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鑫

王進鑫

王進鑫,男,1962年10齣生,博士,現任資源環境學院環境生態學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進鑫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2年10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西北林學院;南京林業大學
簡介,教學方面,科研方面,科研項目,主要學術論著,

簡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環境生態學教授
男,漢族,1962年出生於甘肅鎮原。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環境生態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西北林學院水土保持系防護林專業,並留校任教至今。1994.09~1995.07在西北農業大學學習土壤物理學碩士學位課程;1996.09~1997.07在西安外國語學院出國培訓部進修;1998.09~2001.07在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環境學院攻讀森林培育學博士學位;2002.04~2003.04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赴澳大利亞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研修;1993~1999年任西北林學院水土保持系黨總支委員、第二黨支部副書記、系工會組織委員;2004年12月任資源環境學院水土保持系主任。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與林業生態工程及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教學方面

在教學方面,先後承擔了“水土保持林學”、“水土保持原理”、“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與效益”、“林木種苗學”、“水土保持經濟林草栽培學”、“農林複合技術與經營管理”等本科生課程和 “環境生態學”、“生物防護工程技術”、“植物與水分關係”等碩士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1999年榮獲西北林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4年榮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秀教學成果1等獎,2005年榮獲陝西省教學成果2等獎。

科研方面

在科研方面,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子專題“黃土丘陵溝壑區以蓄水保墒為中心的造林技術研究”和“渭北旱塬矮化紅富士蘋果早豐短周期栽培與管理”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重點項目、校長基金等課題的研究工作;先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七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專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以及陝西省水土保持局下達的“紅豆杉扦插育苗技術”等多項研究工作。在《農業工程學報》、《生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水土保持學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國家一級學會學報11篇,EI收錄1篇;參編出版學術著作5部(副主編1部,編者4部)。作為主要合作者之一,其研究成果先後榮獲林業部科技進步1等獎(1995);陝西省科技進步1等獎(2001)、2等獎(1999,2004)、3等獎(2003);陝西省林業廳科技進步1等獎(1998)、楊凌農業高新產業示範區科技進步1等獎(2001)。通過對“含沙水流對人工林生態系統水源涵養作用的影響”、“造林整地對微區產流的作用機制”、“供水方式與樹木不同生長階段蒸散耗水的關係”、“人工林根系分布與根區土壤水分分布及根系吸水的關係”等科學問題的研究與探索,拓展了原有對人工林水土保持作用的認識。

科研項目


2003-2006年 主要造林樹種對節律性乾旱脅迫的回響機制研究(3037115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2003-2006年 中國沙棘克隆生長調節機制研究(303711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加);
2003-2005年 節律性乾旱脅迫對樹木的生理影響機制與後效應研究(校重點科研項目,主持);
2003-2005年 旱區人工林生態系統水分運移機制研究(校科研啟動基金,主持);
2001-2005年 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區(永壽)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設(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參加);
2000-2004年 流域'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環演化模式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參加);
2002-2013年 日元貸款陝西省植樹造林生態環境監測項目(省林業廳科研項目,副主持);
1996-2000年 南部黃土高原台塬過渡區高產型糧果林發展研究(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子專題主持);
1996-2000年 西北黃土丘陵溝壑區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分題主持);
1991-1995年 淳化黃土殘塬溝壑區開發治理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參加);
1992-1993年 無定河流域等高灌木帶調查(陝西省水保局項目,參加);
1994-1995年 無定河流域檸條植苗與直播造林效果調查與評價研究(陝西省水保局項目,主持);
1995-1997年 中國紅豆杉扦插育苗技術研究(陝西省水保局項目,參加);
1986-1990年 陝北黃土丘陵區以抗旱造林為中心的造林技術(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參加)。

主要學術論著

新型保墒材料對黃綿土水分運移的作用機制研究
抓住西部開發機遇創建綠色果品基地
側柏幼樹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的敏感性與蒸騰效率
黃土高原人工林根區土壤水分虧缺狀況與空間分布
渭北旱塬紅富士蘋果需水量與限水灌溉效應研究
刺槐和側柏人工林有效根系密度分布規律研究
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對坡面產流的作用機制
黃土高原人工林地水分虧缺的補償與恢復特徵
人工刺槐改造更新林地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及肥力評價
人工林地含沙徑流的入滲特性研究
人工林地渾水入滲性能與通用入滲模型
水肥耦合對矮化富士蘋果幼樹的促長促花作用研究
渭北旱塬矮化富士蘋果幼樹N_K營養狀況分析
滲水膜與吸水劑蓄水保墒耦合效應研究
世界旱區徑流林業的研究進展
不同地面覆蓋材料對壤土渾水徑流入滲規律的影響
局部覆蓋條件下乾旱過程對土壤水分蒸發的影響
局部覆蓋條件下土壤水分移動性能與蒸發力的關係
造林整地工程對人工幼林系統徑流輸移的影響
不同供水條件下側柏和刺槐幼樹的蒸騰耗水與土壤水分應力訂正
近5年發表的主要論文
(1)王進鑫,黃寶龍,王迪海. 不同地面覆蓋材料對壤土渾水徑流入滲規律的影響. 農業工程學報,2004,20(6):68~72. (EI收錄)
(2)王進鑫,黃寶龍,羅偉祥. 黃土高原人工林地水分虧缺的補償與恢復特徵. 生態學報,2004,24(11):2359~2401
(3)王進鑫,黃寶龍,王明春,等. 不同供水條件下幼樹的蒸騰耗水與土壤水分應力訂正. 套用生態學報,2005,16(3):419~425.
(4)王進鑫,黃寶龍,王明春,等. 側柏幼樹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的敏感性與蒸騰效率. 生態學報,2005,25(4):711~718.
(5)王進鑫,黃寶龍,羅偉祥. 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對坡面產流的作用機制. 農業工程學報,2004,20(5):292~296.
(6)王進鑫,王迪海,劉廣全. 刺槐和側柏人工林有效根系密度分布規律研究. 西北植物學報,2004,(12):2208~2214.
(7)王進鑫,呂月玲. 農林院校成人學歷教育專業課程考試現存問題剖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社科版),2004,4(增刊):103~106.
(8)王進鑫,黃寶龍,王迪海. 人工林地渾水入滲性能與通用入滲模型的研究. 生態學報,2004,24(12):2841~2847.
(9)王進鑫,黃寶龍,羅偉祥. 局部覆蓋下乾旱過程對土壤水分蒸發的影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9):106~110.
(10)王進鑫,張曉鵬,高寶山. 水肥耦合對矮化富士蘋果幼樹的促長促花作用研究.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4,22(3):47~50.
(11)王進鑫,黃寶龍. 人工林地含沙徑流的入滲性能研究.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4,2(2):74~79.
(12)王進鑫,劉廣全,王迪海. 局部覆蓋條件下土壤水分移動性能與蒸發力的關係. 水土保持學報,2004,18(4):142~145.
(13)王進鑫,黃寶龍,羅偉祥. 造林整地工程對人工幼林系統徑流輸移的影響.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4,2(3):36~40.
(14)王進鑫,張曉鵬,高寶山,王建. 渭北旱塬矮化富士蘋果幼樹N,K營養狀況分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0):20~24.
(15)王進鑫,羅偉祥,王迪海. 黃土高原人工林系統水分虧缺狀況與空間分布.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19(4):1~4.
(16)王迪海,劉廣全,李雅素,王進鑫. MATLAB在航空遙感圖像增強中的套用.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1,16(4):76~78.
(17)王進鑫. 新型保墒材料對黃綿土水分運移的作用機制研究.西北林學院學報,2000,15(1):20~26
(18)王進鑫,黃寶龍. 滲水膜與吸水劑蓄水保墒耦合效應研究.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24(3):11~16
(19)王進鑫,黃寶龍. 世界旱區徑流林業的研究進展.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24(3):5~10
(20)王進鑫,張曉鵬,高保山等. 渭北旱塬矮化紅富士蘋果需水量與限水灌溉效應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0,7(1):84~89
(21)王進鑫,劉秉正. 渭北塬區蘋果產業持續發展之管見.水土保持研究,2000,7(1):63~68
(22)孟穩倉,王進鑫. 經濟林果在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陝西林業科技,2003,(5):25~29
(23)王迪海,全志傑,劉廣全,王進鑫. DEM在小流域土壤含水量空間分布模擬中的套用.水土保持學報,2002,16(1):148~150.
(24) 參編.《黃土高原防護林生態特徵》,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5)參編.《北方經濟林栽培》,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6.
(26)副主編.《黃土高原經濟林(果)建設與開發》,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
(27)參編.《黃土高原流域農林複合配置》,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
(28)Wang Jinxin, Huang Baolong. Growth response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to periodic changes in the water supply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ts annual growth period. In: Restoration and Stability of Ecosystem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German. (In review)
近5年獲獎情況
(1)2004.11月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三完成人。成果名稱: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教學體系最佳化和課程改革。
(2)2004.12月獲陝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三完成人,成果名稱: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教學體系最佳化和課程改革。
(3)2003.04月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七完成人,成果名稱:南部黃土高原台塬過渡區高產型糧果林發展研究。
(4)2003.04月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第九完成人,成果名稱:西北黃土丘陵溝壑區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
(5)2001.9月獲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十五完成人,成果名稱:林區滅鼠藥品的研製及套用。
(6)2001.12月獲楊凌示範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八完成人,成果名稱:南部黃土高原台塬過渡區高產型糧果林發展研究。
(7)1999.07月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十六完成人,成果名稱:淳化黃土殘塬溝壑區開發治理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
(8)1999.06月獲西北林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第四完成人,成果名稱:防護林系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