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王文福
- 別稱:王老鑿
- 所處時代:解放前
- 去世時間:1951年
- 事跡:與日偽統治者頑強奮戰了14年
關於王老鑿的電視劇《中國地》,王老鑿的結局,
關於王老鑿的電視劇《中國地》
電視劇《中國地》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後,王老鑿,帶領全家、全村浴血奮戰,抗戰日本侵略者的真實故事。該劇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清風嶺的村民為了保衛家園,在艱苦的條件下,手持土槍土炮,與日本侵略者召開殊死搏鬥。其氣節可歌可泣!對此,導演閻建鋼誠懇說:“《中國地》上的中國人托舉起了中國魂,中國魂的核心就是中國精神、英雄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
在劇中,劉佳佳飾演的秀春是一個小寡婦,特殊的身份加之在那樣的封建下,秀春的日子過得可以用艱難來形容。劉佳佳介紹採訪時介紹說:“劇中與我對戲最多的就是自己5歲的兒子,身邊沒有男人,一個女人獨自帶著一個孩子,秀春真的很不容易,在看劇本時,就常常為秀春暗自落淚,到了片場,實地的環境中,劇中秀春每一次落淚都是真正打動我,都是真實的眼淚。”
王老鑿的結局
我市一老革命回憶歷史真實,“趙老嘎”原型是後來曾與我軍作對的匪首
文/ 首席記者 張曉帆
黑石礁楊樹街瀋陽軍區第一干休所幽靜的院子裡,11歲就參加革命的離休老幹部王更新生活得平靜充實。但是幾天前的一個電話,擾亂了他的心情。“老首長啊,還記得當年你親手捉住的王老鑿嗎?如今一部正在拍攝的電視劇,原型就是他。”打電話的是朝陽市委黨史辦工作人員。接到這個電話後,王更新陷入了回憶。
《中國地》稱取材於“真實歷史”
電視連續劇《中國地》的新聞發布會於8月10日在北京舉行。攝製組介紹說,這部劇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講述“九一八”事變後,今遼寧省朝陽市清風嶺地區一個叫“趙老嘎”的漢子,帶領全家、全村民眾浴血奮戰,後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固守清風嶺堅持14年之久未讓日軍占領的抗日傳奇故事。他們擊退日本大的正面進攻5次,小的戰鬥不計其數,堅持抗戰,誓死不降,使清風嶺成為傲然屹立在“滿洲”大海中的一個中華孤島,日本關東軍把這片土地稱為“中國地”。
“趙老嘎”的原型是怎樣的人?
據攝製組介紹,《中國地》的主人公趙老嘎的原型是朝陽地區名人王老鑿。劇本中的趙老嘎是一個率領民眾抵禦日本侵略者的“抗戰英雄”,但在王更新老人的印象中,他卻是一個率家族武裝與人民解放軍對著幹,甚至殺害了不少解放軍戰士的“匪首”。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寸土必爭》一書192頁描述了1947年12月上旬王老鑿被我軍抓獲的情景:“64團奉命去朝陽剿匪。行前,我們只知道活動在朝陽南部的一股200多人的土匪,已投靠國民黨。匪首王老鑿地形熟、槍法準,老奸巨猾,很難對付,日本鬼子也奈何不了他……上午10點多,團主力經過4小時的山路跋涉,才到達了韓杖子的溝口……我和五連連長劉廣成等幾個幹部、幾個通信員首先衝進村子。當時王老鑿正在村頭探頭探腦向村外張望,沒等他搞清是怎么回事,幾條槍口就堵住了他……在王老鑿家裡,我們繳獲了國民黨委任他為‘熱遼先遣軍第三師師長’的委任令和送給他的收音機、罐頭食品等一大批禮物。”這篇名為《戰略退卻中的幾次戰鬥》的文章由當年的冀熱遼寧軍區22旅64團參謀長廖明正所寫,文中提到的“幾個通信員”中就包括王更新,那一年他年僅12歲。因為與戰友活捉王老鑿,王更新還獲得了我軍頒發的獎章。
廖明正隨後寫道:“當晚接到歐旅長指示,地方黨委通知,王老鑿這個人過去有功,要給予優待。後來,我們才知道,王老鑿在偽滿時期一直堅持抗日,並掩護過我地方工作人員,曾被我軍任命為朝陽縣政府聯絡科長……”
石明信溝曾是惟一“中國地”
記者注意到,史料中提及“王老鑿在偽滿時期一直堅持抗日”,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
發表於1991年《黨史縱橫》第4期上的《王老鑿與石明信溝》載,石明信溝位於朝陽南90華里,溝長十幾華里,沿溝分布著韓杖子、孟杖子、二道溝、西南溝等幾個自然村落。偽滿時期溝內住著100多戶人家,幾百口人,這么個普通的山溝,在遼、吉、黑、熱東北四省的遼闊疆域中,是一塊名符其實的彈丸之地。在日軍侵華的14年間,這裡的人們憑藉山高溝險、林密石多的地理優勢,與日偽當局浴血苦戰,直到1945年“八一五”抗戰勝利。領導這一抗日鬥爭的人就是在遼西和熱東地區頗有名氣的“王老鑿”——王文福。
文章介紹,王老鑿本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民,其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韓杖子村。王老鑿兄弟四人,他是長門長子。由於他性情暴烈,辦事“死鑿”,人送綽號“王老鑿”。王老鑿中等個兒,偏瘦,腰板溜直,喜歡穿一身藍土布褲褂,走起路來健步如飛,腰間經常挎著一支帶木殼的手槍。“九一八”後,已經58歲的王老鑿帶領本家人抗日。1932年6月,一股日寇侵入朝陽縣南部,遭到了王震、趙清泉領導的民眾抗日武裝的襲擊,被擊斃23人,剩下的8名日寇在向錦西潰逃途中,又遭到王老鑿率領的民眾抗日武裝的襲擊,當場被擊斃2人。1933年3月,日軍侵占了當時的熱河省之後,王老鑿率領抗日武裝退守到石明信溝內,閉山自守,安土不出,採取了一種特殊形式進行反滿抗日:從不主動出擊日偽軍警,但堅決拒絕日偽的反動統治,日偽當局的法律在石明信溝一律無效。日偽軍警來討伐時,來得少便兵戎相見;來得多便退守山林,以避敵鋒,敵退我回。
王老鑿帶領百餘戶民眾與日偽統治者頑強奮戰了14年,使石明信溝成為東北淪陷後惟一一塊未被日軍占領的“中國地”。
朝陽方面表示將修改劇本
只可惜,曾經有著頑強抗日舉動的王老鑿,在後來投奔了國民黨,逃到錦州,他兒子帶領的一股土匪經常騷擾我熱東地區。
1945年以後的王老鑿,經常夥同朝陽國民黨保全大隊圍截我方武裝,打死打傷解放軍戰士,還作害百姓,其二兒子更是幹了不少逼得人家破人亡的事。此時的王老鑿已經覺得自己的“家族武裝”不過癮了,拉起一桿人馬成立了“花子隊”。在一次戰鬥中,“花子隊”被解放軍擊潰,王老鑿逃到錦州,被國民黨封為騎兵師長。1947年,朝陽縣城解放了,王老鑿的隊伍又遭重創,餘部逃到當時尚未解放的錦州做垂死掙扎。錦州解放不久,有一天,在街上,王老鑿被一名解放軍戰士認出,市公安局逮捕了他,把他當作匪黨投入錦州監獄。入獄後,很多人為他說情,說他在抗日戰爭期間立下了不少戰功,應從輕發落。1951年,王老鑿死於朝陽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