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闡墓

王錫闡墓

王錫闡墓位於江蘇吳江市震澤鎮震澤中學校園東側。

墓前東側門楣上題刻著“南服英賢”四字,墓後圍牆上鐫刻著“江天白雲”(取自顧炎武題贈王錫闡詩中句“白雲滿江天”),墓徑4.8米,封土高1.3米,墓前立著一碑,上面陽刻“王曉庵先生之墓”七個蒼勁有力的楷書大字,墓四周松柏蓊鬱,古榆挺拔,玉蘭飄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錫闡墓
  • 地址:江蘇省吳江市震澤鎮。
  • 時間:康熙二十二年(1683)
  • 尺寸:高108厘米,寬36厘米,厚13厘米
基本情況:,歷史沿革:,現存情況:,記載,

基本情況:

王錫闡墓位於震澤中學校園東側,營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道光七年(1827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立現墓碑,並在墓東側增建王賢祠。新中國建立後,政府曾撥款修繕祠墓。1982年3月,王錫闡墓(附王賢祠)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吳江市、震澤鎮政府對墓、祠及東側的曉庵橋進行修繕,並將王賢祠闢為“王錫闡紀念館”。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營建王錫闡墓。
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市、鎮政府維修王錫闡墓。
王錫闡,中國明清之際的民間天文學家。字寅旭,充滲號曉庵,江蘇吳江人。生於明崇禎元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元1628年7月23日),卒於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682年10月18日)。他精通天文,經常進行天文觀測。曾獨立發明計算金星、水星陵日的方法,並提出精確計算日月食的方法。所著有<曉庵新法>六卷及<五星行度備凶仔解>等。

現存情況:

今王犁鍵再錫闡墓坐北朝南,墓前東側門楣上題刻著“南服英賢”四字,墓後圍牆上鐫刻著“江天白雲”(取自顧炎武題贈王錫闡詩中句“白雲滿江天”),墓徑4.8米,封土高1.3米,墓前立著一碑,上面陽刻“王曉庵先生之墓”七個蒼勁有力的楷書大字,墓四周松柏蓊鬱,古榆挺拔,玉仔厚駝蘭飄香。王錫闡紀念館在墓的東側,館前與館東側連成一個庭院,院中樹木蔥蘢,花草繁盛,置有用大理石製成的“日晷”、“三辰晷”等天文儀器模型,並立有顧炎武《太原寄王高士錫闡》等五塊詩碑。紀念館為硬山式建築,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1.8米,進深9.94米,木樑所刻花卉、戲文圖案頗為精緻。廳後正中黑色石座上置放著王錫闡仰視天象的坐像,兩側牆上掛著王錫闡“夜觀天象圖”和“潛心著述圖”,廳左右側櫥窗里陳列著孫悅良、許建華兩先生書寫的《王錫闡龍宮芷秀詩》、戒采糊兆《王錫闡己丑除夕詩》和王錫闡遺著篇目、天文圖、星座圖等,廳上四根立柱上鐫刻著兩副對聯,其一為。“枕經煉槓臭懂藉史,縱觀古今,錫華章與當世;推步驗天,博採中西,闡新法於後人”,立柱上的另一副對聯為:“以天文成名南國;作新五學貫東西”。

記載

清乾隆《震澤縣誌》記載:“處士王錫闡在十都鎮西圩。”即今震澤中學校園東側。墓修於王氏謝世之次年,也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墓碑題刻為“高士王曉庵符戀擔先生之墓”,源出於顧炎武贈詩:“白雲滿江天,高士今何處?”道光七年(1827)里人重修時改立“王曉庵先生之墓”碑,為陽文楷書,碑高108厘米,寬36厘米,厚13厘米,花崗石材質。
道光十四年春,錫闡生前知交張屢樣往謁江江蘇巡撫林則徐,請檄修曉庵王先生之墓,深得林之讚許,“(林)公既捐金為之倡,又謂(王)先生”“潛德未耀,宜祀於鄉賢”。張履祥乃與里人沈潤、沈玉渠、沈眉壽、鐘鼎等諸合議呈縣學重修。重修時增建墓門,其上門額題曰“南服坐北面南,封土高1.3米,墓徑4.8米,繞墓四周植海數十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