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精神:會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是2015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為彼得‧格雷(美),譯者為洪萃暉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影響最大的教育思想!全美頂級心理學家彼得·格雷畢生教育實踐的精華總結!馬雲、張朝陽、張德芬、楊瀾極度推崇的教育理念!
基本介紹
- 書名:玩耍精神:會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
-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
- 譯者:洪萃暉
- ISBN:9787550246348
- 類別:親子—素質教育
- 頁數:276
- 定價:36.80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5-4-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名人推薦,目錄,網友評論,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美國頂級發展心理學家彼得‧格雷(PeterGray),面臨兒子在傳統教育體制下,長期受到強迫性教育模式的摧殘,產生激烈的反抗行為後,開始思考“人性本能”與“教育應該是怎么一回事?”以此為契機,轉向研究“與教育有關的的人類生物、行為學”。
本書是彼得‧格雷第一本大眾取向的書,是他對於“玩樂&學習”一連串研究探討後的省思,他巔覆了正統學科教育的觀念,探討我們應該重新思索孩子該如何學習,如何透過教育來激發孩子最大的潛能。他希望傳達給父母:不要讓大人的決定剝奪孩子快樂的時光。學習不只有一種方式,鼓勵孩子發揮好奇心、愛玩樂和交朋友等天性,可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成年後的心理健康。
“玩耍精神”的本質就是:遠離成人,與其他孩子玩耍,孩子們才能學會自己做決定,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衝動,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與他人交涉差異,結交朋友。玩耍是孩子們學會掌控自己生活、學習獨立生活的前提和手段。
作者簡介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畢生致力於研究教育發展學的生物基礎;
波士頓學院(BostonCollege)心理系研究教授;
著名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Psychology)第五版的作者,是最多長春藤大學指定的教學用書,目前已再版六次;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Today)網站熱門blog自由學習(FreedomtoLearn)的版主。
經常以兒童心理發展專家的身份應邀擔任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來賓,包括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今日秀節目(TheTodayShow)、和CNN國際新聞網(CNNInternational)等;報刊雜誌也常引用他的文章,包括《紐約客》(TheNewYorker)、《亞特蘭大》(TheAtlantic)、《男士健康》(Men’sHealth)、和《波士頓全球雜誌》(theBostonGlobe)等。
名人推薦
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馬雲
如果只有單向的、填鴨式的教育,孩子只能越學越傻。——張朝陽
我們跑到地球上來,就是來玩耍的,如此才不枉此生。——張德芬
鼓勵孩子讀書、旅行,體驗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楊瀾
彼得‧格雷是世界上童年遊戲演化方面的專家之一,他套用他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及個人的聲音來關切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evenPinker
這是一本令人值得深思又有趣的書,格雷將童年時期的遊戲套用在壓力不斷增加的現代教育上,矛盾地是,這反而減少了一些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學校學到的能力。──德拉瓦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RobertaMichnickColinkoff
這本書可以被當作是現代悲劇教育體制的啟發。彼得‧格雷主張藉由科學和生物進化論指出,人類是被設計成從遊戲中學習,對小孩而言,玩遊戲就是一種學習。《玩耍精神:會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這本書對於我們身為不斷學習適應的人類的長期生存發展而言相當的重要。──TheNationalInstituteforPlay創辦人StuartBrownM.D
目錄
前言/001
第一章 千萬不要剝奪兒童的自由玩耍時間
半個世紀的下滑:孩子們自由玩耍的地位持續下滑/008
心理失調的青年人比例上升/014
兒童自由的減少以及心理失調的增多/020
第二章 採獵文明給我們的啟示:玩耍精神
自治、分享和平等/028
充滿信任的養育/030
專業技能和知識/034
社交技巧和價值觀/038
自我控制/042
第三章 學校教育的缺陷:缺少快樂
農業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養育目標的/050
封建制度和工業的進一步影響/057
早期的宗教學校:灌輸宗教信仰以及訓練順從/060
學校是如何為國家服務的/066
日益強大的權力和學校的標準化/070
第四章 強制性教育的七宗罪
罪行一:沒有合理的理由和法定程式就剝奪自由/078
罪行二:阻礙了兒童個人責任感和自我指導的發展/078
罪行三:削弱了兒童的內在學習動力(把學習變成工作)/080
罪行四:以助長羞辱、自恃、作弊及憤世嫉俗的方式評價學生/082
罪行五:阻礙協作力的發展,助長恃強凌弱的風氣/085
罪行六:抑制批判性思維/089
罪行七:減少技能和知識的多樣化/090
第五章 玩的教育是最棒的教育
一所真正民主的學校/099
一所為教育而設的學校/104
畢業生的成功應該如何解釋/109
薩德伯里山谷學校與採獵部落的相似之處/111
薩德伯里山谷學校畢業生的成功案例/115
第六章 人類天生具有自我教育的本能
可教育的動物/125
好奇心:探索及理解的動力/126
愛玩的天性:實踐與創造的動力/131
人類的社交性,以及分享信息和觀念的本能動力/137
學校是怎樣阻礙兒童的教育本能的/141
第七章 玩的心態學習效果最好
玩的心態會促進學習及創造力的發揮/148
“玩”究竟是什麼/154
玩的力量在於它的無關緊要/169
第八章 玩在社交及情緒發展中的作用
從非正式體育運動中得到的啟示/175
從社交遊戲中得到的啟示/182
納粹集中營中的兒童玩耍/186
“危險”遊戲的價值/189
自由玩耍時間的減少導致年輕人同理心的減弱以及自戀的加劇/192
電子遊戲並非人們想像的那么壞/195
第九章 混齡:兒童自我教育能力的關鍵
混齡對於年幼兒童的價值/204
混齡對於年長兒童的價值/216
第十章 做一個充滿信任的家長:將玩與自由還給孩子
養育孩子的三種方式/231
信任型養育方式衰退的原因/234
如何成為一個更加充滿信任的家長/241
展望未來/253
致謝/259
網友評論
伊萬是誰?伊萬是彼得·格雷筆下的假想人物。一個中等階層社區的兒童,每天準點被母親叫醒去上學,路上必須坐校車以保證安全,一天必須坐在教室里乖乖上課,放學後必須接受全面培訓,晚上必須完成幾個小時的作業,從周一忙到周末,伊萬做得很好。只不過感到有些“精疲力竭”。事實上,很多人在高中畢業或者之前就同樣覺得“精疲力竭”了。
心理學家彼得·格雷在《玩耍精神》中描述的這些景象與我們國家的兒童、青少年的境況一般無二。童年消逝所導致的青少年的心理失調現象觸目驚心。幾十年間,兒童、青少年以及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鬱程度直線上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孩子們自由玩耍地位的持續下滑。
當彼得·格雷回憶人生的時候,他承認自己有過許多偉大的老師,但最優秀的一位是6歲的魯比·盧。在他5歲的時候,與魯比·盧結識並天天在一起玩耍的時光,學習腳踏車、爬樹,以及在情感上的相互撫慰與陪伴,是童年所能收穫的最好的最難忘的教益。相對於那個時代的童年,現下的孩子們的生存狀況,如希拉蕊所言:“我們是那樣獨立,被給予那么多的自由,不過現在我們都無法想像把這樣的自由教給今天的孩子。這是整個社會的巨大損失之一。”
兒童自由的減少與心理失調的增多,這一對矛盾的相關鮮明地呈現在了公眾面前。《玩耍精神》中對此給予了充分的闡述,即自由意味著兒童可以真正掌控並維護局面,自己做決定,解決自己的問題,制定並遵從規則,與他人平等相處。而在學校中,兒童無法自己做決定,只能按照別人要求的做。“被成人指導、保護、迎合、分類、評判、批評、表揚和獎勵”。這樣的時候,是孩子們快樂程度最低的時候。以安全名義剝奪孩子們的自由也是不容忽視的現實。但同時也剝奪了孩子們“面對生活中的危險和挑戰所必須的理解、勇氣和自信。”
彼得·格雷的論證無疑是清晰和有力量的。在將採獵文明和農業文明進行對比的時候,他指出了採獵文明所具有的真正的玩耍精神,諸如自治、分享、平等、信任,而將人類束縛在田地和勞作上的農業文明,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養育目標,“工作”成為核心大事。歷數強制性教育的七宗罪之後,他指出了人類天生具有自我教育的本能,玩耍在學習心態、社交、情緒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混齡教育在兒童自我教育中的關鍵作用。
在詳述遊戲的重要性的同時,彼得·格雷也對父母們的擔憂與困境給予了深切的理解,諸如鄰里關係的改變、網路恐懼的傳播、就業的不確定以及學校權利的增大,這些都是身為父母者能夠切實感受到的壓力。由此,彼得·格雷給父母們提出的建議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加充滿信任的家長”。
的確如此,當我們對伊萬的生存情狀感同身受的時候,即使頂著巨大的現實的壓力,我們也會在穹窿的廣漠之間為孩子撕開一道自由呼吸的湛藍,拼盡全力捍衛孩子遊戲的權利,將玩耍精神植入骨髓。
為了孩子活得像個孩子,長大了活得像個人,把遊戲還給孩子。這是為人父母的權利也是必須承擔的責任。只因,值得。——網友水秀鄉
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積極的,喜歡嘗試的:他一張開眼睛,就嘗試著到處看;他能控制自己的動作時,就開始到處爬、到處摸……但是,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反而膽小了呢?因為每當孩子嘗試著做第一步時,總有家長預見到危險性,馬上驚呼“不要!危險!”就是家長這一次次的驚呼與呵斥,他如爸媽所願,變成了一個“聽話”的孩子,但也種下了自卑的種子。
書中最後一章,提到了做一個充滿信任的家長,將玩與自由還給孩子;提到了信任型教育對培養孩子責任感、獨立思維、自發性、創造性、想像力和甘願冒險的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不是一個家長,但我感謝我的父母對我信任型的教育。從我高中時文理分科,到大學的專業,再到畢業後在哪裡從事什麼工作,父母都給予了我充分的信任與權力。讓我能夠在範圍內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我不確定我以後是否也這樣培養我的孩子,但我想至少我可以做到每一次對孩子說出“不”的時候,想想,我們曾經也是孩子,渴望著父母的信任與鼓勵。——網友虎牙
英國的溫尼科特是全球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是一位兒科醫生,他非常強調遊戲對於人格發展的重要性。當我們在兒童期,我們有更多的生而為人的本真,這份真,隨著社會教育的增多,變得越來越稀少。
最能體現“真”的地方,就是遊戲空間,是放鬆的玩耍。一個會玩耍的孩子,無論他長大後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回到玩耍的那個“原點”,就能夠與“真我”聯結,起到自動充電的作用。
你想要一個“大白”嗎?你有能力自己做自己的“大白”嗎?只要會玩耍,就能做到。——知名心理諮詢專家黃鑫
編輯推薦
我們為什麼要引進這本書?
孩子進入國小以後,課業負擔日漸沉重。看著小傢伙早上背著書包戀戀不捨地離開家門,傍晚歡呼雀躍地走出校門,卻又不得不用還很稚嫩的小手拿起筆,端坐在小書桌旁,一本正經地寫作業,我的心不自由地沉重起來。說實話,作為一個年輕的家長,我希望孩子還能像以前那樣無憂無慮地玩耍,不要被老師布置的作業折磨得連吃飯睡覺都要趕時間。
我知道,絕大多數家長的心情和我一樣,面對學習的負擔,大家的心情都很糾結:一方面我們固然知道孩子的快樂比什麼都重要,另一方面又想,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啊,都在參加這個培訓班那個補習班,我家的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豈不是要落後啦,更別提萬一孩子學習差了或在學校表現不好老師會對我們耳提面命。天下的家長,心理都差不多。
可是,為了學業,真的應該捨棄玩耍的時間嗎?為了將來有一份好工作,為了所謂的前途,真的應該捨棄眼前的快樂嗎?難道玩耍和成長真是一對矛盾嗎?我想,這也是令全中國的家長都在糾結的話題。
打個比方,假如此刻你的孩子正在玩電腦遊戲,非常投入。相信我,天下的孩子都愛玩電腦遊戲,不喜歡電腦遊戲的孩子我還沒有發現。你是一個媽媽,把飯做好了,在等待孩子回到桌邊來吃飯。你幾次三番地催促,小傢伙卻好像無動於衷,甚至讓你懷疑他是不是聽到了。說真的,這怨不得小傢伙,你要知道,現在的電腦遊戲設計得實在太有吸引力啦,連許多成人都抵擋不了它的誘惑。這時候,你的心情不免焦躁起來:玩遊戲,連飯都不吃了嗎?玩遊戲,我的話都聽不進去了嗎?焦躁的結果是,你會繼續催。如果這個時候,小傢伙還是沉迷在遊戲中,你會怎么做呢?讓我們來做個選擇題吧:
做法一:我是一個體貼的媽媽,我會把飯菜端過去遞到他身邊,必要時甚至會送到他的手上。
做法二:我是一個溫柔的媽媽,孩子只顧玩不吃飯,我就陪他不吃飯,他想玩我就陪他玩。
做法三:我是一個有原則的媽媽,我會和他約定時間,他老是不聽話,我會嚴厲地批評他,甚至把飯菜倒掉,以提醒他沒有規矩可不行,約定了規矩,就要按規矩來執行。
做法四:我是一個嚴厲的媽媽,既然已經催了幾次,我會直接過去把他拉到桌旁來吃飯,甚至直接上前把電腦關了。
你會怎么做?
我不知道大家都會怎么選擇,但我知道,每個家長都會選擇不同的選項。這幾個選項就代表了家長面對孩子玩電腦,甚至是對於玩耍的幾種心態:孩子玩得開心就好,家長也很坦然,不懲罰;順從孩子,孩子高興勝過一切,通過自虐來博得親子關係的和諧;讓孩子邊玩邊愧疚,家長心情不好;讓孩子不痛快,家長也立刻把負面情緒表現出來,名曰“不嬌縱”。
現在,把問題變一變,假如孩子是在做作業,家長會怎么處理呢?還會繼續催孩子吃飯嗎?
真誠地問問自己,前後兩種情境,你的選擇有沒有變化?如果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不同的選擇有什麼說法呢?
學習過現代育兒觀念、接受過現在教育思想的“好媽媽”會怎么選擇呢?
老實說,在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有點迷惑。作為年輕的爸爸,我太需要現代育兒觀念啦。就在這時候,由全美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彼得·格雷教授著述的《玩耍精神:會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被一個朋友推薦過來,鄭重地擺放在我的工作檯上。
作為一直關注親子教育圖書出版的老編輯,一看到書稿,先粗略地看了幾章,就被深深地打動了!作者說得太好了,當前我們的學校教育確實出現了問題:孩子們的笑臉越來越少,睡眠越來越少,玩耍越來越少,作業越來越多,書包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重!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結果?
孩子為了學習,活得這么累,這是我想看到的嗎?願意看到的嗎?
我能替自己的孩子做什麼?
我能替天下的孩子做什麼?
我們的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有沒有改變的方法?
這一切,我想在這本書里都能找到答案。
越往後讀,越有驚喜!本書顛覆了我過去的許多對“玩耍”的錯誤認知,顛覆了我的一些傳統教育觀念,讓我對於學習、對於玩耍、對於成長,有了全新的理念。然後,我試著把我從這本書里學到的東西用在孩子身上。我想,改變不了社會大環境,也改變不了學校和老師,至少我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天性的環境。最起碼,這也是家長的責任。難道不是嗎?試驗得越久,越是覺得其中別有洞天。
這本書從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和生物學的角度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玩耍在人類社會,尤其是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價值,作者把深刻、抽象的發展心理學理論,把艱深、晦澀的人類學知識介紹得妙趣橫生,結合發生在自己身旁的育子案例,既有理論,也有實操,讓我們既能明白為什麼要這么做,更知道“所以然”。其中,對“玩耍精神”的反覆強調和多方論證,不啻是親職教育的警示名言:我們家長實在不能為了孩子的學業而錯誤地捨棄掉他們玩耍的自由。
正如阿里巴巴的馬雲不久前在一次演講中說的:“我畢業於杭師院,我有時候在想,如果我畢業於北大、清華,可能現在每天就在做研究了,因為我是畢業於杭師院,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經歷。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們現在的教育重在“教”,而把“育”的東西拿走了。
就拿被許多家長談之色變,唯恐自己的孩子避之不及的“網路遊戲”來說,它真的那么可怕嗎?在彼得·格雷教授看來,電子遊戲、網路遊戲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么壞。覺得玩網路遊戲會“上癮”,會影響學習,甚至擔心網路遊戲中有暴力、色情的東西,強制孩子和網路遊戲隔絕,這種觀念和做法如此深入人心,但它並不符合事實。
第一,電子遊戲的確很有趣,隨著科技和思想的發展,遊戲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第二,孩子們在真實世界中越來越多地被成人監督控制,虛擬世界成為許多人依舊擁有自由的地方。
正是因為我們家長沒有提供可供選擇的自由玩耍機會,孩子們才會選擇了電子遊戲。電子遊戲跟其他真正的玩耍形式相似。電子遊戲能幫助孩子釋放焦慮、抑鬱和無助感,而它遠遠不是導致這些災難的元兇。研究也表明,經常玩電子遊戲的人在社交方面的適應性要優於不玩電子遊戲的同齡人。
作者斷言:今天的孩子們需要在電腦方面具備更高的技能,正如採獵社會的孩子需要在弓箭或長矛的使用上有更高技能一樣。為了培養這些技能,他們需要自由和機會去使用電腦,畢竟它是現代最主要的工具。但為了健康成長,他們也需要自由和機會在戶外玩耍,走出家門,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這裡的關鍵字是自由和機會—而不是強迫。
無獨有偶,搜狐的張朝陽也說過類似的話:“未來的世界是網際網路的世界,如果現在不讓孩子熟悉網際網路,等於剝奪了孩子在未來世界中公民的資格,讓他們未來的發展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網路是互動的,孩子在網上是一個互相探索的過程,對智力開發非常有好處,如果只有單向的、填鴨式的教育,孩子只能越學越傻。”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令我欣慰的是,當我把書中的一些觀念和做法介紹給身邊的親友後,他們也紛紛表示認可,並且迅速投入實踐。一段時間以後,都說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了,孩子臉上的笑容更多了,再也沒有之前管教時的那種負疚感和糾結的心理,因為他們從這本書中找到了理論支持。
我堅信,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一定會非常暢銷,像一些優秀譯著一樣,比如《正面管教》《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極有參考價值。從某種程度來說,沒有玩耍就沒有成長,不會玩的孩子沒有未來!
我和身邊朋友們的實踐也證明:對自由玩耍懷有偏見,孩子沒有玩耍精神,對孩子只“管”不“教”,不知道如何釋放孩子的天賦和潛能,孩子只會一直活在沉重的世界裡,沒有快樂。越是讓孩子遠離成人,與其他孩子玩耍,孩子們才越能學會自己做決定,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衝動,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與他人溝通協作,結交朋友,也才會活出精彩,超出家長的預期。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親愛的爺爺奶奶們,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抽出時間,仔細研讀這本書,實踐這本書倡導的遊戲精神,用輕鬆的、正面的、原始的管教方式,還孩子們一個自由玩耍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