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畫人物/當代芥子園

《王迎春畫人物》是系列一本,歷來中國畫之教育傳承,多靠師生口傳心授及粉本畫稿摹寫,缺少系統方法體系,其間難免有金針失傳之憾,如盛唐壁畫彩塑製作及宋代工筆秘法,即失傳多年。古人習畫最大困難為真跡難見,名師難覓,真傳難得。清康熙年間刻印出版了《芥子畫園傳》分山水、花鳥、草蟲、人物等四集,介紹基本技法,分解層次配以說,在物質條件落後,印刷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條分縷析,內容豐富,頗便於初學。出版後極受歡迎,直至20世紀初尤是青年學畫之津梁。

基本介紹

  • 書名:王迎春畫人物/當代芥子園
  •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 頁數:16頁
  • 開本:0開
  • 定價:8.50
  • 作者:王迎春 張道興
  • 出版日期:200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2029092, 7102029098
  • 品牌: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

作者簡介

王迎春,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美術師、文化部特殊貢獻專家、中國美協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美協理事。
1972年 油畫《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全國美展展出。
1973年 國畫《挖山不止》全國美展展出、聯合國展出。
1974年 油畫《向毛主席匯報》全國美展展出
1977年 國畫《太行浩氣傳千古》全軍建軍五十周年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0年 國畫《黃河在咆哮》中央病態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展展出,並獲葉淺予獎學金,中國美術館收藏。赴香港、印度、明斯克展出、百年中國畫展展出。
1984年 國畫《太行鐵壁》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百年中國畫展展出。
1985年 連環畫《小二黑結婚》獲全國連壞畫二等獎、第六屆全國美展展出。
1987年 中國雲貴灣龍門畫廊畫兵己展。
1988年 國畫《山娃》第一屆國際水墨畫展展出。
1989年 《金色的夢》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赴日本、巴西展出。
1991年 《慈母手中線》紀念中國共產黨七十周年全國美展展出、赴英國展出。
1992年 《薰風》第二屆國際水墨畫展展出。
1993年 《喜盈門》全國中國展展出,世界婦女大會美展展出
1994年 《圓夢》第八屆全國美展展出,世界婦女大會美展展出。
1999年 《肖像系列》全國肖像畫展展出。
2000年 《黃河在咆哮》、《喜盈門》世紀之門邀請展展出。
2001年 《回娘家》、《農樂手》、《森巴舞》赴巴西展艱勸鴉出。
2002年 《織墨》第三屆深圳水墨畫雙年展——《都市水墨》展出。
2003年 《金色的夢》、《太行鐵壁》、《喜盈門》在世紀骨骨50位名家邀請展展出。
出版有《王迎春速寫集》、《王迎春畫傳》、《王迎春畫集》等。

媒體推薦

中國畫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抹歡海數千年傳承不斷。自東晉以來,畫跡、理論彰顯流傳。隋唐之際社會自亂而治,經濟上升,文化交流活躍,宗教藝術、殿堂藝術帶動人物畫突飛猛進,山水、花烏由微而著,鞍馬、界畫等科目齊全,名家輩出。至五代北宋,繪畫藝術已臻高峰,氣象宏闊,文采煥然,朝野名家,彪炳史冊。文人畫藝術濫觴久遠,醞釀於宋,肇興於元,明清之際達於高峰。流派紛呈,大家迭起:青藤、白陽、陳洪綬、漸江、石羚、八大、石濤、龔賢等群峰並峙,金陵、新安、婁東、虞山諸派交相輝映,堪稱一時之盛。文人畫藝術自揚州畫派之後呈衰退之勢,原因大抵為墨守前人,脫離自然與人生,遂致漸失生氣。
近代中國兵連禍結,苦難深重,然而打乎盛婚刪破閉鎖亦為中國畫帶來生機,百年捆乘歡來自困難中崛起走上復興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之影響及現代美術教育推進下,中國畫蓄勢待發,成就卓著。尤其自新時期以來,中國畫蓬勃發展如雨後春筍,是千載一時之良機,2 1世紀中華文化必將隨國家整體實力進入強國行列而更加光大於世。推動中國畫健康發展,保持其固有特色。發揚其東方文化之優長,令世界葆有美好之文化生態平衡,應是我們努力之目標。
歷來中國畫之教育傳承,多靠師生口傳心授及粉本畫稿摹寫,缺少系統方法體系,其間難免有金針失傳之憾,如盛唐壁畫彩塑製作及宋代工筆秘法,即失傳多年。古人習畫最大困難為真跡難見,名師難覓,真傳難得。清康熙年間刻印出版之《芥子園畫傳》分山水、花烏、草蟲、人物等四集,介紹基本技法,分解層次配以說明,在物質條件落後,印刷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條分縷析,內容豐富,頗便於初學。出版後極受歡迎,直至20世紀初尤是青年學畫之津梁。凝雄求
20世紀中國畫教育在曲折中步入正規與系統化,在融合中西思想推動下,引入素描訓練,注重寫實,造型能力提高較快,因之人物畫創作獲益最多。此種教學法成功經汗趨道禁驗不應忽略。新時期以來,在寬鬆的社會環境與日趨富裕的經濟背景下,中國畫與其負載之民族文化精神得到空前重視。經過多年經驗總結,發現西式教育方法於傳統中國畫亦有不盡人意之處。
相對於西畫力求精準造型則中國畫更重神似與意趣,重筆墨重書寫,追求形式美感並形成一定之程式表現風格及個人特色,在傳統口傳心授方法下,師門相循形成不同門派。多年來對傳統方法的輕視廢棄造成中國畫傳統精神及風韻魅力的削弱乃至消失,實為憾事。
有鑒於此,中國畫界近年來呼籲重視在教學中根據中國畫藝術特點有針對性有選擇地發掘繼承傳統教學方法,並開始付諸實踐,如中國畫學院校的成立,以及通過新式傳媒手段記錄傳播中國畫名家之經驗手法,以幫助中國畫愛好者減少暗中尋索、無功誤投,從而得到領略經驗,了解程式,體會運筆用墨方法,以收觸類旁通,事半功倍之效。
人民美術出版社曾於1957年重印出版《芥子園畫傳》,並於1978年再版,當有裨於自習傳統中國畫之愛好者。然而時過境遷,經百年之發展變化,中國畫之面貌已有重大改觀,其題材內涵、形式技法乃至筆墨意境均較古人有所不同。有感於新時期新形式之要求,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同仁苦心總結創新,大膽推出以《當代芥子園》為主題之當代畫壇名家技法經驗集錦系列,對名家作畫過程層層分解,詳加介紹,並舉作品實例以資佐證參考,實為案頭探秘,直取心法之舉。相信讀者細心體味,靈苗獨探,必收得珠之效。是為序。
二○○二 時為壬午仲秋
歷來中國畫之教育傳承,多靠師生口傳心授及粉本畫稿摹寫,缺少系統方法體系,其間難免有金針失傳之憾,如盛唐壁畫彩塑製作及宋代工筆秘法,即失傳多年。古人習畫最大困難為真跡難見,名師難覓,真傳難得。清康熙年間刻印出版之《芥子園畫傳》分山水、花烏、草蟲、人物等四集,介紹基本技法,分解層次配以說明,在物質條件落後,印刷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條分縷析,內容豐富,頗便於初學。出版後極受歡迎,直至20世紀初尤是青年學畫之津梁。
20世紀中國畫教育在曲折中步入正規與系統化,在融合中西思想推動下,引入素描訓練,注重寫實,造型能力提高較快,因之人物畫創作獲益最多。此種教學法成功經驗不應忽略。新時期以來,在寬鬆的社會環境與日趨富裕的經濟背景下,中國畫與其負載之民族文化精神得到空前重視。經過多年經驗總結,發現西式教育方法於傳統中國畫亦有不盡人意之處。
相對於西畫力求精準造型則中國畫更重神似與意趣,重筆墨重書寫,追求形式美感並形成一定之程式表現風格及個人特色,在傳統口傳心授方法下,師門相循形成不同門派。多年來對傳統方法的輕視廢棄造成中國畫傳統精神及風韻魅力的削弱乃至消失,實為憾事。
有鑒於此,中國畫界近年來呼籲重視在教學中根據中國畫藝術特點有針對性有選擇地發掘繼承傳統教學方法,並開始付諸實踐,如中國畫學院校的成立,以及通過新式傳媒手段記錄傳播中國畫名家之經驗手法,以幫助中國畫愛好者減少暗中尋索、無功誤投,從而得到領略經驗,了解程式,體會運筆用墨方法,以收觸類旁通,事半功倍之效。
人民美術出版社曾於1957年重印出版《芥子園畫傳》,並於1978年再版,當有裨於自習傳統中國畫之愛好者。然而時過境遷,經百年之發展變化,中國畫之面貌已有重大改觀,其題材內涵、形式技法乃至筆墨意境均較古人有所不同。有感於新時期新形式之要求,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同仁苦心總結創新,大膽推出以《當代芥子園》為主題之當代畫壇名家技法經驗集錦系列,對名家作畫過程層層分解,詳加介紹,並舉作品實例以資佐證參考,實為案頭探秘,直取心法之舉。相信讀者細心體味,靈苗獨探,必收得珠之效。是為序。
二○○二 時為壬午仲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