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傳本墨跡十三帖》是2006年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明。
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
從書法發展史上看,魏晉時期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完成了字型演變的歷史階段。山東臨沂人王羲之(303——361)正是書法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歷史轉折時期的代表。他生於書法世家,他的父親曠、叔伯廙、敦、導,堂弟洽等都是名噪一時的書家,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訓練,他初師從父叔,又師從衛夫人,帖學鐘繇、張芝等,後又渡江北遊歷,遠法曹喜、蔡邕、李斯等,博採眾長,鹹備各體,終於自成一家。以清簡、虛曠、超然物外的情性,使秦漢至魏晉質樸的傳統書法在崇尚自然無極的魏晉風度中注入了人生雅致、中和的特性,創製出妍媚流暢的新風,薪火相傳,千年不熄,蔚成洪流,成為帖學之祖,然而王羲之的真跡無一字傳世,著名的也只是如《淳化閣帖》、《唐懷仁集王聖教序》、《十七帖》與《集王字興福寺半截碑》等刻本,難見筆法,存形而已。現存的王羲之墨跡都是唐代摹本。唐太宗李世民獨崇王羲之,為之撰文立傳,廣集王氏法書,命弘文館拓書人雙勾廊填成“勾填本”,使王羲之書得以流傳下來,成為我們探求“王字”真諦的寶貴資料。我們選擇了傳世摹本的代表作品十三種,以饗讀者,從中可以體味出“王字”錯落有致,兼具眾美,似奇反正,若斷還連,跌宕起伏,得其自然,平和簡靜,遒麗天成的藝術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