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年先生1937年畢業於北平京華美術學院,早年師從瞿園初先生(瞿秋白烈士之父),曾任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任國家畫院院長,時稱南張(大千)北徐(燕蓀)的徐燕蓀先生的得意弟子,是我國著名工筆畫大師。在2000年由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潘桀滋大師作序的《中國著名工筆畫家王鳳年》畫集首發儀式上,被我國著名國畫家吳澤浩先生為代表的一批老藝術家及時任山東省政協主席的韓喜凱先生同稱為“當代吳道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鳳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基本信息,個人簡介,先生自述,藝術相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王鳳年 | 逝世日期: | 2008-10-6 |
別名: | 紅雨樓主人 | 職業: | 書畫家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畢業院校: | 北平京華美術學院 |
民族: | 漢族 | 主要成就: | 工筆畫 |
出生地: | 中國 濟南 | 代表作品: | 傳統工筆人物仕女畫技法》《王鳳年畫選》《中國名畫家王鳳年》 |
出生日期: | 1915 | 職稱: |
個人簡介
王鳳年先生1937年畢業於北平京華美術學院,早年師從瞿園初先生(瞿秋白烈士之父),曾任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任國家畫院院長,時稱南張(大千)北徐(燕蓀)的徐燕蓀先生的得意弟子,是我國著名工筆畫大師。在2000年由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潘桀滋大師作序的《中國著名工筆畫家王鳳年》畫集首發儀式上,被我國著名國畫家吳澤浩先生為代表的一批老藝術家及時任山東省政協主席的韓喜凱先生同稱為“當代吳道子”。
先生自述
我於1915年出生於濟南市一個書香家庭。祖籍浙江省紹興會稽縣,現名王鳳年,字小珊,原字筱山、曉珊。
6歲時因病被錯診成聵,愈後在家塾讀書,老師由三家嬸教讀。從小喜歡畫畫,受到先父的鼓勵,從此一生勤奮,與丹青結下不解之緣。1927年,12歲進入著名畫家、教育家俞劍華先生(後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創辦的山東美術學校,拜從瞿園初先生(瞿秋白烈士的父親,名世瑋,字雅彬)學習山水畫,並向徐見遠女先生學習畫素描。1928年,因"濟南慘案"發生,中途輟學,隨父遷到泰安(先父當時任山東省政府財政廳第一科科長)。1929年,日寇退出濟南。從泰安回濟後,在本市基督教青年會附設美術畫像研究社,從何負生先生學了一年的炭像和油畫。通過學習多種繪畫形式,為我以後的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繼續深造,於1933年考入北平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學了一個學期,由於該院經費困難停課,院領導讓我轉入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專攻中國畫。在學習期間,受到了許多著名畫家的影響,敬慕諸位老師的作品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風格,向著名畫家趙夢珠先生學習了工筆花鳥畫、向吳光宇、吳一舸兩位先生學習了工筆和半工半寫人物仕女畫。以後經趙夢珠先生引薦, 拜著名人物畫大師徐燕蓀先生為師。
為了不影響學工筆仕女畫,得到京華美院教務長邱石冥先生同意,常在徐燕蓀恩師公館,侍候老師和師母。在恩師身邊,一面看教師怎樣下筆,怎樣用墨和用色,勾勒渲染,臨摹和寫生,以及複製古今名畫,經過刻苦學習,日想夜思,不斷實踐,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懷有深刻的感情,產生了攀登藝術高峰的強烈願望。尤其是在恩師精心教育、指點下,潛心研討歷代傳統人物名作,開闊了藝術眼界,畫藝有了顯著的進步,深得恩師賞識,成為入室得意弟子,被趙夢珠老師推薦於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為會員。
1937年,"京華美院"畢業之際,適逢日本軍國主義者入侵平津,遂憤而離平返濟。當時的生活主要依靠賣畫維持,日子清苦得很。"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我不放鬆自己在繪畫上的努力和藝術上的執著追求,把繼承傳統工筆人物仕女畫作為專攻課題,並潛心在藝海中的探討和追求。除繼續研究傳統工筆人物仕女畫及花鳥畫外,同時對顧愷之、吳道子、李公麟、唐寅、仇英諸大師的畫論、技巧、技法、風格、流派、服飾等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對描繪工筆人物的精神風貌,內心情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在繼承前人的精華並取眾家之長的基礎上,苦學苦練,如痴如迷,因而傳統功底日益深厚,人物造型準確生動,著色典雅,格調雅逸,筆法新穎,在藝術的海洋里揚起風帆。
1946年,得到南華(震華)學院院長王玉圃先生賞識,聘為藝術系教授,與摯友關友聲、黑伯龍、弭菊田、呼盉齊共同教執,潤灌桃李。
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關懷下,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發揚光大,燦爛奪目,百花齊放。1951年,我參加了革命工作,從事美術設計,兼專畫油畫偉人肖像畫、宣傳畫、在各單位搞展覽的版面設計等工作。此間又經山東省博物館,省文管會及濟南市博物館邀請,先後為創作曾南豐,摹繪李攀龍等肖像畫;大汶口出土文物繪製西漢彩陶銅尺、漆碗、漆奩等。以後又經邀請摹繪七家村兩座宋墓壁畫(熙寧年制),由山東博物館收藏。於1959年至1960年間為建國十周年獻禮,為建立李清照紀念堂進行創作。用傳統畫法結合現實創作了"李清照連艫渡江圖",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像"和"辛稼軒像。"在開始創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通過查閱"金石錄"、 "漱玉集"及辛稼軒詞集等有關書籍資料,經過反覆多次修改和思考推敲詞人的形象,服飾,表現出詞人所特有的氣質, 把詞人深沉孤郁的性格表達地淋漓盡致,取得了藝術上的效果,獲得了成功。這幾幅畫都捐獻給濟南市博物館,李清照紀念堂,辛稼軒詞,後由市博物館收藏。此間又創造了"水滸一百零八將"白描人物畫手卷,長7米餘,寬33公分,這種白描畫都是用自己記憶京劇中的各種武打的動作進行描繪。此間為濟南市美術工廠外培養了一批從事工筆畫優秀專業人才,他們在美術和美術教育戰線上成為教授、講師,中學教師,工藝師。
1962年至1966年間,在濟南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中,創作了傳統題材"洛神","惜春作畫","西施浣紗","貨郎擔","扶琴圖","麻姑獻壽","牛郎與織女","群仙祝壽"等作品;現代少數民族題材"牧羊姑娘",以及"竹翠稻黃香千里","寂寞嫦娥舒廣袖"。最後創作了"三打白骨精"。這幅畫運用色彩強烈對比的手法,達到了"以紅壓黑"的藝術效果,以上作品都是精品,參加了秋季廣交會,首次展出山東工筆重彩畫,轟動了港澳和全國,得到日本、東南亞,科威特外賓的高度讚賞,訂購了不少作品,為國家換回大量外匯,並受到國內外好評。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大的榮譽,被選為市政協第四至七屆委員;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名譽理事,山東省政協書畫之友社社員,山東老年人書畫研究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畫院藝術顧問,齊魯書畫研究院顧問。
6歲時因病被錯診成聵,愈後在家塾讀書,老師由三家嬸教讀。從小喜歡畫畫,受到先父的鼓勵,從此一生勤奮,與丹青結下不解之緣。1927年,12歲進入著名畫家、教育家俞劍華先生(後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創辦的山東美術學校,拜從瞿園初先生(瞿秋白烈士的父親,名世瑋,字雅彬)學習山水畫,並向徐見遠女先生學習畫素描。1928年,因"濟南慘案"發生,中途輟學,隨父遷到泰安(先父當時任山東省政府財政廳第一科科長)。1929年,日寇退出濟南。從泰安回濟後,在本市基督教青年會附設美術畫像研究社,從何負生先生學了一年的炭像和油畫。通過學習多種繪畫形式,為我以後的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繼續深造,於1933年考入北平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學了一個學期,由於該院經費困難停課,院領導讓我轉入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專攻中國畫。在學習期間,受到了許多著名畫家的影響,敬慕諸位老師的作品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風格,向著名畫家趙夢珠先生學習了工筆花鳥畫、向吳光宇、吳一舸兩位先生學習了工筆和半工半寫人物仕女畫。以後經趙夢珠先生引薦, 拜著名人物畫大師徐燕蓀先生為師。
為了不影響學工筆仕女畫,得到京華美院教務長邱石冥先生同意,常在徐燕蓀恩師公館,侍候老師和師母。在恩師身邊,一面看教師怎樣下筆,怎樣用墨和用色,勾勒渲染,臨摹和寫生,以及複製古今名畫,經過刻苦學習,日想夜思,不斷實踐,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懷有深刻的感情,產生了攀登藝術高峰的強烈願望。尤其是在恩師精心教育、指點下,潛心研討歷代傳統人物名作,開闊了藝術眼界,畫藝有了顯著的進步,深得恩師賞識,成為入室得意弟子,被趙夢珠老師推薦於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為會員。
1937年,"京華美院"畢業之際,適逢日本軍國主義者入侵平津,遂憤而離平返濟。當時的生活主要依靠賣畫維持,日子清苦得很。"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我不放鬆自己在繪畫上的努力和藝術上的執著追求,把繼承傳統工筆人物仕女畫作為專攻課題,並潛心在藝海中的探討和追求。除繼續研究傳統工筆人物仕女畫及花鳥畫外,同時對顧愷之、吳道子、李公麟、唐寅、仇英諸大師的畫論、技巧、技法、風格、流派、服飾等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對描繪工筆人物的精神風貌,內心情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在繼承前人的精華並取眾家之長的基礎上,苦學苦練,如痴如迷,因而傳統功底日益深厚,人物造型準確生動,著色典雅,格調雅逸,筆法新穎,在藝術的海洋里揚起風帆。
1946年,得到南華(震華)學院院長王玉圃先生賞識,聘為藝術系教授,與摯友關友聲、黑伯龍、弭菊田、呼盉齊共同教執,潤灌桃李。
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關懷下,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發揚光大,燦爛奪目,百花齊放。1951年,我參加了革命工作,從事美術設計,兼專畫油畫偉人肖像畫、宣傳畫、在各單位搞展覽的版面設計等工作。此間又經山東省博物館,省文管會及濟南市博物館邀請,先後為創作曾南豐,摹繪李攀龍等肖像畫;大汶口出土文物繪製西漢彩陶銅尺、漆碗、漆奩等。以後又經邀請摹繪七家村兩座宋墓壁畫(熙寧年制),由山東博物館收藏。於1959年至1960年間為建國十周年獻禮,為建立李清照紀念堂進行創作。用傳統畫法結合現實創作了"李清照連艫渡江圖",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像"和"辛稼軒像。"在開始創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通過查閱"金石錄"、 "漱玉集"及辛稼軒詞集等有關書籍資料,經過反覆多次修改和思考推敲詞人的形象,服飾,表現出詞人所特有的氣質, 把詞人深沉孤郁的性格表達地淋漓盡致,取得了藝術上的效果,獲得了成功。這幾幅畫都捐獻給濟南市博物館,李清照紀念堂,辛稼軒詞,後由市博物館收藏。此間又創造了"水滸一百零八將"白描人物畫手卷,長7米餘,寬33公分,這種白描畫都是用自己記憶京劇中的各種武打的動作進行描繪。此間為濟南市美術工廠外培養了一批從事工筆畫優秀專業人才,他們在美術和美術教育戰線上成為教授、講師,中學教師,工藝師。
1962年至1966年間,在濟南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中,創作了傳統題材"洛神","惜春作畫","西施浣紗","貨郎擔","扶琴圖","麻姑獻壽","牛郎與織女","群仙祝壽"等作品;現代少數民族題材"牧羊姑娘",以及"竹翠稻黃香千里","寂寞嫦娥舒廣袖"。最後創作了"三打白骨精"。這幅畫運用色彩強烈對比的手法,達到了"以紅壓黑"的藝術效果,以上作品都是精品,參加了秋季廣交會,首次展出山東工筆重彩畫,轟動了港澳和全國,得到日本、東南亞,科威特外賓的高度讚賞,訂購了不少作品,為國家換回大量外匯,並受到國內外好評。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大的榮譽,被選為市政協第四至七屆委員;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名譽理事,山東省政協書畫之友社社員,山東老年人書畫研究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畫院藝術顧問,齊魯書畫研究院顧問。
在十年動亂期間,把我的作品說成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當作毒草:又把"外匯價值論"當成反動言論,扣上了"牛鬼蛇神", "資反學術權威"帽子,挨批鬥,被趕到西郊農村蹲牛棚,後又在"五七"幹校勞動。
烏雲驅散,大地光明。粉碎"四人幫"後,使我深深感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自己的創作願望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在繪畫藝術上要不斷創新,要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與人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為使繪畫藝術更有生命力,創造出了"抄檢大觀園",以晴雯雙眉緊鎖,杏眼怒張的表情,塑造了不畏強暴的晴雯及鳳姐等人阿娜多姿,栩栩欲生的紅樓夢人物群像。還有"李清照南渡圖","辛稼軒像","物是人非事事休","武則天","三打白骨精","登東臬以舒嘯","淵明歸來圖","屈原與嬋娟","屈子行吟圖","天華亂落如紅雨"(四屏之一),"瓊輝東望海雲開"(之二),"碧海青天夜夜心"(之三),"翩若驚鴻婉如龍"(之四),"漱玉泉畔","壯士十年歸","鐘馗嫁妹"等,都是代表作。其他有"木蘭射箭圖","唯見江心秋月白","撲蝶圖","寶琴賞雪","風塵三俠","報喜圖","秋菊","春色添新翠"、"荷塘戲櫻圖","益壽圖","松鷹"等,以上作品被十幾家報刊雜誌及省廣播電視台報導及發表。30年代中期,曾在北平、濟南舉辦過個人展和聯展。1986年1月與1987年8月又在濟南、青島舉辦了畫展,具獲盛譽。山東美術出版社先後出版"王鳳年畫選","傳統工筆人物仕女畫技法"等書。濟南出版社出版1987年掛曆"王鳳年人物畫選"。
光陰迅速,吾已進入古稀之年,然精神愈加奮發。最近幾年,眾多國內外朋友和同志向我索畫,得以滿足,約在400幅以上。"老夫喜作黃昏頌",在我有生之年,願將一生心血的結晶,把真善美獻給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