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葉蜂

玫瑰葉蜂

玫瑰葉蜂主要危害月季玫瑰薔薇十姐妹黃刺玫薔薇科植物。以幼蟲蠶食葉片,僅留主脈,致植株葉殘花疏、失去觀賞價值。成蟲產卵於嫩莖上,形成疤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玫瑰葉蜂
  • :動物界
  • :昆蟲綱
  • :膜翅目
  • :葉蜂科
  • 分布區域廣州地區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及時間,詳細說明,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玫瑰葉蜂 成熟體玫瑰葉蜂 成熟體
成蟲為一種小蜂,雌雄蜂均具膜翅一對,體長8~9毫米(雌蜂稍大於雄蜂),體和翅均呈煙褐色,帶金屬藍光澤,腹部暗橙黃色。老熟幼蟲體長20多毫米,頭紅褐色,體黃綠色,體節上有黑褐色瘤狀突起。蛹化於薄繭之中。雌蜂以鐮刀狀的產卵器插入嫩枝皮層,可深至木質部產卵其中,每處產卵幾粒至10多粒。近孵化時產卵裂縫破開,孵出的幼蟲自裂縫爬出。幼蟲4齡,喜群集晝夜取食,有世代重疊現象,幼蟲有互相殘殺習性,還有假死性。

發生規律及時間

廣州地區,年發生4~5代,幼蟲2~3月開始危害,一直延至11月。

詳細說明

玫瑰葉蜂 卵形狀態玫瑰葉蜂 卵形狀態
總述
玫瑰三節葉蜂屬膜翅目葉蜂總科三節葉蜂科,是近幾年來玫瑰上新發現的害蟲,成蟲產卵於玫瑰嫩莖上,造成嫩莖幹枯折斷,幼蟲嚼食葉片和葉柄,造成鮮花產量大減,嚴重地塊可造成絕產。筆者對該蟲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現將結果介紹如下
形態特徵 幼蟲剛孵化時體乳白色,二齡後體色變綠,頭殼呈黑色,四齡後體色由綠變黃,老熟幼蟲胸部綠色,腹部橘黃色並由腹部向後黃色逐漸加深,幼蟲胸足二對,腹足七對,第六七對不發達退化成瘤狀,老熟幼蟲體長13.1至16.8毫米。雄成蟲體長7.9至8.7毫米,雌成蟲體長6.3至7.1毫米,頭、胸及足黑色?具不明顯的金屬光澤,腹部橘黃色,腹部背板部分黑色,觸角黑色棒狀共三節,第三節最長,約為第一、二節的8倍,並向端部逐漸加粗,複眼黑色,下唇須5節。翅脈、翅痣黑色,翅痣圓形。
玫瑰葉蜂 蠶食葉莖玫瑰葉蜂 蠶食葉莖
發生規律 玫瑰三節葉蜂在山東省平陰縣一年發生5代,世代重疊。以老熟幼蟲在玫瑰或薔薇根部周圍土壤中做繭越冬。越冬代自4月初化蛹,中旬開始羽化出成蟲並產卵。越冬代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到5月初,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第五代幼蟲老熟後做繭越冬。
玫瑰葉蜂 成蟲玫瑰葉蜂 成蟲
生活習性 4月中旬氣溫達到15.5℃時蛹開始羽化,以白天羽化居多,雄蟲羽化盛期比雌蟲早2至3天。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後,成蟲咬破繭殼爬至地面,在地面土粒間或落葉間處靜伏,4至5小時後振翅試飛,而後開始飛翔交尾。雌蜂產卵前在玫瑰植株間不斷飛翔爬行,選擇在植株當年生嫩梢的背陰處,少數選擇在葉柄上,以腹部鋸狀產卵器劃破莖的皮層,深約1毫米,產卵於莖組織內,卵槽長12至28毫米,卵在槽內呈“八”字形排列。該蟲普遍存在孤雌生殖現象,其後代全部發育成雄蟲。成蟲白天活動,晚上靜伏於葉片反面或正面,不取食。以白天10至15時最為活躍,陰天或有風時活動明顯減少。成蟲有假死性。雌成蟲壽命平均4-6天,雄成蟲壽命平均4.1天。一至二齡幼蟲有群聚危害習性,常群聚於葉片邊緣,三齡後分散取食,食量明顯增大。末齡老熟幼蟲在被害植株根基周圍枯枝落葉間或地表至3厘米土層中結繭越冬,有時數十隻在一起結繭成塊、團。
玫瑰葉蜂 幼蟲形宜滅殺玫瑰葉蜂 幼蟲形宜滅殺
防治技術①成蟲發生期,用40%辛硫磷乳油5000倍液進行噴霧。
②幼蟲期,一至二齡幼蟲為最佳防治期。可用上述農藥8000倍液防治。 ③清除蟲源。將產卵枝條剪掉並集中銷毀。在冬季或生長季節,掃除枯枝落葉並銷毀。玫瑰根基培土5至10厘米,使蛹不能羽化或使羽化後的成蟲不能出土而死亡。④保護利用天敵。捕食性天敵有中華大螳螂、蜘蛛等。螞蟻也可拖食一至三齡幼蟲,啃食繭內幼蟲、蛹等。該蟲的寄生性天敵有姬蜂,該寄生蜂可在各代幼蟲體內寄生,並在繭內化蛹。

防治方法

預防方法
結合鬆土消滅蛹繭。
治療方法
1、噴殺幼蟲
用80%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辛硫磷、殺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70%殺滅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15樂溴乳油2500倍液。
2、利用幼蟲假死性使其突然受驚下跌人工捕殺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