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成(1861—1909),人稱王老二,新明猴坑人,祖籍廬江縣長沖鄉(三十里舖)。清鹹豐間(1851—1861),父輩為避戰亂遷居太平縣(今黃山市黃山區)猴坑,以幫工、種茶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魁成
- 別名:王老二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新明猴坑
- 出生日期:1861
- 逝世日期:1909
王魁成與太平猴魁,太平猴魁歷史傳說,
王魁成與太平猴魁
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魁成選擇地處海拔709米的鳳凰尖茶園,試行分期采、分批制,選其粗壯均勻的一芽二葉的枝頭,經精細加工,成茶質量超群,色、香、味、形俱佳。
十九世紀初,南京葉長春茶莊到太平縣三門村猴坑一帶收購茶葉。他們派人從成茶中挑揀出幼嫩茶葉單獨包裝。運回南京後,以“奎尖”茶名高價銷售,獲利甚豐。家住猴坑的茶農王魁成從中受到啟發。他改為從採摘鮮葉起就選出一芽二葉進行加工,以“王老二奎尖”茶名投入南京市場,深受茶客歡迎。
“奎尖”在南京熱銷,引起了太平縣三門茶人劉敬之的留意,他即收購了數斤,經品嘗,此茶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頭泡香三泡濃四泡沁人心,確是綠茶中的精品。1910年,南洋勸業會在南京舉辦。劉敬之即請摯友蘇錫岱(太平人,南京商會會長)幫忙,將此茶放到會上展出。蘇錫岱提出,為區別其他尖茶,用產地猴坑的“猴”字,取茶農王魁成名中的“魁”字,定名為“太平猴魁”,在南洋勸業會上一舉獲得優等獎。1915年,蘇、劉二人再度聯手,將此茶送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次年,江蘇省辦展會,再獲金獎,“太平猴魁”盛名遠播,被列入全國名茶。
太平猴魁歷史傳說
傳說古時候在風景秀麗的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了一隻小毛猴,小毛猴漸漸長大,獨自外出玩耍,到了黃山北麓太平縣境內,天上突然起了雲霧,使初次外出玩耍的小毛猴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老毛猴一個下山尋找小毛猴,一個留在黃山守家門,老毛猴跑遍了整個太平縣,都沒找到小毛猴,尋子心切勞累過度,病死在太平縣東北方向的一個山坑裡,這個山坑裡居信著一位老漢,名叫王老二,王老二是位善良淳厚的人,他以采野茶和挖藥材為生,一天王老二上山採茶,發現有隻老毛猴病死在山坑,王老二人好心善,就把毛猴移葬在山崗上,挖來野茶樹和蘭茶栽在墓的四旁,準備離開時,山間有了說話聲:“老伯,我一定報答你……”只見說話聲,不見說話人,王老二將這事也沒有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王老二來到這個山崗採茶,發現山崗變了樣,墓地旁及整個山崗都長満了綠油油的茶樹,棵棵枝壯葉茂,王老二又聽見山間有人對他說:“這些茶樹是我送給你的,你好好耕種,將來不愁吃穿了……”此是王老二才明白埋葬的不是一般的毛猴,茶樹一定是這隻神猴賜給他的,從此,王老二有了一塊很好的茶園。王老二為了紀念神猴,就把埋葬的山崗,叫猴崗,把從猴崗採制的茶,取名“猴魁茶”;守候家門的老毛猴,坐在黃山頂峰,遠望太平,終因不見小毛猴回來,天長日久化成了岩石,後來,人們就把此岩石定名為“猴子望太平”(今又稱“猴子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