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維忱
- 別名:家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嘉興
- 出生日期:1875
- 逝世日期:1922
- 主要成就:兩次策劃武裝起義
經歷,成就,
經歷
幼年時家居王江涇鎮,後住江蘇盛澤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考入浙江求是書院。二十六年春夏間,與蔣方震、敖嘉熊等在杭州成立浙會,後因受清政府查辦,改名為浙學會。二十七年官費留學日本,先後入東亞商業大學和早稻田大學。二十八年,參與章太炎提議的“支那亡國240周年紀念日”,為發起人之一。紀念會雖未能按計畫舉行,但影響甚大,是留日學生走向反清革命的重要一步。同年冬,東京留學生髮起組織中國青年會,當選為幹事,又與陳仲權等組織旅日學生學會。二十九年,浙江同鄉會成立,為會刊《浙江潮》的編輯與發行者(主要撰稿人有魯迅等)。《浙江潮》編輯部名義上設在東京神田區學生會館,實際常在東京早稻田大學附近榎木町王維忱寓所進行編務活動,也為革命志士秘密集會之所。同年,中國青年會為抗議俄國侵略東北,要求清政府立即對俄宣戰,並在東京錦輝館召開留學生全體大會,組織拒俄義勇隊,後改稱學生軍,維忱與黃興、陳天華、方聲洞、秦敏鎏等均加入。後學生軍被日方強行解散,維忱等15人隨即發起成立秘密的反清革命團體軍國民教育會,以“養成尚武精神,實行民族主義”為宗旨,以“鼓吹、起義、暗殺”為鬥爭的主要手段。不久,受命去南洋一帶活動;同年秋,由南洋返東京,與浙學會成員蔣尊簋、沈瓞民、許壽裳等10多人,兩次策劃武裝起義。三十年參加長沙起義,事泄,遭清兵追捕,身中槍彈,帶傷避居盛澤家中。傷稍愈遄返日本。三十一年任光復會東京分部負責人;又與黃興等簽寫盟書,加入同盟會;後去南洋宣傳革命,並在爪哇泗水埠中華學校任教。三十二年,萍、瀏、醴起義,維忱回國,在上海與章太炎、敖嘉熊、秋瑾、陶成章、龔寶銓等人會商回響事宜,後因起義失敗,避居於嘉興馬厙匯。
成就
1912年1月,王維忱任浙江省軍政府秘書,改任浙江省高等學堂教務長,後去北京任教育部僉事,與魯迅、許壽裳等同事。1922年2月2日,因腹部槍傷復發,嘔血而逝。其靈柩遷返嘉興時,沿途均設祭弔儀式。其墓在嘉興郊區荷花鄉,今無存。1931年,嘉興建辛亥革命烈士紀念塔,王維忱列為七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