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寺

王蘭寺

王蘭寺坐落在王蘭山脈環繞之中,始建年代不詳。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正殿傾斜,僧人大了雲予以補修;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0年),重修正殿,加固四壁,金妝佛像,蓋東、西禪房各三間,壁間妝塑伽藍、關帝諸聖,又於正殿隙地別立廚室一所,門外建立土地祠,開荒地十畝供住持贍養之用,啟沓蓋瓦,將正殿改為無梁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蘭寺
  • 外文名:yulansi
  • 坐落:在王蘭山脈環繞之中
  • 始建:年代不詳
  • 位於:山西省陽泉市郊區半坡村
概述,沿革,

概述

康熙七年(公元1667年),新建南殿,妝塑觀音苔、三官大帝。乾隆十八年(公元1752年),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8年),又經兩次修葺,重塑佛像金身。鹹豐年間(公元1850~1861年間),將鐘樓移前配鼓樓於門西,又建禪垣一所、住持石窯兩眼、馬棚一間,“金柱丹雘,一律舒新;牆壁公案,重新書畫”。1994年,經平坦鄉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王蘭寺旅遊開發區籌備委員會,捐資翻新廟宇,彩繪亭閣,重塑佛像;並對洞天橋、聖水潭、鱉蓋頂、金沙灘、藏嬌洞、虎頭崖進行逐步開發。

沿革

王蘭寺位於山西省陽泉市郊區半坡村。據《評定州志》記載:王蘭寺在評定州(今陽泉市)西四十餘里蒙村西北“王蘭山”的懷抱中。
這裡黃色的沙子泛著金光。夏天郁蔥的松柏森林茂密,秋天楓葉紅葉涌動如霞,坐落在山之腰腹的王蘭寺紅牆碧瓦莊嚴肅穆金碧輝煌。
王蘭寺,原名王蘭庵。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左有青龍山,南有大悲泉,北有金沙灘,千峰峨嵯,藏風聚氣,幽峙利落,石齊泉清,登高而望勝入仙境。有詩曰:“春暖青山映水中,盛夏百花和鳥鳴。入秋紅葉滿山叢,凍有銀針掛雪松。”將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活脫脫的演繹在了現實之中。據考證,王蘭寺始建於唐末中和四年(884年),距今已有11100多年歷史。
相傳王蘭寺原建造地為半坡和蔭營之間的東山樑,一夜之間由神靈借牛載佛至此,一早僧人視牛汗流喘息倍感驚訝!故於此地破土動工,建宇成就。明正德元年(1506年)正殿傾斜,由雲遊僧大了雲修補。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又修正殿,加固四壁,金裝佛像,蓋東西禪房各3楹,又裝塑伽藍、關帝諸聖像,還於正殿隙地立廚房一所,門外增建山神等廟,並開地10畝供僧侶贍養之用。啟沓蓋瓦將正殿變為無梁洞,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廟宇狹小眾神共處,新建南殿裝塑佛像金身,三官大帝。清乾隆十八年(1735年)、四十五年(1780年)又進行了兩次修葺,並重塑金身。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鹹豐十一年(1860年)又將鐘樓前移配鼓樓於西門。又建主持石窟兩眼,石棚一間,金柱舒新公案動人。
改革開放以來,由平坦鎮政府牽頭,在村民、遊客和護法居士共同捐資下再次對王蘭寺重新規劃、修繕。翻新廟宇,彩繪亭閣,重塑聖像,終使舊廟換新顏。並決定對洞天橋、聖水潭、鱉蓋頂、金沙灘、藏嬌洞、虎頭崖等景點逐步開發。
2007年,在半坡新的村兩委成立之後,多次赴盂縣佛教協會----永清寺參觀,並請一度法師派人進駐王蘭寺接收管理。2008年6月11日,在永清寺監院一德法師的陪同下,萬峰法師駐錫王蘭寺。主持籌備王蘭寺的法務諸事。2009年12月8日,經過一年多的緊張籌備,各項工作順利通過驗收,經陽泉市郊區宗教局批准並辦法《宗教活動場所》許可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