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意兒:斷璧零圭

玩意兒:斷璧零圭

《玩意兒:斷璧零圭》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講述傳國玉璽的故事,而作者為了防止文章太過於空洞,在玉璽的後面,又安排了瀆山大玉海,李蓮英翠玉扳指和清宮玉白菜幾個短篇和中篇,做到以玉器為線索串聯起中國古代史,引起讀者的興趣。

基本介紹

  • 書名:玩意兒:斷璧零圭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218頁
  • 開本:16
  • 品牌:九州出版社
  • 作者:高悅西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814162, 978751081416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玩意兒:斷璧零圭》將文玩與歷史完美融合,打開“以物為史”新視角,京味作家悅西與您一起暢聊叫國寶的那些玩意兒。書中用戲謔的口吻中對傳統文化和“它們的物證”不乏見地,亦莊亦諧,堪值一讀。

作者簡介

高悅西,北京人。中國非權威“白話流”文學沒有家。(疑似老北京之說的“白話蛋”)某原創小說網站駐站寫手,以歷史小說見長。主張以現實主義的邏輯和常識來解讀史料,質疑一切不合邏輯或違背常規的記載。作品京味濃重,語言調侃詼諧。

媒體推薦

《玩意兒》並非月亮,但更像是指月的手指,嬉笑怒罵間,已將讀者引向一扇虛掩著的大門前,讓你模模糊糊、似隱似現地窺視到歷史大院中的一些誘人的風物景象。
——朱岩(佛教文化學者、作家)
文玩是一面,歷史是另一面,作者用他新派京味的語言將之粘合一處,《玩意兒》的嘗試是成功的,因為它已經在書面文字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口語表現力和感染力上的優勢。
——王紀儀(文玩收藏鑑賞家、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不遇之珍
第二章 秦始皇的天命
第三章 最意外的發現
第四章 華麗血時代
第五章 魂斷玄武樓
第六章 無法書寫的結局
第七章 瀆山大玉海
第八章 翡翠扳指
第九章 清宮翠玉白菜
後記

後記

我剛剛開始寫《玩意兒》的初稿的時候正值收藏熱熱得快開鍋了的時候,電視裡關於收藏鑒寶一類的節目給我的感覺就跟德軍轟炸倫敦似的,一波接著一波,完全把觀眾給炸暈了。在這個時期,全民呈現一種“我為文玩狂”的狀態,但是每一種人表達自己的“狂”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可能覺得資金上不太成問題,就躍躍欲試,準備躋身於收藏大軍了,並且有理由認為自己在這一批人當中與眾不同,絕不會當那些收藏戰場上的炮灰——除了打眼就剩現眼的那種人;有的人可能家裡有些傳家寶,想讓專家估估價,注意我的說法,不是鑑定,是直接估價,擺明了我這東西準是個真的;可能還有的人從此對文物收藏與鑑賞產生了興趣,原來不知道,宋代五大名窯?不知道。蘇尼勃青啥玩意兒?沒聽說過。後來通過了解和學習,成為了一名“文玩理論家”,“開片是怎么回事”、“什麼叫蚯蚓走泥紋”、“什麼叫蟹爪紋”……跟人家一通神侃,對不對的另說,反正都是外行。而我表現這種“狂”的方式就是拿起筆,或者說打開電腦,新建Word文檔,開始白話……天上地下里里外外,但凡我知道的,感覺能有的說的,就一股腦地全都納入其中,圍繞著文玩這些被人們略帶戲稱地叫做“玩意兒”的古物們,結合我對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的理解,寫出了一篇又一篇或長或短的獨立文章,按時間順序串起來,就成了一部集子。
《玩意兒》這個名字還真不是我起的,我的最初默認書名就叫“流傳有緒”,這僅僅是個暫定名,“玩意兒”這個詞一來是泛指文玩古董,而來也可以指代我的這一系列叢書,我給它的定位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較普及化的,帶有通俗和娛樂性質的輕鬆讀物,捧在手裡當個玩意兒讀讀,茶餘飯後消遣一二,完事兒把書一合,您該忙您的忙您的,該約客戶約客戶,該應飯局應飯局,也不耽誤事兒。您自要覺得通過我的文字跟您談談古,論論今,能有幾分樂子,也能聽著點文化知識,哪怕有一句話您覺得有意義,對您有所幫助,那得嘞,我的心裡就已經很滿足了。
依照我原本的計畫,這一系列關於“玩意兒”的叢書分類是非常細緻的,後來我發現我確實犯了一個錯誤,其實我沒必要搞得這樣冗長,書法與繪畫可以完全合一,茶具和玉器應當放在陶瓷篇之後來講,這樣就能預先騰出篇幅來寫那些我比較“瓷實”的,興趣最濃厚的內容,比如我原計畫想要推出《玩意兒》之陶瓷篇,文玩雜項篇,古籍篇和青銅器篇,這四本要是加在一起字數估計會超過50萬,是我在選題順序上出了點小錯誤。
用一種北京人特有的“白話”形式寫社科類的文章可能是有點烏龍,但是沒辦法,我覺得這樣寫最接近我本人的說話方式,有利於我理清思路,可以一氣呵成很長的段落。但是凡事各有利弊,弊端就在於我必須用明確的資料來佐證我語言中傳達出來的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比如我可能隨口說了一個什麼事件,那么該事件的具體發生時間,地點,人物,性質,我是否說對了,畢竟大量的信息我不能全記得那么清楚,印象有深有淺、有對有錯都是很正常的,就擔心記憶不太清楚的時候就大約那么一說,造成了謬種流傳。還有一點要了親命了,我這人有點強迫症,有些東西非得反覆確證,其實已經沒必要了,但是一想到我這每一句話都是對大眾的,優點沒被放大呢,缺點給你來一個顯微鏡式的放大,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情況,我可能為了推敲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花費半天時間查資料,確認無誤之後再往下寫,就這個過程比較痛苦,別的都還好。
大致的創作過程就是這樣,基本上還是比較順的,我現在就希望能夠有機會繼續把這套作品繼續下去,因為就我個人而言,對後面的幾個題目懷有更大的期待,這裡面尤其以“陶瓷篇”為甚,其中有好多章節在我腦子裡已經有相當清楚的脈絡了,應該能寫的比前四本都精彩,所以,一方面願廣大讀者能夠接受這樣一種比較具有我個人風格的作品形式,一方面我自己還得努力,力爭讓後面的作品無論在品質方面還是內容方面都可以更上一步。 高悅西
2011年12月9日寫於北京市昌平回龍觀

序言

悅西賢甥(我叫他“甥”,真不是想占便宜。我跟高悅西的母親王燕女士長期在一個出版單位工作,且一處就是二十多年。和他的爺爺奶奶住在樓上樓下,兩家都是典型的“五好家庭”。用佛家的話說,我們大概都做到了“六和敬”),是我眼看著長起來的。原在我的眼中不過嘎小子爾耳。
這兩天聽悅西娘說:一不留神,這孩子“成事兒”了。
我問:成了何事兒?難道要“奉子成婚”了不成??
他娘說:他寫的書不日將付梓出版。
我說:好哇,他比韓寒小不了幾歲,幹嘛不能出書?但不知寫的是什麼……
該書叫《玩意兒》,好一個“玩意兒”,細細讀來,頗多玩味。不禁從中嘆來,如今是“怎一個後生可畏”了得?!悅西說,他寫這本書是受我寫《打眼》的啟發和影響。我說,不能夠!《打眼》是我瞎寫的,自曝糗事罷了。文不達意,全無考證。而悅西的文章,雖不敢說“字字珠璣”,但流暢中不乏老成,您大概真想像不出來“我外甥”其實是個80後不認,90後沒到的“準”80後……並且,悅西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還在語言中帶著他這個年代的“北京口音”,用他本人的話講叫“疑似京味兒”。
父一輩,子一輩。要我為該書“作序”。
我尋思,這是部寫古玩的書,也只能拿我“說事兒”,正可謂:此處無硃砂,紅土也為貴。我就權且當一回“紅土”。好在悅西寫的是“文化”,要是弄出一本《杜拉拉後傳》來,我還真不敢“下傢伙”(“杜拉拉”好像全稱叫《杜拉拉升職記》。當是本好書,否則沒有火爆的道理。只是恕我愚鈍,讀不來也讀不懂。特此聲明)。
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跟古玩沾邊的書,教人辨偽的居多,這是刺激大傢伙往收藏大軍里擠,而且是削尖了腦袋擠,生怕趕不上“第五次收藏熱”這班車,也渴望著體會一把從那些大藏家口中經常聽到的買了好東西的快感,體會了文化帶給他的樂趣云云,而這種樂趣,我以前在不同場合也都說過:離咱們老百姓遠了去了!
離咱們近的也有,只是另一種感覺,就是那種被人告知千辛萬苦買了瞎活之後的悔恨和心疼,心疼什麼呀,心疼自己那一筆筆交不完的“學費”。
您各位與其還糾纏在古董收藏的是非與真假優劣的漩渦之中,弄得自己見天苦得跟什麼似的,還不如踏實下心來,讀一讀這些關於文玩背後的歷史和故事,這種樂趣是無壓力的,至少,您還能在“白話”的字裡行間感受“古董”不單單只有打眼、撿漏、升值……還有它帶給人們最重要的,也是被忽略或者歪曲最嚴重的,就是歷史的遺韻,還有文化的內涵。
今天,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這一代和我們子孫們的神聖使命。因為我們是華夏子孫,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因”。
高悅西的《玩意兒》,在戲謔的口吻中對傳統文化和“它們的物證”不乏見地,亦莊亦諧,堪值一讀。
僅從這一點來說,《玩意兒》跟“杜拉拉……”無可比性,而較《打眼》則好之遠甚。
是為——“序”也。
片兒白
2011年3月4日於北京回龍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