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王贊武
- 別名:王青天
- 字:建東
- 號:雪岩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貴州省興義府普安州
- 出生日期:1744年
- 逝世日期:1800年
- 主要作品:《雁山寨》
人物生平,中舉出仕,初入四川,守御一方,以身殉職,主要影響,歷史評價,軼事典故,人際關係,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中舉出仕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王贊武考中甲午科舉人。
初入四川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任四川峨眉知縣。期間理決詞訟,勸課農桑,妥善處理民族矛盾,深得民心。
守御一方
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署理南部知縣。當時白蓮教起義如火如荼,王贊武採取編保甲重治安、修軍器固城防、軍民亦耕亦戰、親自率隊巡邏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南部縣一躍成為防禦白蓮教起義軍的重鎮。
嘉慶四年(1799年)春,王贊武命四千鄉勇協助副都統銜德楞泰,阻擊白蓮教軍於大羅坪,殲教軍二千人。
嘉慶五年(1800年)正月,白蓮教軍攻城略地,延及南部縣境。王贊武遂將城中守御事務交給下屬,親率二千鄉勇追剿白蓮教軍。王贊武身先士卒,手持春秋大刀,與鄉勇四處衝鋒突擊,殲教軍三百餘人。日暮教軍敗退,王贊武則退駐富村驛。
以身殉職
嘉慶五年(1800年)二月初六夜,王贊武在富村驛休整,士卒報告敵兵來襲。王贊武步行持刀,親往驗視,不幸遇襲身亡,終年五十七歲。敕封奉直大夫,世襲雲騎尉,祀南部縣昭忠祠。
主要影響
政治
王贊武在任職期間,革除坑民、害民的弊政,打擊為害鄉里、魚肉百姓的胥吏、豪強。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問題,得到百姓的熱情擁護。王贊武常常坐著轎子來往於街巷,與民眾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鼓勵他們務農種桑,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遇到訴訟的民眾,他如同父親對待子女一樣,耐心地剖析是非曲直,使雙方都心悅誠服。
民族
王贊武重視治地的民族團結,關心少數民族的生活。當時王贊武任職的地方大堡散居著名為“夷猓”的少數民族,這些“夷猓”性格強悍,不事耕作,危害周邊鄉里。為此,王贊武親自前往大堡,為“夷猓”口講指畫,“借籽賒牛”,使其開墾土地,為其劃定土地界路,建造村落。為了改變“夷猓”落後的經濟收入狀況與生活習慣,他又招募懂得農耕技術的漢人到大堡落戶,栽插其餘良田五十餘畝,促進了民族交流、民族融合。
歷史評價
清代官員潘元音《邑令王公堵賊遇害列傳》:①民愛之如父母,呼青天而不名。②公,文人,遇敵輒怒目,眥盡裂,鬚眉畢張,每以輕騎陷陣,故所向披靡。
《清實錄·嘉慶朝實錄》卷六十四:簡州知州毛大瀛、射洪縣知縣張位中、署南部縣知縣王贊武,皆因竭力堵賊陣亡,深堪嘉許。在守土之臣,效命捐軀,原屬義所當然。惟是賊蹤未至之時,漫無守御,及賊氛已逼,徒以一死塞責,其情固覺可憫,而於事究屬無益。
軼事典故
慷慨好施
王贊武出生地主階級,家產頗厚。每次家裡收債,他都主動請纓,卻悄悄為租戶折減租金,其父雖知也不過問。他還捐資建書院,為家鄉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印信被盜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十月,任峨眉知縣的王贊武奉檄運餉,完成使命後返回。所帶印信及行李等物令丁役保管,行至阿足山地方,忽遇番民盜賊,割取皮箱,將王贊武印信及盤費衣服盜去。此事上奏朝廷,皇帝諭旨嚴查,最終捕獲五人,審明正法。
人際關係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父親 | 王之琳 | 貴州興義府普安州地主,積產頗厚。 |
弟弟 | 王奭武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舉人,官浙江嘉善知縣。 |
兒子 | 王景松 | 王奭武子,過繼王贊武,襲雲騎尉。一說為王贊武遺腹子。 |
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