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祚,(1905——1993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翁垟鎮前街,現代著名黃楊木雕藝術大師,是近代黃楊木雕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鳳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樂清縣翁垟鎮前街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93
- 職業:黃楊木雕藝術大師
- 代表作品:《蘇武牧羊》
人生履歷,主要作品,人才培養,
人生履歷
王鳳祚13歲起先後拜名師學習雕刻花板及塑佛、脫胎技藝,17歲開始獨立謀生。22歲,拜訪朱子常,開始學習黃楊木雕。1927年前往台灣基隆,在平陽人胡瑞錦雕花店雕刻佛像及黃楊木雕,兩年後因大哥病故返鄉,開始以黃楊木雕為主要手藝謀生,成為遠近聞名的黃楊木雕藝人。
1950年王鳳祚應溫州市文化局的邀請,到溫州市中山公園創作根雕景觀。隨著樹根不同的形狀,小樹根朝上的雕出形態各異的猴子,大樹根朝下就雕成岩石。特別是王鳳祚還在這裡完成了一件大型的工農兵群雕,整個作品近4米高,這不僅是溫州千百年來第一次樹立勞動人民的形象,也使王鳳祚的創作實力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解放後,為保護中國優秀的民間藝人,大力發展中國傳統民間工藝,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成立了美院民間藝人研究組。1953年,王鳳祚應邀正式到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工作,和王鳳祚一同到杭州的,還有他的同鄉——樂清藝術名家陳鶴亭、南式仁。在美院工作期間,王鳳祚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包括代表作《蘇武牧羊》及《畢升》(現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等。王鳳祚在中央美院任教,使得樂清黃楊木雕在杭州落地生根,並蓬勃發展起來。1993年,浙江省文化廳授予王鳳祚首批“浙江省民間藝術家”稱號。
主要作品
20世紀50年代,他創作的《蘇武牧羊》和《牛郎織女》木雕作品,在華東地區和全國的民間美術工藝品觀摩會上展出,獲得極高的評價。《蘇武牧羊》還被送往莫斯科參加國際展覽,作品為列寧格蕾勒博物館所收藏。50年代後期創作的大型黃楊木雕《畢升》立像,高2米多,造型優美,生動傳神,融中西技法於一爐,不失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特色,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長期在館內陳列。古稀之年創作的《柳枝觀音》、《釋迦牟尼》等傑作,皆為中國工藝術美術館所收藏。王鳳祚的木雕藝術在審美和造型方面,吸取了現代西方雕塑的比例、解剖和處理手法,在人物形象的精度上,融中西技法於一體,造型生動、準確、傳神、簡練,極富藝術感染力,代表著中國現代民間木雕藝術的高度水平。
人才培養
王鳳祚不僅藝術創作成就豐碩,而且還培養了一大批木雕藝術人才,形成了一個以王鳳祚為代表的木雕藝術學派。長子王篤純為王鳳祚木雕藝術的第二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浙江省民間藝術家,其代表作有早年創作的《橘子豐收》和後來創作的黃楊木根雕《兩岸同根》等。次子王篤芳,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民間藝術家,中國根藝美術大師,1994年被授予“浙江省根雕名家”稱號,代表作有《簪花仕女》、《開坡觀硯》、《達摩踏波》、《屈子問天》等。三子王篤生,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專攻佛教造佛藝術,代表作有黃楊木雕《菩薩》、《淨瓶觀音》、《釋迦牟尼》等。四子王篤清,代表作有《包青天》、《千手觀音》等。長女王和英,代表作有《牧羊女》、《絲綢之路》、《瑤歌》等。孫子王藝,孫女王京為王氏第三代傳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王京的代表作有黃楊樹根雕《東郭先生與狼》等。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王藝的代表作有黃楊樹根雕《傣族姑娘》等。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王篤才是王鳳祚的侄子,代表作有《三猴戲大象》、《趕潮》等。鄭勝寧是王鳳祚的二女婿,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民間藝術家,中國根藝美術大師,1994年被授予“浙江省根雕名家”稱號,現為中國根藝美術學會理事,代表作有《魚藍觀音》、《達摩面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