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芬,1955年畢業於北京市幼兒師範學校。 1955年至1961年在北京市第一幼稚園任教師。 1961年至1983年在北京市東華門幼稚園任教師。 1983年至1986年在北京市東華門幼稚園任副園長。 1986年至1994年在北京市東華門幼稚園任園長。 曾任北京市第七屆、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教育科技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教育科技委員會委員。 王繼芬老師所獲榮譽稱號:1979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1984年被評為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傑教師。
基本介紹
人物任職,人物事跡,
人物任職
北京市第七屆、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教育科技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教育科技委員會委員。
人物事跡
愛心的奉獻
人生在世不應為了索取而應做出奉獻,奉獻自己的青春,奉獻自己的心血,奉獻自己全部的愛。
奉獻是師魂,愛是師德。
奉獻愛是我人生的目標,是我做人的準則,是我工作生活的樂趣。--王繼芬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走過了鮮花盛開的春季,枝葉繁茂的夏季,果實纍纍的秋季,在“不知老之將至”之時,已步入夕陽之年。回首42年的幼教生涯,有辛勞,有挫折,有快樂,有收穫。令我無愧無悔的是對幼教事業赤誠熾熱的愛,正是這份愛,激勵著我這名普通的幼兒教師將自己的青春、智慧、愛心奉獻給了孩子,給了人民。
一、起步的困惑
1952年,我國中畢業,學校號召畢業生報考師範學校,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我立志做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報了名。經學校保送,我成為一名幼師生。1955年,在北京市幼兒師範學校第一批畢業生即將走向生活的時候,老校長諄諄教導我們:“要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做一名紅色教養員。”時間過去42年了,這句話至今還不時地響在我的耳邊。
離開了學校,告別了老師,我滿懷憧憬走向工作崗位棗北京市第一幼稚園。園長和老師們非常熱情地歡迎我和同時分去的3位同學,因為我們是這個幼稚園第一次分配來的專業幼師生,大家對我們抱著很大的希望,我們4個年輕人也信心十足。
就要上班了,我好興奮,幻想著:
在金秋季節,我帶著孩子們來到灌木叢中,踩著落葉沙沙響……
在雪花紛飛的冬季,我帶著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戲鬧追逐……
在溫暖的春天到來時,我帶著孩子們跋山涉水,迎接燕子飛回北方……
在榕花盛開的季節,我把孩子們送進國小去學習……
我精心編了一段與孩子們見面時的演說詞:孩子們,你們好!從今天起,我就是你們的老師了,我教你們唱歌、跳舞;教你們畫畫、做遊戲;我給你們講故事棥?/P>
上班的第一天,我把兩條小辮梳理得很光滑,站在課堂上,還沒說上幾句,出乎意料的情況發生了:先是幾個小朋友在底下滴咕,忽然一個小男孩對著我大聲說:“你不是老師,是姐姐。”另一個小男孩叫嚷起來:“小阿姨不厲害,咱們不怕她。”孩子們呼啦一聲都站了起來,有的翻起跟頭,有的爬來爬去,有的你追我趕。我驚呆了,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正在這時,班上的老保育員一聲大喊:“坐下!”孩子們乖乖地坐回原位。
第二天,我給孩子們講故事,為了能吸引他們,預先製作好小羊、大馬和老狼等絨市教具。誰知剛講了一半,一個孩子跑到前邊來,把大灰狼從絨板上拿下來,好奇地問:“它是怎么粘在黑板上的?”接著,一群孩子也跑過來,你拿小馬、他拿小羊,把教具全都摘走,課又上不下去了。我茫然地站在那裡,不知如何處理,還是班上的老保育員幫我解了圍。
在工作初期,我最害怕的是值午睡班。寄宿制幼稚園孩子晚間睡眠充足,因此很多孩子午睡睡不著。每次值午睡班,我都不敢進睡眠室,請老保育員先進去穩定好秩序,並且請保育員在離開前警告孩子們:“我在盥洗室,誰動了我就找誰。”孩子們一動不動,一會兒就睡著了。一次,老保育員有事下班後就走了,我坐在盥洗室里聽睡眠室里的動靜,不時,從門縫往裡看,一有孩子抬頭,我便把頭藏起來,用手敲敲玻璃,示意外邊有人。忽然,有個孩子喊:“老師,我小便。”怎么辦?進去吧,怕孩子們看見我又亂了套,不過去吧,孩子要小便。正在猶豫之際,他又喊:“老師,我憋不住了!”我硬著頭皮開門進去,孩子們一看不是老保育員,忽地一下子站起來,都喊著要小便,有的光著腳,有的披著床單跑到盥洗室,小便的,玩水的,怎么也不回睡眠室了,我喊他們根本不聽,怎么辦呢?我只好跑到教室旁的鍋爐房去找王伯伯求援,王伯伯跑過來,大聲說:“進屋!上床!躺下!”孩子們乖乖地躺下了。他又喊道:“閉眼!誰不睡覺我就把他扔到……”孩子們緊閉著雙眼,一眨不眨。我站在那裡,看著孩子們的表情,真是又可氣又可笑。
接二連三的打擊,像一瓢瓢涼水澆在我的心頭。我很納悶:這裡的孩子怎么跟書本上講的不一樣?書本上講的教育方法怎么在這裡行不通?我適合做這項工作嗎?和我一起分配來的3位同學也有同樣的疑惑。一天晚上,我們在辦公室備課,互相述說著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委屈。話到傷心處,眼淚便忍不住了,又怕別人笑話,索性關上燈,4個人痛痛快快哭了起來。
忽然,響起了敲門聲,我們趕緊止住哭聲。一個熟悉的聲音說:“是我,開開門。”哎呀!園長來了,我們趕緊擦乾眼淚,打開燈,請園長進來。園長打量著我們,親切地說:“有困難,哭鼻子,這哪像青年團員……”她坐下來,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對的。老同志都誇你們會彈、會跳、會唱、會講,孩子跟著你們能學東西。老同志沒學過專業知識,對孩子不是喊就是嚇唬,孩子們習慣了那一套,接受你們的教育方法得有段過程。你們不要著急,要用耐心、愛心去感化孩子們,讓孩子感受到,你們關心他們、喜歡他們,建立起師生感情就好了。”園長又說:“你們也應該向老同志們學習,她們對孩子生活管理細心,組織孩子的能力強,你們要依靠她們、團結她們,學習她們的長處。”園長句句話說到了我們的心裡,使我們重新樹立起工作的信心。
我放下幼師畢業生的架子,向老同志學習。她們對孩子生活照顧得很細緻,孩子毛衣袖子破了,她們給織上;襪子破了,她們給補好;孩子口內長潰瘍,她們將飯一口一口吹涼餵孩子。針針線線、一舉一動都滲透著她們對孩子的愛心。由於我虛心地學,老同志耐心地教,工作很快開展起來。我上課時,老同志怕我組織孩子有困難,就不離開班,幫我配班以保證教育活動按計畫完成。晚上我下班後也留下,幫保育員給孩子們洗澡、換衣服,協助保育員整理服裝、釘扣子、搞衛生。大家團結一條心。慢慢地孩子們喜歡我了,聽我的話了。他們說:“王老師什麼都會,真了不起。”我也越來越愛上了這些孩子,越來越愛上了幼教事業。
我從小喜歡文學,尤其喜歡朗誦,在業餘時間裡也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50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譯製片廠時,準備吸收我為配音演員。是改行當配音演員還是在幼稚園幹下去?我沒有動搖,我清楚幼教事業是一片沃土,在這裡同樣可以大有作為。
一年以後,見習期滿,轉正定級時,我被破格提升兩級。
二、勤奮不懈,刻苦鑽研
有人說:“幼兒教師是聰明人的事業。”無論高深的科學知識,還是淺顯的生活常見現象,都要求幼兒教師精心地構思和設計,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巧妙有趣的方法,精確易懂的語言,引人入勝的語調,去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我並不比別人聰明,但我勤奮。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勤奮,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多少年來,我工作不分晝夜,平日早出晚歸,沒有請過事假。節假日中也寫計畫、記教育筆記、總結工作經驗,或是做家訪,了解家庭情況,與孩子建立感情,與家長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久而久之,這便成了我生活工作的規律。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要全面發展,技能技巧要擁熟。我對自己提出高標準的要求,教學不使用重複的教具,每次都用新鮮有趣的,更好地啟發幼兒動腦、動手、動口,在玩中學。例如我教孩子複述故事“小羊過橋”時,為孩子們每人做了一個小舞台、背景畫、小山羊、小橋,孩子們邊講邊演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一年中我和同班老師就為孩子們製作教具、學具一千多件。
1961年,因為工作需要,我被調到東華門幼稚園擔任教研組長,有幸遇到了一位良師棗景晏茹園長。景園長一生獻身幼教工作,還是幼教界的一位“伯樂”,她注意培養青年教師,盡力為我們創造各種經受鍛鍊的機會和條件,她還要求我們一專多能,在全面掌握幼兒教育的技能技巧與理論的基礎上突出一門專長。景園長有意識地培養我的語言教育專長,讓我參加示範教學、匯報演出,去廣播電台錄音,到電視台錄像……。
為了更好地向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我不斷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除了自學《現代漢語》、《漢語知識新編》、《語言教育叢書》等專著外,還到北京師範大學定期聽課,學習語言教學法,參加朗誦學習班,提高朗誦水平。我廣泛地與語言界的專家、學者接觸,學習他們的專長,請他們批改自己寫的一些語言方面的文章。為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朗誦水平,還結識了曹燦、方鞠芬、張桂蘭等演藝界的名人,向他們求教,不斷地從他們那裡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以己之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幼教知識,還應該懂得天文、地理、歷史、動物、植物、氣象等各種科學知識,更重要的必須不斷地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符合時代的要求。為了使自己有“一桶水”,我堅持向書本學習,向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學習,向國外的先進經驗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改進工作。
《瓦特小時候的故事》總共只有幾百字,裡面卻包含了許多知識:什麼是水蒸汽?水通熱為什麼會變成水蒸汽?水蒸汽為什麼會把壺蓋沖開?一壺水能產生多少水蒸汽?水蒸汽怎么推動蒸汽機?蒸汽機有什麼用?蒸汽機怎么發動火車?……為了弄懂這些問題,我查閱了國小《自然常識》課本、《少年科學全書》和《雲的形成》等書籍,找到了確切答案。自己弄清楚、學明白了,再去給孩子講這個故事。為了引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我還給這個故事配畫了一張圖,並向鐵道部一位工程師借來蒸汽機模型,讓幼兒實際看到蒸汽通過管道推動發動機隆隆轉動的情形,孩子們個個高興得拍起手來。準備工作花了很大功夫,但這個小小的故事在幼兒心田裡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激發了他們學習瓦特愛動腦、肯鑽研的精神。
看過我教學的同行都誇我語言生動、簡練、準確,問我有什麼竅門?我的回答是:“認真對待,刻苦鑽研。”幾十年來,我對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都周密計畫,一絲不苟地認真準備。我重視牢牢掌握教育大綱,熟悉目標、內容的安排,從問題的提出到教具的運用,從物質備課到思想備課,從不掉以輕心。我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語言是孩子的典範。備課時,仔細揣摩自己的語言,推敲用什麼語句能讓孩子聽懂。我經常將自己要說的話記下來,進行修辭,然後背誦下來講給孩子們聽,力爭語言精確生動,沒有廢詞,讓孩子們聽得懂,愛聽。
備課中,我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反覆考慮孩子可能會在哪裡有難點、有疑問,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應該怎樣給孩子解疑。每次課都要根據孩子的水平和情況想方設法啟發他們的求知慾。另外,我在備課時,不僅考慮到課上,還考慮到課前的準備活動和課後的延伸活動,以及如何結合日常生活和其他各項活動,繼續深入地完成目標要求。因此,孩子們的每個活動看起來很隨機,但都在我周密的計畫與思考之中。
一年冬天,天空下起了罕見的鵝毛大雪。我一起床看見了這個景象,馬上想到:要抓住這個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我當即補充自己的活動計畫,加進了“接雪花”的遊戲活動。
我讓孩子們觀察雪花:為什麼叫雪花?有幾個瓣?雪花怎么由天空飄落下來?雪花落在地上、房上、樹上像什麼?人走在雪地上有什麼感覺?通過實際情景的觀察,豐富了孩子的知識與辭彙:一片片、一團團的雪花飄落下來,樹上、房上、地上一片白茫茫,雪地很滑,走起來一步一滑,很艱難。
我帶著孩子們打雪仗、掃雪、堆雪人……孩子們高興極了。大雪成了活的教材和課堂上難得的教具,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備課計畫與記錄,在北京市進行過交流與展覽;教育筆記寫了近300篇,其中一部分已在各種刊物發表;總結材料近40篇,有的獲獎、有的出書。
60年代初期,總結了《我怎樣教幼兒朗誦詩歌》,並多次到市園長進修學校介紹經驗;
1970年,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體會寫出了《語言教學法》並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
1975年,為東城師範幼師班講授“語言教學法及兒童文學”;
1976年,受東城區教育局委託,編寫了《幼兒語言教學綱要》。
在隨後的十年中,我被評為北京市幼兒特級教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壓力也很大,但我決心盡全力發揮自己的能量,為祖國培養人才。我更加刻苦地讀書,參閱英、美、日、法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的幼兒教材,大膽改編、創編自己的教材。我和班上的老師夜以繼日地為孩子們編寫了3冊幼兒算術用書、100多個智力遊戲和看圖講述片子,讓孩子邊操作邊學習,在幼教界引起很大反響。
三、給孩子一把金鑰匙
40多年來,語言教育是我的主攻方向,逐漸形成一些自己的教學特色。
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進行思維活動的工具,而幼兒時期是學習語音、儲備辭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幼兒智力的發展,首先表現在語言的發展上,可以說,語言能力培養是幼兒整個智力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很重視發展幼兒的語言,特別是發展幼兒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教學實踐表明,幼兒語言發展的潛力很大,只要我們注意培養,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幫助他們掌握辭彙,通過多種形式的語言教學,大班兒童可以掌握豐富的辭彙,能夠用連貫的、有感情的、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和學過的知識講述出來。
每年接新班時,我首先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向家長了解幼兒的語言情況,並通過直接與幼兒接觸,了解幼兒發音、掌握辭彙、表達能力方面的水平,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畫,有系統、有目的地進行語言教學,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是在朗誦詩歌與講故事課中,提高幼兒語言的表現力。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喜愛,豐富幼兒藝術語言;指導幼兒吐字清楚、口齒伶俐;教給幼兒語句的讀法,指導口氣、手勢及表情的運用,選擇一些內容好又適合幼兒表演的詩歌與故事請他們分角色進行表演。例如《聰明的兔子》這首詩,我請語言能力強的幼兒進行講解;清音色清脆的幼兒演小白兔;請膽子較小的幼兒演小羊;請聲音粗的男孩子演大灰狼,大大激發了幼兒朗誦的興趣,學會用聲音表達不同的感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技巧。每次上課,我都要求孩子們掌握兩三個有用的辭彙,讓孩子們每節課都有收穫,積累各種辭彙。每個學期孩子們能夠背誦五六首兒歌和詩歌,會講述兩個故事或童話。我要求他們能夠有表情地講述和背誦,啟發他們模仿作品裡生動的語言。孩子們的辭彙積累多了,就會自然地運用。比如我問孩子:“什麼東西是綠色的?”張欣答:“種子發芽了,是嫩綠的,好像穿著綠色的上衣。”這句話是散文《一粒種子》裡面的,她運用到自己的語言裡了。又如有一次兩個孩子搭積木,一個想搭樓房,一個想搭地道,結果什麼也沒搭成。旁邊的一位小朋友說:“你們要是不齊心,就什麼事情也辦不好。”這句話是從寓言《天鵝、梭魚和蝦的故事》中學來的,他用得很恰當。
二是在談話教學中,培養幼兒對話的能力。使幼兒能圍繞談話的主題展開思路,有問有答,鞏固幼兒對所接觸的事物的認識,有順序、有層次地講出自己的心情、願望、想法。在一次主題為“你是怎樣使用禮貌的語言,做有禮貌的好孩子的”談話課上,有一位小朋友說:“有一天,姑姑帶我坐汽車,我一上車,一位叔叔就站起來讓座,說:‘小朋友,請你坐這兒。’我心想:這位叔叔真好,我說:‘謝謝叔叔。”’我為了深入談話內容,就問他:“叔叔怎么好啊?”他說:“叔叔五講四美好,他給我讓座,還說‘請’。”我又問:“叔叔什麼美呀?”他說:“叔叔行為美,心靈美。”我接著問:“你美嗎?”他說:“我也美,我是語言美,叔叔給我讓座,我說‘謝謝叔叔’。”由此可見,談話課不僅對兒童掌握語音、辭彙和口語能力有積極的作用,還會促進幼兒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的發展。
三是在看圖講述課中發展幼兒連貫的講述能力。課堂上,我經常利用提問、帶領幼兒觀察圖片內容等方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要求幼兒能根據圖片的內容,連貫地、完整地講述出圖片上有的或與圖片主題有關的自己想像出來的情節,發展幼兒獨自的言語能力。我在組織以送傘為主題的看圖編故事課上,引導孩子們觀察每一張圖片,講述圖片的內容,然後請小朋友把幾張圖片聯繫起來,編一個送傘的故事。要求孩子編的時候說出“什麼樣的天氣,在什麼地方,老師把傘給了誰,誰又給老師來送傘,後來怎么樣了。”孩子們在編故事時給圖片上的小朋友和老師起了名字,有聲有色地按照老師提示的內容編出了比較完整的故事。能力強的孩子編的故事有五百多字。一般能力的孩子也能編出二三百字。比如,時克編的故事是:
“夏天的一個下午,忽然下起了大雨。放學後,同學們都回家了。劉老師也要回家,看見一年級的小同學明明站在窗下,正在望著大雨發愁呢!劉老師問他:‘你是不是沒帶雨具呀?’他說:‘是。’劉老師說:‘你拿我的傘回家吧!’明明說:‘老師,您給我們上了好幾堂課、您夠累的了,還是您打著傘回家吃飯,休息休息吧!’劉老師一心想著同學,就把傘撐開,送到明明的手裡。明明只好打著劉老師的雨傘回家去了。站在門口的少先隊員冬冬把這件事看得清清楚楚。他想:‘老師真好!這樣關心同學,我們也應該關心老師呀!’他不顧外邊的傾盆大雨,飛快地向家裡跑去。他爸爸正站在門口準備去接他呢!他說:‘爸爸,草帽在哪兒?雨傘在哪兒?’爸爸問:‘你都到家了,還找這些乾什麼?渾身都淋濕了,快去換換吧!’冬冬說:‘爸爸,先不換了,我還有事呢!’說完,拿起雨傘,戴上草帽飛快地跑回學校。看見教室里的燈還亮著。他知道劉老師還沒有走,就說:‘老師,您用我的傘回家吧!’說完他沒等老師說話,轉身就跑了。老師看著冬冬的背影,心裡特別激動。她想:孩子這樣愛老師,我更要愛他們,努力工作,做個好園丁啊!”
孩子們編的故事多么好啊!我自己也深受教育。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有豐富的生活,才有豐富的語言。在實際工作中,我努力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生活條件,增長幼兒的知識,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引導孩子觀察、比較、分析和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冬天,我們在班上建立科學自然角,組織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給植物記日記,記錄它的變化;春天,帶領幼兒種花,孩子們親自動手鬆土、選種、種植、間苗兒……。
我帶孩子們去公園,看到花壇里開著各色各樣的花,就讓大家數數看,花有多少種顏色,孩子們說:“有紅的、白的、粉的、黃的、橙色的、紫色的……”我重複他們說的各種顏色並描述著說:“顏色太多了,都有五六種了。公園裡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孩子們通過實地觀察,親自欣賞,體會到什麼是盛開著的五顏六色的鮮花。我就這樣把動詞“盛開”、名詞“鮮花”、形容詞“五顏六色”教給了孩子們。過了幾天,幼稚園買了一些鮮花,孩子們高興地說:“這些五顏六色的鮮花兒多美麗呀!”說明孩子們已經初步理解、掌握了這些辭彙,並能運用到自己的談話里了。平時我要求孩子們把生活里看到、聽到的事情完整地敘述出來,並且要求他們必須講清楚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表達一種意思,而不是毫無目的漫無邊際地談話。
幼兒的語言是在認識環境、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的。每上一節課,我都要求孩子們明確地掌握某一種知識或某一個道理,儘量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親眼看到要認識的事物和現象。比如給孩子們講一首小詩:《弟弟問藍天》。開頭四句是:
高高的月亮你離我有多遠?
輕輕的雲朵你會不會變雨點?
閃閃的星星你為啥數不完?
長長的銀河你有沒有大輪船?
我沒有簡單地只讓幼兒學會背誦這首兒歌。課前,專門拜訪了天文館的有關人員,參考了有關天文方面的科學圖書,做好了各種準備。然後帶領幼兒兩次去參觀天文館,幫助他們尋找到了答案:
高高的月亮離我們38萬多公里;
長長的銀河沒有大輪船:它是由許許多多小星星組成的,只有宇宙飛船能飛上太空。
那么,閃閃的星星能不能數得完?孩子們仰望人造星空,啊!太多了數也數不清。
至於朵朵白雲會不會變成小雨點?我給他們做了雲雨試驗。孩子們直接觀察到水怎樣變成了蒸汽,那就是雲,雲又怎樣變成了小雨點滴落下來。
到此,這首小詩還沒有學完。
我帶他們做遊戲:“我給月亮打電話”。小朋友們與扮演月亮的幼兒,盡情地在電話中間與答,巧妙地複習著剛學不久的天文知識,興趣盎然,笑聲不斷。
我還教過孩子們一首小詩:《月亮姑娘做衣裳》。朗誦完後我問:“月亮姑娘為什麼老穿不上合體的衣裳?”孩子們根據詩歌的內容說:“它老在變”,“一會兒變圓,一會兒變成半圓了”,“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了”……它到底怎樣變化呢?我給孩子留下一個觀察記錄的任務:每天晚上站在院中固定的地方,在固定的時間裡,看看月亮是什麼樣的,然後畫在紙上。孩子們很感興趣,經常拿著自己畫的“月亮記錄”來比較、探索。我讓孩子們這樣做,自己也這樣做。我給月亮做了一個月的記錄,在這一個月的觀察中,還發現了過去不曾注意的問題: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彎度是不一樣的。由此我又進一步引導孩子討論,拿了三個環給孩子演示。雖然只是一首小詩,但它引申的延續活動卻豐富有趣,在日常生活中增長了孩子們的知識,更有意義的是交給了孩子們一把開啟探索科學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將來升入國小學習語文知識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一位在我班畢業的孩子,升入國小後,他的班主任老師說:“王老師給孩子們的語言發展墊了個好底,足夠他們‘吃三年’!”我常常想,孩子長大以後,會漸漸淡忘了兒時學過的那幾首小詩和那些天文數字,但是我已在他們小小的心田中,悄悄播下了愛好文學藝術、愛好科學的良種。隨著太陽、地球、月亮的公轉和自轉,種子會發芽,嫩苗會成長,高素質的新一代和優秀的科學家、藝術家就將一批批湧現出來。
四、教孩子學會做人
兒童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是21世紀的建設者、創造者,今天兒童的素質決定著國家和民族明天的命運。教孩子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固然重要,但從小教孩子學會做人,為他的終身打好基礎更為重要。在從教的40多年中,我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堅持正面教育,調動幼兒自覺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逐漸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總結了幼兒行為規範42字:
孝父母,敬長輩;
尊老師,愛朋友;
動腦筋,愛學習;
有禮貌,講文明;
講衛生,守紀律;
少是非,講道理;
愛祖國,愛人民。
歸納起來,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愛什麼、喜歡什麼、厭惡什麼,培養幼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幼兒打下良好的品德行為基礎。在工作中,我注意觀察、了解孩子,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
有一次,我看見小飛來園時精神有些緊張,很不情願地和媽媽說再見,沒有了平日的活潑勁兒。小飛的變化,馬上引起我的注意,我走過去問:“小飛你早,怎么了?有什麼不舒服嗎?”小飛低下頭小聲說:“爸爸和媽媽吵架了,我和媽媽去姥姥家住了。媽媽說今天也不回家,爸爸來接,不讓我跟他走。”說著說著哭了:“我想爸爸,我要回家。”我安慰他,勸他不要哭,告訴他爸爸媽媽會好起來的。遊戲時間,我又向他了解爸爸媽媽為什麼吵架,他說:“為我唄!”原來起因是這樣的:三人高興地包餃子,餃子包了一半,小飛說餓了,媽媽給他先煮,讓他先吃。小飛吃飽了,餃子也包完了。等爸爸吃飯時,小飛纏著讓他講故事,爸爸說等吃完了再講,小飛不乾哭起來,媽媽一看心疼了:“孩子剛吃完飯就讓他哭,回頭該吐了,你不會邊吃邊講?”小飛爸爸批評小飛沒禮貌,不知道關心父母,媽媽和爸爸由此吵了起來。我感到這場家庭風波是因為孩子不懂得關心父母造成的,應該先教育孩子,再與家長交換意見。
下午,我找小飛,向他提出幾個問題,與他一塊討論、分析:餃子還沒包好,為什麼先給你煮,讓你先吃?爸爸媽媽吃飯時,你應該怎樣做?吃飯能講故事嗎?邊吃邊講行嗎?你的錯地在哪兒?爸爸和媽媽生氣是為了你,你應該怎么辦?通過交談,小飛認識到自己不對。我交給他一個任務:今天晚上要動員媽媽回家,看小飛你有沒有這個能力。
晚飯後,小飛的媽媽來接他,他跑過去說:“媽媽,等會兒再走,我再玩一會兒,等會兒爸爸就來了。”
小飛的媽媽說:“不等,不等。”拉著小飛要走。
小飛忙說:“媽媽,別生氣了,我錯了,我不應該不關心爸爸媽媽,不應該不讓爸爸吃飯就給我講故事。”
小飛的媽媽聽了後說:“知道不對你還哭,哭得怪心煩的。”
小飛說:“媽媽,你也不對,你不應該跟爸爸吵。”
小飛的媽媽看了看我,我連忙說:“是我們沒有教育好小飛,小飛應該關心、孝敬父母。”
這時,小飛的爸爸來了,孩子跑過去說:“爸爸,老師和媽媽都批評我了,昨天是我不對,咱們回家叫!”爸爸接著小飛笑了,夫妻倆都說:“謝謝王老師,工作真的都做到‘家’了。”
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實際出發,從點點滴滴做起。既要讓幼兒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好、分辨是非,又驃讓他知道應該怎樣做,循循善誘,讓真、善、美在孩子心靈中紮根、開花、結果,成為孩子的自覺行為。
一天,我發現書加要上新擺放的一本書的書皮被撕了一疲乏,我對小朋友說:“這本新書怎么被撕了?真可惜!誰撕,應該跟老師說明,我們好修補一下呀!”我把書放到了講桌上。
遊戲的時候,小潔找到我,很神秘地說:、老師,我知道這棰書是誰斯壞的,可是他跟我說,不告訴老師。“我沒往睛問,尊重孩子之間的友誼與許諾,對他說:“你告訴他,做錯了事應該承認,讓他主動來找我,好嗎?”小潔說:“成!”不一會兒,水白到我身邊,低聲說:“書是我不小心撕壞的,我明天從家裡帶透明膠帶,粘住它。”我表揚了他。第二天,我們一起把修補好的書放到了收架上。
在我教的班上,也遇到一些性格古怪的孩子,我都是把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症下藥,糾正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將事物處理在萌芽狀態。
一次剛下課,一個孩子跑來說:“王老師,他們在廁所打架。”我趕快跑過去一看,小建黨小剛正在打小峰,小峰抱著頭站在那裡,小濤在一旁還指揮說:“打!打!給我報仇。”我立即嚴肅地制止住,問他們為什麼打架,小峰哭著說:“我上廁所小便,小濤就讓他們我。”我問小建、小剛,打潰峰,他們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小濤讓我們打的,說給他報仇。”我嚴肅地問小濤:“你跟小峰有什麼仇?”“上課他踩我椅子。”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孩子們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小建、小剛不問為什麼,讓他們打人就打人,小濤不知忍讓,妨礙自己一點就要報復,而且找別人進行報復,小峰挨打不知反抗,不據理力爭,而是抱著頭等挨打。從孩子們的現在,我想到了的將來。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更要具有健全的人格,懂得關心別人,善於與人合作,自律、利他、助人。否則,他們將難以在新世紀生存和發展。我及時地教育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要團結友受,互相幫助、謙讓,遇事能商議,不爭不搶、不打人罵人,同位有缺點要熱情幫助,有困難要熱心相助,人為人要誠實,待人要忠厚。
根據幼兒思維形象具體、好模仿等年齡特點,我在實際工作中,時刻注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點滴的閃光思想,及時發現,提出來,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一天吃午點時,我給小朋友發梨,小佳拿了一個最小的,梨上還有一個疤。我看到後馬上說問她:“小佳,你為什麼拿這么小的梨。”她很自然地說:“留著大的、好的,給別人吃吧!”發完梨,我把剛才性的事講給孩子們聽,大家都拍起手來,我問小朋友,你們為什麼拍手,小佳哪一點做得好,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小佳愛小朋友,關心小朋友,小佳把方便讓給別人,小佳是孔融,知道讓梨……我說:“大學說的很好,小佳關心別人、愛集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教育者的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的影響則教科書、道德箴言和一整套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同時又都處在兒童的嚴格監督之下,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對教師說:“你們的態度神色上的少許變化,兒童都能看到或感覺到,你們思想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之中都會影響到兒童。”平日裡,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將要求變為具體行為。例如培養幼兒要尊敬師長,我們教師首先這樣做。班裡保育員同老師患高血壓,登梯爬高的活兒,我們老師都搶著乾。孩子們也學著我們的樣對保育員說:“閆老師,您休息一會兒,我來乾。”景園長患了丹毒症,腳腫得很厲害,還堅持工作。我抓住這個契機對孩子們說:“你們看,景園長多關心小朋友,腳都腫了,鞋也穿不過去,還來幼稚園看你們。”孩子們看到景園長一拐一拐地扶著牆走過來,心裡很感動,個個主動跑過去扶住景園長。我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問候景園長,詢問她的病情:孩子們也都跟著說起來:“景園長,您是不是想我們了,您的腳不方便,我讓媽媽帶我去看您。”“景園長,我爸爸會開車,我讓爸爸去接您。”“景園長,我家有輪椅,您坐上我推您。”景園長聽了,激動地說:“你們真懂事,知道關心別人,謝謝你們。”
五、雙手捧過接力棒
1986年,我挑起園長的重擔。從景園長手中捧過這沉甸甸的接力棒,我深感責任重大。東華門幼稚園是首都的“視窗”幼稚園,要當好這所全國聞名的示範幼稚園園長談何容易。我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辦園方向,繼承發揚我園的優良傳統,調動全園老師的積極性,努力辦出自己的特色。
我接任園長,正值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之際,我園作為試點單位,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引入了競爭機制,打破“三鐵”,實行“最佳化勞動組合”、“工資總額包乾”。經過半年試驗後,在全區推廣。
幼稚園的管理是一門科攀。園長是全園工作的設計者、指導者、執行者和責任者,僅僅拿原有的工作經驗來管理幼稚園是不行的。我在繼承老園長的傳統管理經驗的同時,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知識,學習《校長學概論》,學習國家教委頒布的兩個法規,不斷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我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在園內實行三級管理,攬責放權;加強工作的計畫性,把各項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居功自傲,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與人為善;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力爭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和優良作風帶出一個“認真,嚴謹、團結、向上”的好集體。
我深知,園長要站得高、看得遠,要樹立大教育觀,要有超前意識。
幾十年的幼兒教育工作,使我深深感到:幼稚園、家庭、社會必須協調一致,形成一個“金三角”,共同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兒童才能健康、全面地發展。因此,在我擔任園長期間,始終把開展親職教育工作擺在幼稚園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家教工作。
首先,在園內我們建立了家訪制度。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為教師的應當知道兒童在家裡的一切情形,吃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玩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做父母的也應當知道小孩子在幼稚園裡做些什麼?學些什麼?如此則兩方面所施的教育就不致發生衝突,而所得的效果也必定很大。”家訪的內容包括:
普訪:每年新接一個班,教師都要對幼兒進行一次普遍家訪,了解其家庭狀況和親職教育情況,對幼兒的身體狀況、獨立生活能力、有何特長、有無不良習慣做到心中有數。
專訪:特殊情況及時訪問。如孩子出現教育問題或生病了,教師要專程家訪,了解孩子的病情,或及時與家長溝通情況,配合教育。
園領導親自做家訪:深入到幼兒家庭,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徵求對園內的意見,搞好管理。
我做園長之後,始終堅持家訪。家訪的對象:一是訪問關心幼稚園工作的家長,徵求辦好幼稚園的建議;二是訪問有親職教育好經驗的家長,學習推廣他們的經驗;三是訪問對幼稚園工作有意見,或配合不力的家長,進行溝通。
在一次家訪中我們發現,貝貝小朋友的父母在僅有15平方米的小屋裡,給孩子留出一片屬於孩子的小天地,取名“貝貝天地”,非常有情趣。
這個小天地是父親與孩子一齊動手,全部利用廢舊物品布置的:點心盒上剪幾個月牙形,就可以插放手工紙;各色小盒拼在一起做成了文具盒,高高低低的盒裡放著長長短短的鉛筆、筆刀、橡皮等文具。父子倆還一起製做吊車,他們撿來納絲一起焊接,用筆頭做扳手,一個活靈活現的小吊車做好了,還真能吊起一些小物品,不僅小貝貝愛玩,就是同班的一些小朋友放園後也要到他家玩一陣才肯回家。
最具特色的是一棵自製的小松樹。樹幹是市場賣地板革剩下的廢紙筒;用兩張廢紙板插在紙筒上做枝幹,上面再用小紙板做樹枝,孩子每取得的一點成績、一點進步都寫在彩色紙上面,掛在樹枝上;三八節,孩子為媽媽製做的一件小禮物也掛在樹枝上;樹枝上還有孩子自己製作的小手工……
貝貝的家長說:“貝貝天地”里的一切沒有花多少錢,但使我們感到精神上的富有,因為我們得到的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棗這裡融結了我們對孩子的愛,縮短了我們與孩子心理上的差距。孩子在這個小天地里,有了“自我意識”,找到了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地位,感到了生活的樂趣,懂得了爸爸媽媽的愛心。
我們及時地把這個親職教育環境推薦給幼稚園所有幼兒的爸爸媽媽。我將家長分成8組,每組30人,分別到貝貝家參觀,由貝貝的父母做介紹,我來做分析。家長們參觀後感觸很深,有的家長說:“我們孩子雖是我們的掌上明珠,但在家裡卻沒有他的一席之地。我總嫌孩子亂,孩子精心製作的手工我卻隨意地一團扔掉了,對孩子不尊重。”還有的家長說:“一發工資我就帶孩子逛商店,買吃、買穿、買玩具,覺得這就是愛孩子,看了‘貝貝天地’感到自愧不如。”
其次,我園建立了接待日制度。每星期五為我園的家長接待日,老師可以約家長,家長也可以約老師,園領導也在這天有計畫地接待家長,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並利用這個機會主動向家長宣傳科學教養幼兒的知識與方法,共同擔負起“育人”的任務。
例如小凡的家長,對孩子上幼稚園非常擔心,尤其怕孩子“受氣”、“挨打”,孩子每天回家都要問:“誰打你了?誰欺負你了?”還要全身上下檢查有無傷痕,如果發現一點異常就要問老師:“這是怎么弄的?”老師天天很緊張,怕他出什麼事兒,到哪兒去都領著他。有一天,這位家長竟衝到教室,走到一個小朋友跟前,大聲吼叫:“你再欺負小凡,我就揍你!”老師驚呆了,孩子嚇哭了。過後,我親自接待了這位家長,並徵求她的意見。在交談中,她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從小膽子小,在學校常受欺負。同學拿書包打我,我也不敢還手。文化大革命中,我出身不好常常受人辱罵;想找個愛人厲害點,求得保護……。後來,我想開了,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保護自己。而且決不能讓我的兒子再受氣。”我聽後首先批評了她到教室嚇唬小朋友的做法:“您愛您的孩子,我們也愛您的孩子,但我們還愛其他的孩子,我們要愛護所有的兒童。您隨便進班斥責小朋友是不對的,也是我們幼稚園不允許的。幼稚園有什麼問題、錯誤,可以跟老師說,也可以找我談,但決不能這樣對待幼稚園的小朋友。”聽了我的一番話,這位家長內疚地說:“王園長,我錯了,我太不冷靜了。看見孩子腿上有一塊青,問孩子怎么弄的,他說是旁邊小朋友蹭的,我一聽就控制不住了。”我們開誠布公地交換起意見,我說:“您關心孩子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您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後果是孩子膽小、怯懦,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不利。孩子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的,他將要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您不可能保護他一輩子,所以應當培養孩子自強自立、自我保護的能力。”
一次、二次、三次,我們交上了朋友。這位家長誠懇地說:“王園長,您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只想不讓孩子受氣,卻沒有想到對他今後發展的影響。您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今後我要改正教育方法,要全面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上了三年幼稚園,又上了國小,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並對幼兒教育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幼稚園還定期半日對家長開放,以便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及幼稚園的教育、教學內容。我們還把家長請進課堂做老師,對全班孩子進行教育。
我在英國一所幼稚園進行考察時,看到幼稚園每周都有一天由一位家長值班,對幼兒進行教育。一位木工家長帶來木工家具,向孩子們介紹木工工具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接著,他把孩子們帶到院子裡進行演示。叮叮哨鳴,一會兒功夫,就用廢木料建起了一所漂亮的小房子。一位美工家長帶來陶土和機器,給孩子做花瓶……
這些是老師辦不到的,而家長們做得很精彩。我看了以後深受啟發:這種教育方式最幼稚園教學很好的補充形式。
回國後,我開始在園內實施。我們在不影響家長工作的情況下,採取自願報名與老師推薦相結合,每班每周搞一次這樣的教學活動。
例如,請當醫生的家長給孩子們講如何預防感冒、怎樣保護牙齒;請解放軍家長給孩子進行整隊訓練,教孩子們鑽爬動作,講解放軍戰士英勇戰鬥的故事,帶孩子們參觀軍營等等,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90年代初期,我園被評為北京市親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1993年在北京市召開的國際兒童教育會議上,我園介紹了經驗,在小組會上做了發言。
六、當好人民公僕
黨和人民對我所做的工作給以極大的肯定和信任,抱以無限的希望。1979年,我被選為北京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後補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我決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黨和人民,不辜負大家對我的重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公僕。
15年的人大代表經歷,鍛鍊了我的參政議政能力,也鍛鍊了我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我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力爭使自己站得高一點,眼光放得遠一點。從一個幼稚園跳出來,關心全市幼教事業的發展,關心全市的工作,關心人民的疾苦。既向民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又向黨、政府反映民眾的呼聲。
原八機部的大煙囪,高達二十多米,一到取暖季節,黑塵飄落滿地,附近居民稱之為下“煤雨”。接到人民來信,我深入胡同院落了解情況,積極向人大反映,經有關部門調查後拆除了大煙囪。
教學植物園是文革前由彭真市長、吳晗副市長親自審批為學生們建的學農試驗基地,文革中被一些單位占用,我們三位教育界的常委提出議案:建議恢復教學植物園,將土地、建築歸還教育局。市人大責成園林局、教育局等有關單位一起磋商,得到了解決。現教學植物園已恢復並為全市中、國小提供服務。
一次市人大常委會上,討論如何改變貧困山區落後面貌,大家一致提出要從教育入手,科學種田,解決這些地區文化、科技、教育落後的狀況。我感到要從基礎教育抓起,主動提出與懷柔縣掛鈎,為提高山區幼教水平做無償的奉獻。
假期里,我帶領園內老師去懷柔縣幼稚園辦學習班、講課、傳授技能技巧。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只要我們會的,就要把他們的老師教會。大家以誠相待,親密無間。經過兩年的交流、培訓,我們總結了“一園帶兩園,兩園帶全縣”的經驗。市委、市政府很重視我們這項工作,在市委黨內刊物《調查研究》上發表了題為《提高農村幼教水平的有效途徑棗東華門幼稚園與懷柔第一、第二幼稚園掛鈎的調查》的文章。這項工作還被列入改革中的北京市教育成果之一。懷柔縣縣長讚揚我們說:“東華門幼稚園的名字,將永遠載入懷柔縣的歷史。什麼叫奉獻?這就是奉獻!”
現在懷柔二幼已成為北京市一級一類示範幼稚園,第四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的接待單位。看到他們的進步、成績,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近幾年,我又在為改善東華門幼稚園的辦園條件而四處奔波。
東華門幼稚園原址是清朝宗仁府,前身是私立孔德幼稚園,創建於1920年,校長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創辦人是幼兒教育名家張雪門先生。1952年被國家接管,改名為東華門幼稚園。東華門幼稚園在60年代初期曾獲三面全國紅旗,被譽為“紅旗單位”,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但由於房屋老化,辦學條件很差,房屋雖年年檢修,卻年年出現危房,無論是占地面積還是房屋質量都不符合辦園標準與要求,也滿足不了家長入托的需求。要想真正改變面貌,必須重新翻建。
我不辭辛苦到處奔走,爭取一切機會宣傳幼兒教育,以引起各界人土及各級領導的重視。一次我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省人大全體會議上作了題為:“關心幼兒教育,發展幼教事業”的發言;其中講到,家長為了讓孩子入一個好園,竟兩天兩夜在幼稚園所門口排隊,聽著裡面的老鐘滴答、滴答……終於拿到了第一號報名單。家長說:我雖然很勞累,但我對得起孩子,將來我會對他說,爸爸為了你能上一個好幼稚園,整整48小時沒合眼……。代表們聽到這裡眼睛濕潤了,他們沒想到入園這樣難。
為了孩子們,為了東華門幼稚園,我到處呼籲、大聲呼籲、起情地呼籲,終於在各方面的關懷下,在市、區政府、教委的努大下,資金得到了落實:教育部出20萬,市計委出50萬,市教育局出50萬,區政府出50萬,區教育局又投資280萬,共投資45萬。經過幾年的努力,東華門幼稚園新樓終於落成。看到孩子忙走進寬敞、明亮、煥然一新的教室,兩鬢染霜、即將退休的我感到由衷的欣慰。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獻給孩子們的一份厚禮,願它永存。
七、桃李芬芳
幼兒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崇高而神聖的事業,我自豪自己選擇了太陽底下最高尚的職業。每當我翻開相冊,看著歷屆幼兒那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都會有一種幸福感,都會喚起我許多溫馨和美好的回憶。當年的孩子長大了,有的戴上紅領巾,有的佩上團徽;有的工作、出國、獲獎了。一批批、一個個孩子成才了,小苗成長為蒼天大樹,他們沒有忘記自己成長的搖籃棗幼稚園,沒有忘記自己的啟蒙老師們。他們仍然與我有聯繫,有的雖然很少相聚,卻可以在電視裡、廣播中看到他們的身影,聽到他們的聲音。
一次電視台里播放“當前如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節目,主持人就是我當年的學生雷鳴。節目即將結束時,雷鳴背誦著雷鋒同志的詩: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缺點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寒冬一樣冷酷無情。聽到這裡我激動了。還是雷鳴在幼稚園的時候,我們園裡開展“從國小做小雷鋒”、“做雷鋒式的好孩子”活動,就教孩子們念過這首詩,那時各班成立了學雷鋒小組,每天畫日記,圓他們做的好事。我園至今還保存著雷鳴臨畢業時讓他爸爸為園裡做的一個節約箱,我堅信雷鳴在電視台朗誦這首詩時,也會記起他是從幼稚園開始受到雷鋒精神的教育的。
最令人高興的,莫過於師生見面了,那股熱呼勁兒是教師以外從事任何職業的人也享受不到的。
1980年秋季的一個星期天,聽到院裡有人問:“這院有叫王老師的嗎?”我馬上走出門外,看到一位女青年站在門口,我上下打量了她一下問:“你是誰呀?”她聽我這么一問,委屈地哭了:“您不認識我了,我就是段力呀!我都想死您了。”25年我們沒見過面了,從她成熟的臉上找不到一點兒時的痕跡。我忙把她讓進屋內,開始敘談舊情。
她是我在一幼時班裡的孩子,上國小後曾到一幼去看我,我已經調走了,後來一直沒有音信。1979年,報紙上登了我的照片,她知道我在東華門幼稚園工作,又找了來,不巧那天我外出開會沒在園內,她打聽到我多住址又找到家裡來,我被她那濃厚的師生情深深地感動了。她說:“雖然這么多年沒見到您,但我和媽媽總在想念您。我考上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合唱團,又報考了中央音樂學院。我還經常下部隊給戰士們唱歌……媽媽總說:段力呀,這是王老師給你打的基礎。”
段力模樣變了,長高了,成熟了,但她那甜美的聲音,還像兒時那樣清脆悅耳。她回憶著幼年時代:“您彈琴,我唱歌;您帶我去“小喇叭”錄音,房子特別高大,錄音間的牆上都是小孔……。”說著,說著,她給我唱起了《我們的生活多么美好)}。這首當年電台錄下的歌,至今還在“小喇叭”節目中播放。
我拿出像冊,找出她兒時演出的照片,她驚呼著:“哎呀!我小時候就這樣呀!難怪王老師不認識我了。”
有一個孩子叫吳麗,她愛老師,也愛幼稚園,但就怕睡午覺。每天午睡時總是哼哼嘰嘰地說:“老師,我不睡覺。”她每天中午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自己睡不著還影響別人。我注意觀察她:上床後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別的小朋友睡著了,她開始活動。吃手、玩毛巾被、把頭蓋住在被子裡自言自語。看她那樣難熬,我想:這不是批評或講道理所能解決的,必須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從此我每天上午加大她的活動量,午飯後,讓她幫助保育員老師乾點活兒,擦桌子、整理碗筷,比別的孩子晚睡10分鐘。每天晚上早睡,早上早起。另外,我減輕她對午睡的負擔,她躺下後,我坐在她的身邊,用手撫摸著她的頭,她慢慢地就睡著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她和大家一樣,養成了午睡的習慣。
25年後的一天,小麗來看我,一進門就自我介紹說:“我是不愛睡午覺的吳麗。”童年的記憶還是那樣深刻。她告訴我:“您知道我是怎么睡著的嗎?您把手放在我的耳邊,您的手錶滴嗒、嘀嗒……我數著一、二、三……一會兒就睡著了。”聽後,我們倆都笑了。
我給學生的愛,勝似給予自己孩子的愛,孩子們也以他們的真誠給我以回報。
1995年,我的學生任永新要到加拿大留學。臨走前,他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王老師,我這就走了,您千萬保重身體,待我學成之後再來看您。您對我的教育已經溶化在我的血液中了,我決不會給您丟臉,決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期望,您等著我的好訊息吧!王老師,我走了,我在這裡給您鞠躬了,我真的鞠躬了……。”他泣不成聲了。聽到這裡,我馬上站起來,接受了一個中年人的敬意。我含著熱淚說:“永新,去吧!學成之後報效祖國。”我們都在抽泣聲中放下電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久久地坐在那裡回憶著……
永新的父母都是一機部的技術人員,經常出差,一去就是幾個月。經常是家中沒有大人,只有一個小哥哥接送、照顧他,因此我對他格外關心。有一次,他得了腮腺炎沒上幼稚園。下班後我趕快跑到他家,只見永新躺在地鋪上,小哥哥和同學坐在他旁邊的小桌子上寫作業,一位鄰居奶奶在給他熬中藥。我把藥接過來餵了他,帶他做手工,教他疊玩藝兒,他一點兒也不鬧;我拿出小人書給他講故事,他聽得都忘記了疼痛,雖然兩邊耳後腫得大大的,卻是滿臉的笑容。
他長大了,飛走了,但他的心永遠和祖國連在一起。去年教師節,他從遙遠的大西洋彼岸寄來祝福,祝老師節日快樂。他說:“您慈祥的面容,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我現已60歲,兩鬢斑白,但我在孩子們的心中,永遠年輕。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感到快慰與滿足的呢?我雖暮年,但童心常在,我還要將自己全身心的愛繼續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在愛的海洋中茁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