Telestacea)、蒼珊瑚目(Helioporacea)、海雞冠目(Alcyonacea)、柳珊瑚目(Gorgonacea)、海鰓目(Pennatulacea)。
匍匐珊瑚目
Stolonifera
所有個體均由一匍匐莖上獨立發生,螅體頂端可以縮回螅體莖內,具有鈣質骨針,例如角棒珊瑚(Clavularia)。 在珊瑚礁中很常見的一種笙珊瑚(Tubipora),其群體如笙狀,是由許多個體平行緊密排列,共肉中的骨針癒合,形成平行排列的骨管。在橫行莖上骨針還聯合形成骨板,由骨板上再長出骨管,層層排列,形成笙狀。骨骼亦為紅色,生活在熱帶海洋中。
蒼珊瑚目
Helioporacea
群體骨骼呈巨大塊狀,是八放珊瑚中唯一的造礁種。個體直徑1mm,具寬闊的胃腔,缺乏隔板。共肉在表皮下形成許多盲管以增加表面積及分泌鈣質。如呈藍色的蒼珊瑚(Heliopora)。
海雞冠目
Alcyonacea
個體是肉質軟珊瑚,群體呈磨菇形或樹形。珊瑚個體均集中在遠端,可埋在膠狀共肉中,具有分散的骨針。少數種是二態的,即個體分為具有觸手,能取食的獨立個體(autozooid);及沒有觸手,或觸手極不發達的管狀體(Siphonozooid),它不能取食,但有助於水在群體中流過。常見的種類如海雞冠(Alcyonium),產於熱帶淺海。
柳珊瑚目
Gorgonacea
多數種類具有珊瑚硬蛋白組成的中軸骨,骨骼常呈黑色。為平面樹狀分枝的小型群體珊瑚。如柳珊瑚(Gorgonia)。少數種類具有鈣質中軸骨,也呈樹狀分枝,但不在一個平面上,骨骼常為紅色。例如紅珊瑚(Corallium),除中軸骨外,均有鈣質骨針分布在中膠層中,常與造礁珊瑚生活在一起。骨骼質地堅密、色澤鮮艷,常作寶石或雕刻材料,我國皇帝的朝珠即由紅珊瑚製成;也可入藥,有定驚明目之功效。由於大量開採,數量急劇減少,被列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海鰓目
Pennatulacea
是單體狀肉質群體珊瑚,由一柱狀的初級軸螅體及分布在上面的許多次級個體所組成。初級軸螅體的下端形成柄,用以固著在泥沙中。次級體呈放射狀排列在初級體上,或向兩側平行排列,使群體呈羽狀,所有的種均為二態的。有的種有鈣質的中軸骨,存在於初級螅體內,共肉中有分散的骨針,分布廣泛。例如海鰓(Pennatula),海仙人掌(Cavernularia)等。
全腔目
Telestacea
個體中莖簡單、呈直立或分枝,向兩側長出珊瑚體。它們也具有分散的鈣質骨針。例如全腔珊瑚(Telesto)。
六放珊瑚亞綱
六放珊瑚亞綱 (Hexacorallia) 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有的種類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約4000種,分為5目。
海葵目
Actiniaria
為大型單體,一般高1.5~10cm,直徑1~5cm。是不具骨骼的珊瑚綱動物,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珊瑚綱動物。它們具兩個口道溝。約有1300多種。包括愛氏海葵科(Edwardsidae)、細指海葵科(Metrdidae)、海葵科(Actiniidae)、綠海葵科(Sagartiidae)等科。例如細指海葵(Metridium)、綠海葵(Sagartia)等。海葵無骨骼,身體呈圓柱狀,一端附於海中岩石或其他物體上,該端稱為基盤。另一端有口,呈裂縫形,口周圍部分稱為口盤,其周圍有幾圈觸手,觸手上有刺細胞,可用以捕食魚蝦及活的小動物。捕捉食物後經口,進入口道(stomodaeum),口道壁是口部的外胚層細胞褶入形成的(此為進化現象)。在口道的兩端各有一纖毛溝( siphonoglyphe)或稱口道溝(有些種類只有一個纖毛溝),纖毛溝內壁的細胞具纖毛。當海葵收縮成一團時,水流仍可由纖毛溝流入消化循環腔。 消化循環腔的構造較複雜,其中有寬、窄不同的隔膜(mesentery),隔成很多小室。隔膜是由體壁上內胚層細胞增多向內突出形成的,在2層內胚層之間為中膠層。隔膜的作用,主要為支持,並增加消化面積。根據隔膜的寬度可分一、二、三級,只有一級隔膜與口道相連。在隔膜游離的邊緣有隔膜絲(mesenteric filament),隔膜絲沿隔膜的邊緣下行,一直達到消化循環腔的底部;有的達底部時形成游離的線狀物稱為毒絲,其中含有豐富的刺細胞,當動物收縮時經常由口或壁孔射出,有防禦及進攻的機能。隔膜絲主要由刺細胞和腺細胞構成,能殺死攝入體內的捕獲物,並由腺細胞分泌消化液,行細胞外消化和細胞內消化。肌肉較發達,在較大的隔膜上都有一縱肌肉帶稱為肌旗(muscle band),隔膜和肌旗的排列是分類的依據之一。
石珊瑚目
Scleractinia
單體或群體生活,單體最大的直徑可達50cm,如石芝(Fungia),群體中的個體直徑僅有幾毫米。結構與海葵很相似,隔膜成對,但缺乏明顯的口道溝,具鈣質杯狀外骨骼。去多是造礁珊瑚,為珊瑚綱最大一目。例如鹿角珊瑚(Acropora)、腦珊瑚(Meandrina)、扁腦珊瑚(Platygyra)等。
六放珊瑚目
Zoanthidea
大多數為群體,不分泌鈣質骨骼,而形成圍鞘或黏著外來顆粒。個體直徑1~2cm,似海葵,但沒有基盤,由共肉相連。成對的隔膜中除指向隔膜外,均是一個與口道相連,另一個與口道不相連。例如六放蟲(Zoanthid)。
角珊瑚目
Antipatharia
群體,呈細長羽狀分枝狀。黑色的角質軸狀骨骼,為一層薄的共肉包圍。單體具6個不可收縮的觸手。隔膜不成對,肌肉不發達。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深海中。如角珊瑚(Antipathes)。
角海葵目
Cerianthria
單體,穴居在自行分泌及黏著砂粒形成的骨管中,也稱管海葵。沒有基盤,具兩圈觸手,可縮回管內。隔膜不成對,排成一圈,均與口道相連,僅1個口道溝。如角海葵(Cerianthus)。
四射珊瑚目
Tetracoralla
為已滅絕的一類單體珊瑚,出現在寒武紀到二疊紀。此目珊瑚具有四個主要隔板,故名四射珊瑚。在珊瑚綱中還有一大類已滅絕的種類稱為床板珊瑚(Tabulata),此類珊瑚常被列為一個亞綱。個體也呈骨管狀,體內無隔板,由水平骨板將不同的個體相連。現今世界上已絕滅的珊瑚包括此亞綱珊瑚與四射珊瑚總共有5000種左右。尚存活的珊瑚類僅有2500種左右。所以珊瑚蟲類在古生物學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