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志(剪報收藏家)

王繼志(剪報收藏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原市迎澤區柴市巷社區67歲的居民王繼志,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老王酷愛讀書看報,更喜歡收藏報紙上與太原有關的城市記憶。沒想到,剪報收藏的習慣堅持30年後,居然“剪”出了不小的名堂。用剪報編成的十多冊《讀報選裁》,內容包羅萬象:《春秋戰國時期的晉陽經濟》《太原古城建城2500年》《解讀太原老街》《太原民俗文化》……儼然是一套老太原“小百科全書”,留住了滿滿的城市記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繼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太原
  • 主要成就:剪報編成的十多冊《讀報選裁》
  • 代表作品:《春秋戰國時期的晉陽經濟》《太原古城建城2500年》《解讀太原老街》《太原民俗文化》
人物事跡,剪報成冊,細數太原歷史,感興趣的地方,他常實地探訪,人物評價,

人物事跡

剪報成冊,細數太原歷史

王繼志兩鬢斑白,可精氣神十足,一下子抱出了十多本厚厚的剪報本。剪報本都是廢物利用,很多是看過的雜誌。但每一本剪報的封皮都經過用心設計,“讀報選裁”4個粗黑的大字寫得頗具力道,下面還附有閱讀目錄。這些剪報本分為城市故事、歷史、文物、名人傳記、老街老巷、民俗文化、老字號等十幾個類別,都是報紙上刊載的文章集納而成。
記者隨意翻開一本,就被一篇《想起當年的打煤糕》吸引住了。文章中,一位名叫錢犁的工人回憶,那時人們做飯沒有煤氣,燒的是煤餅,幾乎每家都有一個放煤的池子,每個周末家家戶戶都會打煤糕。記者看到後,腦海中也突然浮現出小時候看家人打煤糕的場景。老人笑著說,鄰居來他家看《讀報選裁》,不少人會激動地回憶起過去的事、過去的景。
而擁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太原,為何被稱為“龍城”呢?在老人的“讀報選裁”中也能找到答案。“太原,是成就帝王霸業的龍興之地,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真龍天子,被譽為龍城。”原來,古代太原曾經是9個獨立政權的國都或陪都。歷史上諸多帝王起家都與古太原有關,從這裡走出的皇帝達20人。因此,太原素有“龍城”一譽。
老王的剪報時間跨度很大,從上世紀80年代末直到現在。其中,有關太原元素的剪報占據了大部分內容。說起太原各處的風物,老人如數家珍。比如,鐘樓街的名稱是怎么來的,橋東地區最初聚居的居民從何而來,汾河上最早的橋和當年的五一廣場是什麼樣……
原來,他是地道的“老太原”,祖祖輩輩居住於開化寺一帶。對太原,他有說不出的熱愛,因此“痴迷”於收藏太原元素的剪報。用他的話來說,這些城市記憶伴隨著他的成長,反覆閱讀仍覺得不過癮。最近幾年,有關太原城市建設變化的剪報也被他收錄其中。

感興趣的地方,他常實地探訪

剪報的緣起,王繼志說還得從30年前說起。當時,他在太原鐵路局工作,曾經開過8年火車。他喜歡看書、鑽研,還寫了一手漂亮字,因此被調到了機關工作。他格外珍惜這個崗位,抓緊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閱讀報刊就是其中一種學習方法,只要是好文章他都會剪下來保存,並分門別類、反覆品讀。在他的剪貼本上,勾畫了線條的“重點”字句隨處可見,還有的標註了閱讀心得。
他對於剪報上感興趣的地方,經常去實地探訪。比如說,龍城太原的龍頭、龍尾究竟在哪裡?古代有人認為太原的山川雄勝,是東北方向(龍頭)向西南方向(龍尾)的一條龍。龍頭位於太原和忻州交界的繫舟山,龍尾在天龍山,晉陽古城是龍腹。為此,他看過剪報後會實地走一圈,看看太原的龍頭和龍尾。
此外,王繼志說,報紙存放的環境不能潮濕,也不能溫度過高,因為紙張中存留著酸鹼、漂白粉等物質,在高溫、高濕度影響下容易發生老化或腐蝕。在多年的剪報過程中,他總結出了很多保存剪報的經驗。報紙疊放容易粘連,他就把剪報本豎著擺放好,在柜子里再放上矽膠,防止報紙受潮。春天四月的風最是輕柔,他準會拿出來剪報本晾曬一次。在整理剪報時,他想更換新內容了,就把舊文章對著風口敞開放一天,便可輕鬆揭下來。

人物評價

他的十多本《讀報選裁》,老伴和街坊鄰居都看過都說好。老人表示,他會繼續整理、歸納關於太原城等內容的剪報。
王繼志說:現在不少人抱著手機、電腦,一看就放不下。他建議大家,想要生活豐富多彩,興趣要廣泛,關鍵是要學習、愛鑽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