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腰朱雀(玫紅眉朱雀)

紅腰朱雀

玫紅眉朱雀一般指本詞條

紅腰朱雀(學名:Carpodacus rhodochlamys):體長12-14厘米,小型鳥類雄鳥前額和眉紋玫瑰粉紅色,頭頂和一寬的貫眼帶深紅褐色,背紅棕褐色具暗褐色縱紋,腰玫瑰粉紅色,兩翅和尾暗褐色,羽緣色淡頰、頭側、頦、喉和其餘下體玫瑰粉紅色。雌鳥上體橄欖褐或灰赤褐色、具黑褐色縱紋,腰和尾上覆羽赭褐色無縱紋,眉紋淡皮黃色,下體皮黃色具黑褐色縱紋。

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雪線之間的高山和亞高山灌叢、草地以及森林上緣的稀疏矮樹全和灌叢中,也見於海拔2200-3500之間的高原灌叢草地。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亦成5-7隻或10多隻的小群。主要以草子為食,也吃植物嫩芽、果實、漿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分布於蒙古、阿爾泰山、帕米爾、喜馬拉雅山脈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以及中國西藏等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雄鳥額和眉淡玫瑰紅色,頭頂和一條寬頻從眼先經過眼到耳覆羽,深紅或褐紅色。背、肩棕褐或紅棕褐色、具黑褐色縱紋。腰玫瑰粉紅色,尾上覆羽暗玫瑰色,尾暗褐色具玫瑰紅褐色羽緣,翅暗褐色,羽緣玫瑰紅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寬的棕粉紅色形成兩道翅斑,最內側次級飛羽外翈具寬的淡色羽緣。頰和整個下體玫瑰紅色,下腹和尾下覆羽沾黃褐色。
雌鳥上體灰褐色具寬的暗褐色縱紋,腰和尾上覆羽較多赭色無縱紋,兩翅和尾暗褐色具淡褐色羽緣,眉紋淡皮黃色。下體皮黃色或棕白色、具暗褐色羽乾紋,腹中央到尾下覆羽縱紋逐漸減少和消失。
虹膜紅褐色,嘴暗褐色,下嘴較淡,腳暗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6-22克,♀15-27克;體長♂125-150毫米,♀120-158毫米;嘴峰♂9.7-11毫米,♀10-11毫米;翅♂65-72毫米,♀65-75.5毫米;尾♂59-67毫米,♀58-70毫米;跗蹠♂17-20毫米,♀17-20毫米。(註:♂雄性;♀雌性)
相似種酒紅朱雀雄鳥上下體均較紅無縱紋;紅眉朱雀曙紅朱雀上體縱紋粗著而明顯且較褐。

棲息環境

紅腰朱雀是一種高山和高原鳥類。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雪線之間的高山和亞高山灌叢、草地以及森林上緣的稀疏矮樹全和灌叢中,也見於海拔2200-3500之間的高原灌叢草地。

生活習性

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亦成5-7隻或10多隻的小群,在地上、尤其喜歡在林緣覆蓋有灌木的草地上活動和覓食。性膽大,不甚怕人,但稍有干擾,立刻飛到附近樹上或藏匿在灌叢中。
主要以草子為食,也吃植物嫩芽、果實、漿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東亞區)、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中國分布於西藏南部樟木、拉薩、聶拉木、珠穆朗瑪峰鄰近地區絨轄河谷,也見於雲南西北部麗江、維西、寧蒗和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
紅腰朱雀
紅腰朱雀分布圖

繁殖方式

紅腰朱雀的繁殖期開始較遲,通常在7-8月間繁殖。最早在6月下旬開始在有刺灌叢或玫瑰灌叢上或矮小松樹的側枝上營巢,距地高0.5-2米,巢呈杯,用細枝、樹皮、枯草莖、葉、鬚根和苔蘚構成,內墊有細草莖和獸毛。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在巢附近警戒,不參與營巢活動。每窩產4-5枚,卵藍色、被有少許黑色或紅褐色斑點,有時還被有黑色線狀斑紋,卵的大小為17.3-21.2毫米×13.3-15.0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雛鳥晚成性。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