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慶曆二年進士。一生寫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的社會問題的作品。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遇到阻礙。變法失敗後,退居金陵,即現在的南京。王安石在宋慶曆八年,任鄞縣縣令時為慈城撰寫的《慈谿縣建學記》,現仍保存著在孔廟。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鹽阜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慶曆二年進士。一生寫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的社會問題的作品。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遇到阻礙。變法失敗後,退居金陵,即現在的南京。王安石在宋慶曆八年,任鄞縣縣令時為慈城撰寫的《慈谿縣建學記》,現仍保存著在孔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荊公旁聽文史
- 幅巾:頭上用一塊絹遮裹
- 杖屨:穿麻鞋拄杖行走
- 盛談:高談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