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粲字仲宣,山陽
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
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座。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民鑽肯,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復之。以帕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較,不誤一道定棵和。其強記默識如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復
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譯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陽郡
高平縣人。
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認為他不同常人。當時蔡邕才學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權格全店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急得把鞋子都穿倒了就出去迎接他。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非凡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裡的書籍文章,全部都應當送給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閱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說:“你能夠背誦出來嗎?”王粲說:“能。”於是大家讓他背對著碑文背誦,一字不差。曾經觀看人下圍棋,擺在棋盤上的棋子被攪亂了,王粲替他們照原樣恢復,把棋子再擺上。下棋的不相信,用頭巾把棋局蓋上,讓他再用其他的棋盤把棋子照原樣擺上。擺好後用來互相核對比較,棋子的位置一個也不錯。他的記憶力就是這樣的好。王粲擅長計算,做算術時,推理驗算得很周抹凶籃判密。他還擅長寫文章,一下筆就成篇,不用修改,當時的人常常以為他是事先寫好的;然而別人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過他。
字詞解釋
1.奇:以……為奇 認為……很奇怪;對........感到奇怪
2.一:全,滿
3.識:記
4.加:超過
5.精意覃思:精心構造深入思考
6.王公:特指王粲祖父王暢
7.倒徙:急於酷墊祖洪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
8.強(qiáng)記:(1)高強的記憶力 ;(2)強制記憶,亦有死記硬背之意
9.屬文:寫文章
10.宿構:預先謀劃準備
12.倒屣(xǐ):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
13.坐:滿座的賓客
14.車騎填巷,賓客盈坐:意思是到芝肯紙蔡邕(yōng)家的人很多。
15.異:非凡
16.盈:滿,全
17.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
相關分析
1.文中提到的王粲的才能有:強記
默識;善算;善屬文。
2.就蔡邕的言行談談感受或體會:蔡邕關愛、推崇年輕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動;年輕人的成長需要前輩的關愛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3.為什麼說“粲至”“一坐盡驚”?:年既幼弱,容狀短小
相關連結
王粲
歷史傳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其祖為漢朝
三公。獻帝西遷時,王粲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後到荊州依附
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
劉琮,令歸降於
曹操。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
衛覬、
杜襲同拜寺中。其實舊制禮儀廢弛,朝內正要興造制度,故使王粲與衛覬等典其事。王粲強記
默識,善算術行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與
魯國孔融、
北海徐幹、廣陵
陳琳、陳留阮瑀、汝南
應瑒、
東平劉楨,合稱「
建安七子」。王粲為"
七子之冠冕",文學成就最高。他以
詩賦見長,《初征》、《登樓賦》、《槐賦》、《七哀詩》等是其作品的精華,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明代人輯錄其作品,編就《王侍中文集》流傳後世。著名的文學典籍《
昭明文選》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歲。
演義傳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王粲幼時往見左中郎將蔡邕,蔡邕見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一次與友人共行,讀道邊石碑,觀一遍而背誦之,不失一字。又曾觀人下圍棋,其局亂,王粲復為重置,不誤一道。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其為上賓。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至荊州,王粲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共議尊曹操為「魏王」;後因
中書令荀攸諫止不行而後憂死,其議遂微奔罷。
歷史評價
◆
陳壽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 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然其沖虛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傳》)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斯七子者,於
學無所遺,於
辭無所假,鹹自以騁騏驥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粲長於辭賦。乾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
槐賦、征思,乾之玄猿、
漏卮、
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傳》引《典論》)
◆
鐘嶸評魏侍中王粲:「其源出於
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餘。 」(《詩品》)
◆《
世說新語》: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作品
贈文叔良
為潘文則作思親詩
公燕詩
從軍詩
雜詩
詩
七哀詩三首
登樓賦
讀音
粲 càn
邕 yōng
9.屬文:寫文章
10.宿構:預先謀劃準備
12.倒屣(xǐ):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
13.坐:滿座的賓客
14.車騎填巷,賓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yōng)家的人很多。
15.異:非凡
16.盈:滿,全
17.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
相關分析
1.文中提到的王粲的才能有:強記
默識;善算;善屬文。
2.就蔡邕的言行談談感受或體會:蔡邕關愛、推崇年輕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動;年輕人的成長需要前輩的關愛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3.為什麼說“粲至”“一坐盡驚”?:年既幼弱,容狀短小
相關連結
王粲
歷史傳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其祖為漢朝
三公。獻帝西遷時,王粲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後到荊州依附
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
劉琮,令歸降於
曹操。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
衛覬、
杜襲同拜寺中。其實舊制禮儀廢弛,朝內正要興造制度,故使王粲與衛覬等典其事。王粲強記
默識,善算術行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與
魯國孔融、
北海徐幹、廣陵
陳琳、陳留阮瑀、汝南
應瑒、
東平劉楨,合稱「
建安七子」。王粲為"
七子之冠冕",文學成就最高。他以
詩賦見長,《初征》、《登樓賦》、《槐賦》、《七哀詩》等是其作品的精華,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明代人輯錄其作品,編就《王侍中文集》流傳後世。著名的文學典籍《
昭明文選》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歲。
演義傳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王粲幼時往見左中郎將蔡邕,蔡邕見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一次與友人共行,讀道邊石碑,觀一遍而背誦之,不失一字。又曾觀人下圍棋,其局亂,王粲復為重置,不誤一道。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其為上賓。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至荊州,王粲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共議尊曹操為「魏王」;後因
中書令荀攸諫止不行而後憂死,其議遂罷。
歷史評價
◆
陳壽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 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然其沖虛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傳》)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斯七子者,於
學無所遺,於
辭無所假,鹹自以騁騏驥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粲長於辭賦。乾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
槐賦、征思,乾之玄猿、
漏卮、
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傳》引《典論》)
◆
鐘嶸評魏侍中王粲:「其源出於
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餘。 」(《詩品》)
◆《
世說新語》: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作品
贈文叔良
為潘文則作思親詩
公燕詩
從軍詩
雜詩
詩
七哀詩三首
登樓賦
讀音
粲 càn
邕 yōng