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門三匠

王門三匠是指,清末湖湘學術巨匠,湘綺樓主,王闓運的三位入室弟子:銅匠曾昭吉、木匠齊白石、鐵匠張正暘。

師父簡介,三匠入門,三匠之才,

師父簡介

師父——王闓運(清末湖湘學術巨匠)
清末全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教育家、語文學家王闓運(1833—1916),系湘潭縣雲湖橋鎮山塘灣人。原名開運,字紉秋,中年改名闓運,字壬父、壬甫,50歲後改名壬秋。因他剛生下不久,一位親人送來一首詩。內有“高文一何綺,小儒安足為”之詩句,故父親號他為湘綺。生於善化(今長沙市)學宮巷內居宅。
王闓運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舉世仰為“泰斗”、“儒宗”、“國學大師”、“一代宏儒”、“一代文宗”、“江南一大文豪”、“中國一代文豪”。《清史稿》一書把王列入懦林傳,尊為經師。《光宣詩壇點將錄》把王列在首位,視為著名詩人。解放前夕,文明書局出版的《近代十大家展牘》,也把王列為其中的一大家。王一生主治經學,宗法公羊。凡經、史、百家,無不誦讀,箋、注、抄、校,日有定課。著作主要有《周易說》11卷、《春秋公羊何氏箋》11篇、《穀梁傳箋》、《尚書箋》30卷、《今古文尚書箋》30卷、《尚書大傳補註》7卷、《詩經補箋》20卷、《逸周書注》7卷、《周官箋》5卷、《禮記箋》46卷等。

三匠入門

鐵匠入“門”
張正暘,是自己拜於王闓運門下的。這個湘潭人青年時期掄大錘卻喜好讀詩,當然也想通過讀書進入上流社會。於是,就演出了“倒屣迎張鐵匠”的佳話。楊鈞《張登壽傳》中說:張正暘打鐵時雖然好讀書,只因為沒有老師和朋友幫助,所以見識比較淺陋。某一天,張的茅屋鐵匠鋪旁那株桃樹花兒盛開,張興致大發,吟成一首五言絕句:“天上清高月,知無好色心。夭桃今獻媚,流盼睛何深!”姜畲的一位名士聽說後大為驚奇,對張說:“你的詩大有孟郊的風格,苦學必能大有收穫”,當即贈以孟郊詩集。張移寫誦讀,晨夕不輟。未一年,持詩一卷拜訪這位名士。這位名士大驚,說:“你已經是個詩人了,我做不得你的老師。王湘綺先生今之大儒,你求教於他吧!”當時,王居昭潭書院。張冒著大雪,步行三十里到書院求見王闓運。王的門子索要名刺,張把詩集給他,說:“名刺在此。”門子不通報,張大呼:“王先生請我來,你敢阻攔?”……王闓運知道後,“倒屣迎入”。張正暘在王門書讀得不錯,功名之路卻不順,考上秀才後,怎么也考不上舉人,於是便專心求學,“無日不在王先生側”。
木匠入“門”
齊白石的入“門”有點曲折。1899年,37歲的齊白石,由張正暘介紹,“去拜見王湘綺先生”。齊回憶說:“我拿了我作的文、畫的畫、寫的字,刻的印章,請他評閱。湘綺先生說:‘你畫的畫、刻的章,又是一個寄禪黃先生啦!’湘公說的寄禪先生,是我們湘潭一個有名的和尚……自號八指頭陀。他也是少年寒苦,自己發憤成名,湘公把他來比我,真是抬舉我了。那時湘公的名氣很大,一般趨勢好名的人,都想列入名牆,拿著一個門生帖子,算是做王門弟子。在人前賣弄賣弄,覺得很有光彩了。張仲煬(正暘)屢次勸我拜湘公的門,我怕人家說我標榜,遲遲沒答應。湘公見我這個人很怪……曾對吳勵之說:‘各人有各人的脾氣,我手下有銅匠衡陽人曾昭吉,鐵匠我同縣人張仲煬(正暘),還有一個木匠也是好學的,卻始終不肯做我的門生。’這話讓張仲煬(正暘)聽到了,特來轉告我,並說:‘王老師這么看重你,還不快去拜門,人家求都求不到,你難道是抬也抬不來嗎?’我本也感激湘公的一番厚意,不敢再固執。到了十月十八日,就同了仲煬(正暘),到湘公那裡,正式拜門。”“我心裡頭,對湘綺師是感佩得五體投地的。仲煬(正暘)又對我說:‘湘綺師評你的文,倒還像個樣子,詩卻成了紅樓夢裡呆霸王薛蟠的一體了。’這句話真是說著我的毛病了。我做的詩,完全寫我心頭裡要說的話,沒有在字面上修飾過……”可見,王闓運對於齊白石是“得英才而教之”了。
銅匠入“門”
曾昭吉是湘南一帶人,青年時期做銅匠,為人修鎖釘箱,活動範圍在湘潭一帶。王闓運見他“性穎慧,理想絕高”,便將其招入門下。

三匠之才

齊白石為中國畫壇泰斗,而且1928年66歲時做了北平藝術學院的教授。如是,他發了一通感慨:“木匠當上了大學教授,跟19年以前鐵匠張仲煬(正暘)當上了湖南高等學堂的教務長一樣,都算是我們手藝人出身的一種佳話了。”
張正暘呢,身入王門後,“乃專心求學,無日不在王先生側。通《三禮》、《春秋》、《尚書》、《詩經》、《詩經比興表》、《禮經喪服表》,皆前人所未發”。後來,他留學日本,學習法政,歸國後曾經充任明德、麓山諸學校教師,復任攸縣及山西泌縣知事。與齊、曾兩個王門“另類”相比,張仲煬則繼承了老師的衣缽,走的是傳統的讀書做官之路。有官做官,無官教書。教書也還教出了名堂,做到大學的教務長。有人曾給光緒、宣統年間詩壇排座次,張正暘被比作《水滸》中的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宋江”就是王闓運,這說明作為詩人的張在詩壇大小算個頭領。
“三匠”中的曾昭吉人生道路最引人入勝,也令人深思。他走的是科學技術之路。現在有人戲稱他為“湖南發明‘一哥’”,業內人士稱其為“軍工名家”。確實,以他的貢獻,給個“高級工程師”的頭銜,甚至評個工程院院士也並不為過,在中國科技史上,他創造了好幾個“第一”:第一個製造中國熱氣球的人,第一個將電力引入湖南的人,第一個在湖南安裝電燈的人,第一個發明辮子機的人,但最重要的是仿造“外國的第一利器”——升級版來復槍的第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