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貫三,又名自嚴、如年,浙江嘉興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六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貫三
- 國籍:清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嘉興
生平,軼事典故,史籍記載,清官第一,
生平
民國四年(1915)畢業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曾在嘉善高小、景賢女中等校任教。
十三年(1924),他與中共上海地委派來嘉興的顧作之共同籌組中國國民黨縣黨部,後當選為執委。
次年,經宣中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左派)秘書長。
十六年(1927)“四?一二”國民黨右派政變發生後,他轉入秘密鬥爭。
次年,被調往寧波中共浙江省秘書處工作。
不久,被國民黨右派明令通緝,而避往上海做店員、小教度日,與黨組織失去聯繫。
軼事典故
民國十九年(1930),王貫三輾轉南下廣東潮州,汕頭,先後在友聯中學、海濱師範、韓山師範等校任教務主任。他支持學生抗日救亡運動,掩護過不少革命師生。並以領導教學有方,成績卓著,在潮汕教育界享有很高聲譽。二十七年(1938)秋,受聘於普寧梅峰中學,深得校董邱秉經(中共黨員),校長曾紀熾重用。二十九年(1940)一月,邱奉調永定僑育中學,王受聘為大埔虎山公學教務主任。
民國三十一年(1942)五月,邱秉經奉命轉移,請王貫三接任僑中校長,貫三欣然應允。在其主持工作期間,僑中繼承優良傳統,革命書報在校內廣為傳閱,曾親自出面幫助掩護中共黨員和進步青年多人。不少師生加入了閩粵贛邊區縱隊。三十七年(1948)九月,為避永定國民黨軍警緝捕赴汕頭,不久,前往新加坡、馬來亞各地為僑中募捐基金。1949年春,回到浙江嘉興,同年秋赴上海,任商業職校副校長及某子弟學校校長。
史籍記載
1951年2月,王貫三應龍巖專區教育科陳德惠(原海濱師範學生)電邀,任長汀師範校長。他為人謙恭、工作勤懇,團結民眾,發揚民主,對學生要求嚴格,處處身先師卒,為樹立良好的學風校風,深得長汀各界人士欽佩,被選為福建省人大代表,長汀縣政協副主席。1957年7月,王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撤銷一切職務,下放新橋長汀四中“勞動改造”。1962年4月,含冤逝世,終年67歲。同年6月,中共龍巖地委報省委批准取消對王貫三錯定的歷史結論,1979年5月,經省委統戰部批覆,撤消對王貫三錯劃為右派分子的決定,
清官第一
王貫三(1648-1720年),字配公,號遴庵,又號念庵,清癱毅時考城雙河口(今林七集)人。其家世代德貨,貫三在家人薰陶下,養成美好的德性。少時性情疑重,善思辨,不與頑童為伍。父親十分器重他,曾說:“昌吾門者,其是子乎?”。稍長,知書達理,勤學不倦,文章英奇磊落。知縣程夢苟看到他的文章十分象賞,並薦舉他人府。
康熙已酉貫三中舉人,癸丑及進士第,累官考授內閣中書、戶部潛吏司主事、禮部清吏司郎中等。
康熙辛酉,貫三為順天鄉試閱卷官,所拔取的都是當時有些名氣的才子。癸酉典試四川,所羅皆是蜀中之傑。歷考授眾從不收賄賂,既以才取人。人稱其“得人”。
王貫三在京居官30餘年,冷然淡泊,兩袖清風,奮甘貧如恰。監督寶泉局(清政府制幣廠)間,他剔奸除弊、分文不入私囊。人知其廉潔之操,原本於性,非矯飾造作。其清廉之名遂冠於京師。康熙帝頒賜御書,並以臨董其昌五言詩賜之。他辭官還里,宦囊惟有此物。家居茅屋蕭瑟,土垣頹址,無改於舊。但對桑梓之事,如釐正保障,增廣學校等必力為之,而又從不夸於人。睦親善鄰,也決不以貧乏為辭。至今人們仍以“清官第一”稱之。生前著有《善補堂文集》一書。
王貫三之墓在今民權縣河裡王村,墓前有清乾隆四年墓碑一通,由保和殿大學士、少保兼太子保、世襲三等伯兼吏部尚書、加十級張廷文撰文、東閣大學士兼邢部尚書、加十級徐本書丹並篆額。
後人分布著民權縣河裡王村和民權縣程莊鎮楚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